|
拼音名:Qiguanyan Wan 英文名: 書頁號:Z4-38 標準編號:WS3-B-0706-91 【處方】 麻黃 21g 苦杏仁(去皮炒)45g 石膏 60g 甘草(蜜炙) 15g 前胡 30g 白前 30g 百部(蜜炙? 30g 紫菀 30g 款冬花(蜜炙) 15g 蛤殼(煅) 23.1g 葶藶子 15g 化橘紅(鹽水炙?5g 桔梗 30g 茯苓 30g 半夏曲(炒) 30g 遠志(去心炒焦)30g 旋覆花 30g 浮海石(煅) 30g 紫蘇子(炒) 30g 黨參 120g 大棗 240g 五味子(醋炙) 15g 桂枝(炒) 15g 薤白 30g 更多:https://www./ 白芍(酒炙) 30g 桑葉 60g 射干 15g 黃芩 30g 青黛 6.9g 蒲公英 30g 【制法】 以上三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生姜汁 30g與枇杷葉膏120g加水,混勻泛丸,干燥,每 1000g丸藥用滑石粉250g包衣,打炮,即得? 【性狀】 本品為白色光亮的水丸,除去外衣后顯灰綠色;味微苦。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片狀結(jié)晶無色,有平直紋理。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 4-6 μm。種皮細胞粉圓形,長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壁網(wǎng)狀增厚似花紋樣。石細胞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較厚,紋孔稀疏。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孔溝細密,胞腔內(nèi)含暗棕色物。草酸鈣簇晶存在于葉肉組織中,偶見方晶。草酸鈣柱晶直徑約至34μm。不規(guī)則塊片或顆粒藍色。 【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 8頁)。 【功能與主治】 散寒鎮(zhèn)咳,祛痰定喘。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氣管發(fā)炎,肺熱咳嗽,氣促哮喘,喉中發(fā)癢,痰涎壅盛,胸膈滿悶,老年痰喘。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30粒,一日 2次;小兒酌減。 【規(guī)格】 每 100粒重 20g 【貯藏】 密閉,防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