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六開始,全國迎來了返程高峰。 每到這個時候,你都會在各大城市的火車站,見到很多別開生面的托運打包方式。 被譽為“亞洲邪術(shù)”的油桶盛雞蛋法。 ![]() ![]() 相信只有中國人,才能參透這種師承民間的“古法魔術(shù)”是如何上演的。 丹東火車站里,本地獨有的神秘感來自于,每個乘客的手中厚厚一摞的白色泡沫箱。 里面盛放的是,這個季節(jié)最新鮮香甜的草莓。 ![]() ![]() 有網(wǎng)友直言:被腌入味兒的丹東站,直接改名叫“草莓站”吧。 廢物利用的塑料瓶,海納百川的涂料桶,能裝滿一桌菜的電飯鍋...... ![]() ![]() 每一個另作它用的容器里,都盛滿了家鄉(xiāng)特產(chǎn)。 在長沙南站的X光安檢機下,我們看到了藏在行李箱里的湘味兒盛宴。 臘魚臘肉,豆瓣醬,干豆角,剁辣椒,琳瑯滿目的特產(chǎn)背后都拴著一個家庭的牽掛。 ![]() ![]() 在這場地球上最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中,步履匆匆的行人手里,那一件件沉甸甸的行李,講述了多少個團圓的故事,又藏著多少中國人的情感。 不止是火車站的行李箱。 在每個返程打工人的私家車里,滿載而歸的后備箱里盛放的特產(chǎn),遠比7天前回家時塞得還滿。 ![]() ![]() ![]() 跨越地域和思念的后備箱 中國人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喜歡輕裝上陣的族群。 為了在回家過年時,盡可能的多帶些送給家人的禮物,最近幾年回鄉(xiāng)過年的游子,大多選擇自駕出行。 可無論你帶回家多少東西,返程時總會有更大的“驚喜”在等著你。 在山東濟寧,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因為路途遙遠,在大年初五的清晨就要離開家,踏上返程之路。 啟程之際,母親給她準備的家鄉(xiāng)特產(chǎn),足足抬了四次,才全部裝上車。 女兒已經(jīng)塞不下了,母親一邊空隙里見縫插針地裝著零食小吃,一邊叮囑她:外邊生活消費水平高,能省點就省點。 滿滿一后備箱的“硬貨”里,包括120斤白面、2床手作的棉被、10斤自家腌的糖蒜和幾袋點心。 ![]() ![]() 面粉和糖蒜,都是自家地里當(dāng)年新收的。兩床棉被也是母親用買來的新棉花,一針一線手縫的。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這句描寫骨肉親情的詩詞,即使過了千百年的時間,也依舊適用。 這幾天,后備箱特產(chǎn)運送就像是一場重量級對抗賽,在中國大地的各個省份輪番上演。 在河南洛陽,遠嫁外省的謝女士帶著丈夫孩子,在娘家度過了來之不易的兩天假期。 返程時,父親拿出了給她早就準備好的一份“大禮”——足足300斤的老家特產(chǎn)。 這其中有整袋面粉、自家種的蘿卜、白菜,還有一盆盆的肉丸子、皮凍等各種年貨。 ![]() ![]() 這些東西都是謝女士愛吃的東西,出了洛陽就很難再吃到。 為了讓她不論走多遠,都能吃到家鄉(xiāng)味兒,父母連夜趕制出了各種熟食。 江蘇宿遷的大江,這次回家不僅收獲了滿滿一袋媽媽牌餃子,還拿到了一副最美畫作。 返程那天,媽媽給他包了最愛吃的兩種餃子。為了區(qū)分出餃子餡,不識字的媽媽一筆一畫的勾勒出白菜和豬的圖案。 ![]() ![]() 大江雖然從小就知道媽媽不識字,但看著這袋沉甸甸的餃子,今天才發(fā)現(xiàn)她是個打動人心的畫家。 “外面的臘肉哪有自家曬的香” “這么勁道的年糕,外面你可買不到” 一句句的叮囑,一袋袋遞過來的特產(chǎn),時刻提醒著你,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別忘了總有人為你守著家。 除了手作的家鄉(xiāng)美食,這個春節(jié)還有人拿到了珍貴的手作禮物。 一個四川眉山的小姑娘,向網(wǎng)友展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嫁妝。 小姑娘的爺爺,今年已經(jīng)90歲了,是個有著幾十年手作經(jīng)驗的老手藝人。 爺爺擔(dān)心自己年紀大了,怕看不到她結(jié)婚生子的那一天。于是,趁著現(xiàn)在手腳還利落,抓緊給她做了這張嬰兒床,留著給未來的重孫用。 ![]() ![]() 這張全球限量的嬰兒床,一針一線都編進了隔輩人無私的愛。 臨近放假回鄉(xiāng)時,總期望日子能過得快一點。而離家返程時,又總盼望時間能慢一點。 小時候總向往著外面的世界,長大后又向往著小時候的生活。 ![]() 圖源:新浪微博 這種隨著年齡增長而發(fā)生的改變,大概就是成長的煩惱。 返程期間的后備箱里,有打工的辛酸也有對未來的祈愿,有遠方的祝福也有家人的希翼,有理想抱負也有茶米油鹽。 用360天的顛沛流離,換一個5天的美夢。 這就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于春節(jié)和團圓的最深執(zhí)念。 ![]() 春節(jié),一場期盼了360天的夢 在這個春節(jié),很多三年沒能回家過年的人,終于能和許久未能謀面的親人過一個團圓年。 為了這次相見,他們都等了太久。 河南周口的一位老媽媽,在得知女兒提前回家過年時,提前做好了一桌女兒愛吃的菜。 見天黑了女兒還沒到家,母親邁著平時不利落的腿,一會兒跑到廚房,重新加熱飯菜,一會兒又跑到院外等候。 ![]() ![]() 就這樣一直從天亮等到了天黑。 在監(jiān)控里看到這一幕后,女兒今后回家不會再提前通知老人,就怕她又像這次一樣,在院子里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有人盼望著子女平安到家,也有人期待父母能早日歸來。 陜西商洛的一個小姑娘,每年都會在家門口等候父母的車,今年也不例外。 因為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爸媽都提前回了家,小姑娘也天真地以為,或許自己的父母,也會突然出現(xiàn)給她一個驚喜。 于是,她從接到媽媽回家電話的那天起,就開始站在路口等候。 ![]() ![]() 為了兌現(xiàn)這場名為團圓的約定,我們不惜跨越千山萬水,只為短短五天的相聚。 這樣值得雙向奔赴的歡聚時刻,可以和家人,也可以和不太熟悉的熱心人。 在今年的高考中,一個四川樂山的男孩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從大山考入了211院校。 和同齡人有父母長輩,細心的全程陪考不同,男孩在幾年前相繼去世,爺爺奶奶也已不再人間。 男孩這么多年的生活,全靠姑姑姑父資助和照料。 在拿到重點大學(xué)的錄取通知書后,姑父決定要趁這個春節(jié)全村人回鄉(xiāng)的機會,給給孩子補辦一場升學(xué)宴。 別的孩子有的,你也要有。 ![]() ![]() 吃席當(dāng)天,全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帶著紅包上門,大家圍坐在一起,熱絡(luò)地拉著家常,每一個人都像是男孩的親人長輩。 這樣的祝福,不止是助興,更多的是鼓勵。 就像一位網(wǎng)友說的那樣:只要有人來,就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短短幾日的團聚,短暫又絢爛如同除夕夜的煙火。 有人曬出春節(jié)前后,老家院子里監(jiān)控錄像的對比。 視覺志 ,贊 952 大年三十,全家人擠在一起準備著年夜飯。大年初六,小院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寧靜,只剩老人獨自站在空蕩蕩的院落里,仿佛做了一場熱鬧的夢。 ![]() ![]() 夢醒之后,縱有萬般不舍,也要繼續(xù)奔赴下一場旅程,等待來年的再次相聚。 而這也正是春節(jié),彌足珍貴的意義。 ![]() 千里之外寄來的特產(chǎn) 還有很多人,在這個春節(jié)依然不能回家。 因為工作的原因,網(wǎng)友張灑灑還是留在青島過年。 和往年一樣,留在東北老家的父母不遠千里,帶著滿滿80斤的特產(chǎn),“飛”到了她的身邊。 除了自家灌的肉腸、肉餡、豬蹄、肘子、五花肉、羊排、牛腱子之外,還有各種蔬菜干、饅頭、腐乳、酸菜等等。 ![]() ![]() 大大小小的年貨塞滿了張灑灑家三個冰箱,用網(wǎng)友的話說:這就是把大集,直接搬過來了! 為了攢夠這些特產(chǎn),從夏天開始,父母就會著手準備年貨。一張張洗好晾干的苞米葉,挨家挨戶換來的笨雞蛋和豬肉,只要是孩子愛吃的東西,無論多難湊,他們都會盡可能找到。 因為在他們眼中,你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 收到特產(chǎn)的遠嫁女兒,還有今年61歲的廣東李阿姨。 雖然家中父母早已去世多年了,但娘家的親戚每年都會在春節(jié)來臨之際,給她寄來老家的特產(chǎn)。 哪怕遠嫁多年,依然有人惦記著你,記得你愛吃的東西,這就是親情令人動容的原因。 ![]() ![]() 作為2022年里最忙的一群人,各大醫(yī)院的醫(yī)生們,今年也還是在急診室里度過的春節(jié)。 在除夕夜這天,最忙的科室要數(shù)耳鼻喉科。 除了年糕噎住,堅果嗆入之外,接診最多的就是魚刺卡喉的患者。 平均每個耳鼻喉科的醫(yī)生,在年三十這天都要接待30位以上的魚刺卡喉病人??梢哉f是“魚刺拔到手軟”。 ![]() ![]() 除此之外,不斷收入的仙女棒燙傷患者,也讓急診室外科的醫(yī)生應(yīng)接不暇。 而更加辛苦的還要數(shù),奮戰(zhàn)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的醫(yī)生。他們趁著交接班的時間,匆匆吃幾口老家寄來的特產(chǎn),草草度過了兔年春節(jié)后,轉(zhuǎn)身再次投入到急救工作中。 ![]() ![]() 在這個春節(jié)期間,相信很多人不止一次聽到年味兒沒了這類的抱怨。 也有很多人,在和親友往來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情淡了。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春運返程的旅程中,在跨省運送的特產(chǎn)里,在火車站沉甸甸的行李箱里,我們能看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距離相隔多遠,期望團圓和思鄉(xiāng)的情感,永遠是我們心底最柔軟的一塊凈土。 而這也正是每一個中國人,對于春節(jié)的傳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