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面視頻可以看到,1月31日,云南昆明,一男子帶著孩子正在抓海鷗,抓到之后,企圖將海鷗塞進隨身攜帶的零食罐里面。期間,一女子,應(yīng)該是男孩的媽媽,一手抓住海鷗翅膀,用力把海鷗按到罐子里面去。身邊游客看到之后,趕忙制止。連續(xù)三次制止,才讓這對父母停手。據(jù)悉,周邊放置了友情提示牌,提醒游客不要抓海鷗。平時也會有保安勸阻。2019年,四川一男子在滇池抓海鷗拍照,被警方罰款兩千。最近,熊孩子較多啊,而熊孩子背后的家長,要么選擇隱身,正如動物園抱摔孔雀的那位家長,等到保安出現(xiàn)才出現(xiàn)。要么選擇孩子不良行為的幫兇,還要幫助孩子硬塞海鷗到罐子里面。可能有些家長認(rèn)為,孩子這些行為只是孩子內(nèi)在的好奇心在作怪。我想說的是,在如此野蠻的行為中,好奇心不背鍋。不要打著好奇心的幌子,讓孩子為所欲為。孩子的好奇心也是有邊界的,至少是不做損害他人的事情,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再者,為什么孩子在公開場合傷害小動物的行為頻頻發(fā)生呢。孩子的共情教育有沒有到位。是不是在平常的教育中,我們太注重孩子的服從教育,而忽視了孩子對于他人的體諒與共鳴。孩子的生命教育有沒有缺失。是不是我們太重視孩子的知識教育,太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了。是不是忽視了孩子珍愛生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