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麻鉤藤飲《中西內(nèi)科雜病證治新義》 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之常用方 【組成】【天麻、鉤藤(后下)、石決明(先煎)】<木曰曲直>、【山梔、黃芩】(化熱)、【川牛膝、益母草】(化瘀)、杜仲、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原著本方無用量) 水煎服。 【方歌】12味 天麻鉤藤益母桑,梔芩清熱決潛陽; 杜仲牛膝益腎損,茯神夜交安服良。 【趣味方歌】網(wǎng)絡引用 天麻鉤藤教絕技,諸神擒牛眾致意(天麻、鉤藤、夜交藤、生決明子、桑寄生+朱茯神、黃芩、川牛膝、杜仲、山梔子、益母草) 【方解】 本證系由肝腎不足,肝陽偏亢,生風化熱所致。本虛標實,而以標實為主 天麻<君>、鉤藤<君>清熱平肝息風。 石決明<臣>咸寒質(zhì)重,平肝潛陽,除熱明目,助君平肝息風之力。 川牛膝<臣>引血下行,活血利水,兼益肝腎; 益母草<佐>+川牛膝 活血利水,以利平降肝陽。 杜仲<佐>、桑寄生<佐>補肝腎以治本。 梔子<佐>、黃芩<佐>清肝降火,以折亢陽。 腎—肝(肝藏血→陰血不足)→心<肝血化心氣>,故以 夜交藤<佐>、朱茯神<佐>寧心安神。 【功用】平肝息風(主),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多夢(肝強有余,化熱擾心),或口苦面紅,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