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凈瓶(梵名kalasa),是指以陶或金屬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飲用或洗濯,又稱水瓶或澡瓶。凈瓶又稱軍持,在《釋氏要覽》中曰:“凈瓶,梵語軍遲,此云瓶。常貯水,隨身用以凈手?!贝巳萜饔懈叩蛢蓚€口,一大一小,一個用來出水,一個用來進水。功能類似于壺。它既是信徒用來洗手之物,亦是佛教法器之一,多為菩薩手持,尤其以多臂觀音菩薩手中最為常見。著名的《大唐西域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捃稚迦,即澡瓶也。然則軍持之名,捃稚訛文,又省迦字。釋家以之洗手,故曰澡瓶,亦曰凈瓶。 凈瓶在西方多為金屬制造,佛教傳入中國后,由于中國在陶瓷技術(shù)上的優(yōu)異表現(xiàn),隋唐時期國內(nèi)許多大的陶瓷窯口都有了凈瓶的燒造,比較著名的有河南鞏縣窯燒造的白釉凈瓶、綠釉凈瓶,河南密縣西關(guān)窯燒造的黃釉凈瓶、綠釉凈瓶,河北定州燒造的定窯凈瓶等。凈瓶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一般工匠先將手工拉坯分段成型的長頸瓶作為器身,然后在長頸瓶的撇口上接塑倒置喇叭狀瓶口作為長頸瓶口的延伸。另外,在瓶身肩部開孔安裝不同形式的瓶流,使凈瓶的器形亭亭玉立,給人以超凡脫俗的感覺。 ![]() 江西省博物館藏隋代青瓷象首凈瓶 1975年在江西省新建縣樂化公社出土 從文獻中得知,凈瓶最早在我國晉代出現(xiàn),現(xiàn)存最早實物是隋代青瓷象首凈瓶,1975年在江西省新建縣樂化公社出土,高22.8、口徑1.5、底徑7.8厘米,專家評測制作年代為隋代(公元581—618年)。青瓷象首凈瓶是我國目前所見的最早青瓷凈瓶實物,并且是洪州窯所燒造的隋代青瓷名器,器大物美,是洪州窯的代表作品。此器造型奇特,紋飾精美,釉色瑩潤,而且蘊含了深厚的佛教思想,是我國目前所見的最早的陶瓷雙口凈瓶實物,經(jīng)科學發(fā)掘,彌足珍貴。 ![]() 芝加哥美術(shù)館藏北魏元謐墓壁畫疑似凈瓶示意圖 ![]() 莫高窟唐代高僧禪修圖及其凈瓶 ![]() 莫高窟唐代高僧禪修圖及其凈瓶 ![]() 莫高窟443窟高僧禪修圖及其凈瓶細部 唐賈島 《訪鑒玄師侄》詩:“我有軍持憑弟子,岳陽溪里汲寒流?!?從詩詞以及國內(nèi)出土文物來看,凈瓶(軍持)在唐代已經(jīng)十分普及和流行。唐代高僧義凈在《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中描述:“其作瓶法,蓋需連口,頂出尖臺,可高兩指,上通小穴,粗如銅箸,飲水可在此中,旁邊別開圓孔,擁口令上,豎高兩指,孔如錢許。”從眾多出土實物分析,唐代凈瓶多為束長頸、頸上有一輪形凸起,頂端有一小口,渾圓腹,肩腹部置一口,圓餅狀實足,上有器蓋,器蓋以子母口與瓶身扣合,肩部一側(cè)設(shè)上翅的葫聲形短流,圓肩,鼓腹。唐代的瓷凈瓶為素面,到遼、宋時期,凈瓶器型更為清瘦修長,整體由豐滿到修長,頸部相輪盤形部位慢慢下移。裝飾工藝更加復雜,如盤口有龍頭裝飾,器身布滿瓔珞紋等,器身上開始裝飾蓮瓣紋等紋飾。遼代之際,凈瓶樣式出現(xiàn)了盤口、細長頸,肩部有一管狀直流的凈瓶樣式。乃至到宋元之后,因為佛教儀軌程序的改變,凈瓶簡化為喇叭口、粗頸,長流,矮腹。 ![]() 陜西唐代法門寺塔地宮出土凈瓶示意圖 ![]() 定州北宋凈眾院地宮出土凈瓶實物圖 ![]() 定州北宋靜志寺地宮出土凈瓶實物圖 ![]() 唐---遼、北宋時期,金屬材質(zhì)凈瓶器型舉例 ![]() ![]() 唐遼 五代 北宋陶瓷凈瓶器型 ![]() 遼代陶瓷凈瓶器型 ![]() 宋元陶瓷凈瓶器型 一:紀年器 ![]() 鞏義市博物館藏唐鞏縣窯綠釉凈瓶,黃冶窯址出 ![]() 鶴壁市博物館藏唐黑釉凈瓶,高28厘米,1985年鶴壁市唐墓出土,通體施黑釉,小口,長頸上細下粗,頸部中有一盤形。圓溜肩,肩側(cè)有盤口流與瓶腹相通。 ![]() 洛陽博物館藏唐鞏縣窯白釉凈瓶,高20.7厘米,1983年河南洛陽神會和尚墓出土,尖唇,小直口,細長頸,頸中有盤型突出。圓肩,肩部有小盅形流。圓鼓腹,高圈足外撇,胎色白泛青。 ![]() 洛陽博物館藏唐鞏縣窯藍釉凈瓶洛陽東郊唐墓出土 ![]() 洛陽市博物館藏唐代白釉凈瓶,高25厘米。1978年洛陽市龍門香山寺遺址出土。方唇侈口,細長頸,圓溜肩。肩部伸一盅形流??谏嫌兴x形鈕?;野滋?,釉色白中泛灰。 ![]() 玫茵堂藏唐鞏縣窯白釉凈瓶 ![]() 玫茵堂藏唐鞏縣窯黑釉凈瓶 ![]() 玫茵堂藏唐鞏縣窯綠釉凈瓶 ![]() 玫茵堂藏唐鞏縣窯黃釉、灑藍、藍釉凈瓶 ![]() 美國費城博物館唐代鞏縣窯白釉凈瓶 ![]() 日本繭山龍泉堂2017年度展覽--《大唐展!》唐代鞏縣窯白釉凈瓶 ![]()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代白釉凈瓶,高25厘米。陜西省高陵縣出土 ![]()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唐鞏縣窯三彩凈瓶西安三橋鎮(zhèn)出土 ![]() 楊永德先生珍藏唐代黑釉凈瓶 ![]() 鄭州大象博物館藏唐鞏縣窯黃釉凈瓶 ![]() 傳大明宮遺址出唐鞏縣窯灑藍釉凈瓶 ![]() 日本法隆寺藏唐代銅凈瓶 ![]() 日本和泉市保物紀念美術(shù)館藏隋--唐銅凈瓶 ![]() 日本和泉市保物紀念美術(shù)館藏隋--唐銅凈瓶 ![]()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代銀凈瓶藍田呂氏家族墓出土 ![]() 龍門博物館藏唐代銅質(zhì)凈瓶 ![]() 不遠山房藏唐鞏縣窯白釉凈瓶 ![]() 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遼代白釉凈瓶,高16厘米。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遼代綠釉凈瓶,高24.1厘米。1987年北京市密云縣出土,。凈瓶做塔形,小口,長頸,頸中貼塑印花紋蓮瓣,上部刻螺旋紋,下部為竹節(jié)紋,肩部安有盤口乳狀流。器身印瓔珞紋,通體施綠釉。 ![]() 朝陽市博物館藏遼代青白釉凈瓶,高11.2厘米,1993年朝陽市遼墓出土,通體施青白釉,口與頸部做圓餅狀,長頸鼓肩,長腹。圈足外展較寬。肩部有圓柱形直流。胎質(zhì)潔白細膩。 ![]() 遼寧省博物館藏遼代白釉凈瓶,高26厘米,1974年遼寧省法庫縣遼墓出土。五瓣瓜楞式器身,盤口,短直流,淺圈足,胎質(zhì)堅硬。施白釉。 ![]()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遼代白釉凈瓶,高12.9厘米,2005年朝陽市遼墓出土,施白釉,口與頸部做圓餅狀,長頸鼓肩,長腹。圈足外展較寬。肩部有圓柱形直流。胎質(zhì)潔白細膩。 ![]() 遼上京博物館藏遼代青銅凈瓶,遼上京北塔天宮出土 ![]() 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遼代銅凈瓶,新民遼濱塔中宮出土 ![]() 2020年澳大利亞某小拍 遼代綠釉剔刻凈瓶 ![]() 滄州市博物館藏五代白釉盤口凈瓶 ![]() ![]() 定窯白瓷刻蓮紋龍首凈瓶 北宋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nèi)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館藏 ![]() 定州博物館藏北宋定窯白釉凈瓶 ![]() 定州博物館藏北宋定窯白釉凈瓶 ![]() 定州博物館藏北宋定窯白釉龍首凈瓶1969年河北省定州城內(nèi)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館藏 高32.2厘米 腹徑13厘米 胎質(zhì)白膩,釉色乳白泛黃,底足無釉,采用堆塑技法,小口長頸。頸中部飾一相輪狀圓盤,圓肩鼓腹下收,圈足外撇,肩一側(cè)塑龍首流,頭高昂,前額突聳,怒目。 ![]() 定州博物館藏北宋綠釉劃花凈瓶,高18厘米,定州靜志寺塔基出土,通體施綠釉,小口,長頸上細下粗,頸部中有一盤形。圓溜肩,肩側(cè)有盤口流與瓶腹相通。胎色青灰,質(zhì)地疏松。腹部以跳刀方法刻回旋的波浪紋。 ![]() 定州市博物館藏北宋鎏金銀凈瓶,靜志寺地宮出土 ![]() 定州市博物館藏北宋三彩凈瓶,高14厘米,1969年定州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圓唇微撇,細長頸,頸中有盤型突出。圓肩,肩部有小盅形流。圓鼓腹,腹部刻三重蓮紋,胎色灰白,通體施黃、綠、醬釉。 ![]()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藏高麗時代12世紀·青瓷陰刻柳蘆水禽紋凈瓶 ![]()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藏高麗時代13世紀·青瓷象嵌牡丹蝶紋凈瓶 ![]() 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館藏北宋耀州窯凈瓶 ![]() 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館藏宋代青釉龍首凈瓶 ![]() 日本藤井有鄰館藏北宋銅凈瓶 ![]()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藏宋代青釉凈瓶,高18厘米,陜西銅川出土,管狀小口,下承卷荷葉狀沿,細長頸,斜肩,肩以下漸收?;疑ァS陨啻?,腹部刻折枝花葉。肩和底足處刻蓮瓣紋。荷葉為邊飾。 ![]() 萬榮縣博物館藏北宋白瓷凈瓶 ![]() 2016香港蘇富比琵金頓珍藏北宋 耀州青釉刻牡丹花凈瓶 ![]() 故宮博物院藏龍泉窯青釉凈瓶元代浙江龍泉窯燒造的這種青釉凈瓶,因其外形像個“吉”字,因此人們常稱之為“吉字瓶”。元代龍泉窯青釉凈瓶發(fā)現(xiàn)不少,但像這件凈瓶這樣體大且釉色精美者殊為少見。 ![]() 拉里LALLY藏南宋龍泉窯青釉大吉瓶 ![]() 福建博物院藏南宋青白釉蓮瓣紋軍持 德化窯址出 ![]() 福建博物院藏元代白釉凈瓶 德化窯址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德化窯白釉軍持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代泉州磁灶窯綠釉軍持 ![]() 福建博物院藏元代龍泉窯青釉帶座凈瓶 ![]() 浦城縣博物院藏元代龍泉窯青釉帶座凈瓶 二:拍賣器 ![]() 2015佳士得唐 白釉凈瓶 成交價:HKD 118,750 ![]() 2016蘇富比唐 鞏縣窯 白釉凈水瓶 成交價:65,000英鎊 參考資料: ---------------------------------- 【1】北方唐墓出土瓷器的考古學研究高義夫吉林大學 【2】論佛教中國化對凈瓶造型與功能演變的影響陳榕 景德鎮(zhèn)陶瓷 【3】禪思想與越窯青瓷禮佛器具研究劉瑩浙江理工大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