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nóng)歷正月初六又稱馬日。 在這一天要送窮,是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風(fēng)俗。 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 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窮鬼。 反映了漢族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tǒng)心理。
送窮日起源 民間相傳窮鬼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 他有個怪癖,啥好衣服給他都非得扯個洞才肯穿,難怪大家都叫他“窮子”。 也有說姜子牙夫人背叛了他,姜子牙一怒之下便封她為窮神。 還有一說“窮鬼”是泛指那些可以讓人變窮的“鬼”。 據(jù)錢鍾書先生《管錐編》考證: 我國唐代民間便開始盛行送“窮鬼”,然而只稱“鬼”而不稱“神”。 明清之后“窮鬼”才被尊為“窮神”。 相傳初六這一天,若是誰家比較臟,他就會進入此家,導(dǎo)致破財?shù)痊F(xiàn)象。 因此每年的正月初六都要“送窮”,即祭送窮神(窮鬼、窮子)。 如何送窮? 因為春節(jié)習(xí)俗,不能在前幾天扔垃圾,不然容易讓福氣溜走。 但如果垃圾一直存放在屋子里面,不僅有異味,還影響心情。 于是在正月初六這一天,根據(jù)習(xí)俗要“作糜、棄破衣、祀于巷。” 就是把污穢雜物、破衣爛衫,打掃出門外火燒祭祀。 正月里頭幾天積存的垃圾,都要在初六通通扔出去。 送窮就要送得遠遠的,放鞭炮可以“崩窮”。 另外大年初六以后,人們就要回到日常的生活,開始工作或者生活。 做個大掃除,以干凈整潔的面貌來開始新一年的奮斗。
宜開市 按照習(xí)俗,初六是店鋪大開張的日子,放鞭炮象征著今年的生意會紅紅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舊時,老板和店員們會在這一天猛搖算盤,用秤桿敲打秤盤,讓店內(nèi)響聲一片,取“響響當(dāng)當(dāng),大吉大利”之意。 正月初六,在舊時是大小商家“開市”的日子,門板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lián),營業(yè)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有的人會在門口擺上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囊淮笈璧拈僮?,象征“大吉(橘)大利”?/span> 有的人家在初六開市前,找一個“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婦人)來到各屋轉(zhuǎn)一下,嘴里說吉慶話。 如“開市大吉、吉慶有余、事事平安,多賺銀子多賺錢,金子銀子賺一炕”等。 開市前忌諱外姓婦女到家里串門,等到“開市”以后,所有春節(jié)禁忌即告結(jié)束,一切恢復(fù)如常,鄰里也可恢復(fù)串門交往。
正月初六,人們希望送走過往的貧窮困苦。 期待新一年,富貴有余和生活美好。 送走“窮鬼”,圖個吉利、喜慶。 希望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一切平安。 “六”在中華文化中是個吉祥數(shù)字。 正月初六又是一年的第一個“六”。 三百六十九,往外走。 這一天也是人們選擇出門的好日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