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年跟團游的時候,整體感覺臺北的道路設計真的與大陸特別是一些新城區(qū)相差甚遠:一是馬路特別窄,人行道就是視頻中那么狹??;二是車速很快,市里面的車速普遍在60~80左右,根本就不給人橫穿馬路的機會(當然也基本上沒人橫穿馬路);三是路口很少,要想過馬路的話,要走很長很長的路才能找到斑馬線——這個問題我思考過,路口少有利于城市交通提速,但在我們這邊鬧市區(qū)幾十米或者一兩百米就是個路口,就是紅綠燈,車輛速度永遠都提不起來,這可能也是基本上逢城必堵的重要原因。 相比較而言,大陸的一些新興城區(qū),馬路修得又寬又直,動不動就是50米100米,雙向6車道8車道的,中間有綠化帶,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之間也有綠化帶相隔,人行道都有三四米,又寬又平,旁邊還有很寬的綠化帶。 究其原因,臺北市的土地是私有的,要想征地擴路特別特別困難,當然這個問題在大陸就根本不是問題。并且臺北的摩托車(機車)特別多,下班時間跟我們的大廠的電動車出來蜂擁而出,都駛向周邊的衛(wèi)星城市。當時還問導游為啥不禁摩?導游說一個機車一張選票,執(zhí)政者要選票。后來思考了一下,的確是這個道理。 ? 所以,我們的堵車問題,完全是設計和管理問題,跟人口密度根本沒有關系。 |
|
|
來自: tcfzhf的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