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年豬·蒸饅頭·炸坨子 ![]() □朱乃洲 每當過年,我們家必須要做三件年事——殺年豬、蒸饅頭和炸坨子。 殺年豬 每年一開春,父母都會從集市上買回一頭小豬。經過近一年的精心飼養(yǎng),一頭小豬就變成了大豬。到了農歷臘月二十三,這就是過小年了,各種年貨必須要在除夕前備全備足,因為蒸饅頭、炸駝子都需要用豬肉,父母就開始殺年豬。 父親請來村里的殺豬匠高師傅。高師傅來到豬圈門旁,用帶有套索的大麻繩,出其不意地套住大黑豬的脖子。高師傅和幫手一齊用力,把大黑豬連拖帶拽地拖出豬圈,并迅速地把它摁倒在地,用繩子扎住四條腿,抬上殺豬架。 高師傅把一把雪尖的殺豬刀往嘴里一咬,用手拍了拍豬的脖子,看好位置,拿起殺豬刀,一刀刺進了豬的胸膛,并轉動一下又拔出。頓時,一股鮮血噴涌而出,沖進放在地上的那個臉盆中。 放完血,高師傅用刀在豬的一條前腿上割開一個小口子,再用一根手指頭粗細的鐵棍,從口子處插進豬的皮下,翻來覆去連續(xù)地抽插。之后,高師傅拔出鐵棍,用嘴對著豬腿上的那個口子開始吹氣。高師傅一邊吹氣,一邊讓人用棍捶打豬的身體。很快,豬身變得圓滾滾起來。 ![]() 幾個人把滾圓的豬抬進高師傅帶來的大木桶里。母親把燒開的水舀進一個大鐵壺,高師傅拎著鐵壺往豬身上澆開水。等豬身上下都澆了一邊開水,高師傅拿出刮毛的刀子給豬刮毛了。一陣“咔嚓、咔嚓”的刮毛聲,黑豬就變成了白滾滾的肉豬。 豬刮完毛,就被四腳朝天抬放到我們家的桌子上。高師傅先用殺豬刀割去了豬頭,然后用刀在豬身的腹部從前往后破開來,再用雙手用力把豬腹向兩邊扒開。不一會兒,豬的心肺、肝臟、腎臟、大小腸等一一被取了出來。 取完內臟,高師傅拿起一把大砍刀,從豬身的中央將它一分為二,然后,按照我的父母要求,將豬肉一塊一塊地分開來,由我們家自己處理。 殺完了豬,母親請高師傅割出二斤肉,再找來大白菜和粉絲,做一頓殺豬飯,請高師傅和幫忙的人吃飯。 準備好了豬肉,接下來就是蒸饅頭和炸坨子。 蒸饅頭 蒸饅頭要做好兩件事,做包心和發(fā)面。 包心一般用豬肉和馬菜(馬齒莧)、蘿卜或青菜等做成。馬菜夏天就開始準備了。在農村,每年七八月份天氣熱,田野里會長出很多的馬菜,這時人們就挑馬菜洗干凈曬干,以備過年蒸饅頭用。蘿卜、青菜是農村常有的,一般現取現用。做包心時,母親根據要蒸饅頭的數量,估算一下需要多少包心,再按照比例確定豬肉和蔬菜的量。豬肉烀爛切成細小的肉丁,蘿卜用刨子刨成蘿卜絲,馬菜、青菜則用刀切碎。最后,母親倒油入鍋,放入蔥姜一炸,再把豬肉、馬菜或蘿卜、青菜等放入鍋內炒熟攪拌均勻,包心就做好了。 做好饅頭的包心,接著就是發(fā)面。發(fā)面很講究,因為面發(fā)得好,饅頭就蒸得好,好吃又好看。每年我們家蒸饅頭都是父親發(fā)面。發(fā)面的時候,母親先燒好一鍋熱水,父親脫下棉襖擼起內衣袖子,跪在一堆稻草上,面前擺放著一個大圓匾,旁邊擺著一盆備好的酵子。母親把白面從布口袋里倒出,用瓢舀熱水倒在面上,父親從酵子盆里舀一小碗酵子澆在面上,然后用雙手不停地攪面摶面。 父親摶好一個大面團,放到一個笆斗里。母親把笆斗搬到床上,再用被子蓋好,保持笆斗里有一定的溫度,讓面團發(fā)酵,這就是鄉(xiāng)親們說的漲面(醒面)。我們家人口多,每年過年都要蒸幾百個饅頭,所以一次就要發(fā)幾十斤的面粉。漲面要用三個笆斗才能裝下。第二天早上,父母起來揭開笆斗上的被子一看,三個笆斗里的面漲得滿滿的??疵鏉q好了,父母準備蒸饅頭。 我們家有一個專門蒸饅頭的木板方籠,有五扇。一扇可以放七七四十九個饅頭。一籠就能蒸二百多個饅頭。蒸饅頭時,左鄰右舍都來幫忙。大家圍著桌子一邊包饅頭一邊拉家常說笑話,氣氛融洽溫馨。蒸一籠饅頭大概要五十分鐘的時間,饅頭蒸好了,父母要請在場的人吃饅頭。如果饅頭蒸的好吃又好看,大家都會說一番夸贊的話,父母聽了也很高興。中午,我們家也不做午飯,母親燒上一鍋肉湯,請大家吃饅頭喝肉湯。 ![]() 經過半天的時間,我們家的饅頭就蒸好了。母親還把蒸好的饅頭給每個鄰居送去幾個,讓大家都嘗到我們家蒸的饅頭。當然,我們家送饅頭也不是白送,不過兩天,鄰居都把他們家蒸好的饅頭送來了,也讓我們嘗嘗他們家的饅頭味。蒸饅頭也讓鄉(xiāng)情變得更濃了。 炸坨子 蒸好了饅頭就是炸坨子(肉圓)。 炸坨子時,母親挑出炸坨子用的豬肉,用水洗干凈后把肉切成小的肉塊,再用石刀把肉剁成肉糊,放到一個盆子里。 炸坨子除了肉糊,還要有雞蛋、坨粉等配料,鹽、味精、蔥、生姜等作料,母親把二三十個雞蛋打到一個大碗里,用筷子攪勻后,倒入肉糊盆里。坨粉(蠶豆粉)用水稀釋攪勻也倒入肉糊盆。母親又把備好的蔥、生姜等作料用刀剁碎,也放到盛肉糊的那個盆里。母親還根據肉糊的多少,放入適量的鹽和味精。最后,母親把這些放到一起的炸坨子原料攪拌攪勻。母親左手舀水倒入肉盆,右手用力地抓捏攪和肉糊,直到把肉糊攪和成不稀不厚好炸坨子。 炸坨子的時候,母親系好圍裙擼起袖子,往鍋里倒入半鍋豬油,我們會燒鍋的就幫母親燒油鍋。當鍋里的油被燒得冒熱氣了,母親右手用調羹?一下肉糊放到左手里,又有調羹連續(xù)地摶幾下,將肉糊摶成圓圓的形狀,往油鍋里一放。頓時,鍋里油花四濺,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肉香味隨著空氣四處彌散開來。 聞著這好聞的味道,家里小的孩子就站到鍋旁,瞪著眼睛看鍋里翻滾的坨子。母親知道小孩想吃坨子,她就將一些肉糊做幾塊肉餅放油鍋里炸。因為肉餅是薄的,很快就炸熟了。母親把炸熟的肉餅用筷子搛到一個碗里,小孩們馬上端開碗搶著吃起來。母親跟我們說,你們不要搶著吃,到了三十晚上,坨子用大碗端上桌,包你們吃個夠哩。 ![]() 年三十這天,正如母親說的,中午的飯桌上坨子是用最大的碗盛的菜,保管我們吃個夠。記得有一年,我一頓就吃了十幾個坨子。這次我也真的把坨子吃了個夠。此后過年,再也沒有一頓吃過這么多的坨子。 殺過年豬,蒸好了饅頭,炸好了坨子,過年的主要年事就準備得差不多了。從除夕到元宵節(jié),是我們家一年中過的最好的日子,幾乎天天吃肉吃饅頭吃坨子。新的一年也就從這香噴噴的年味中開始了。 (作者簡介:朱乃洲,農民,文學愛好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