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爐煮茶,今年最流行的風(fēng)雅事,朋友圈、抖音里隨時可以刷到。最早看見的是文藝青年晉妹妹曬的,最具文藝氣息,以視頻為主: 然后朋友圈里的詩人馬哥也寫了首詩: 桔子烤得皺巴巴的 還烤煳了一個
精致小巧的紅泥小火爐,木炭在爐子里燒得紅彤彤的,茶壺嘴冒著熱騰騰的白汽,爐子上烤幾顆花生、龍眼、栗子什么的,壺里可以煮普洱、花茶、果茶、奶茶……
寒冷的冬天,這樣一幅情景,總會讓人想起白樂天的那首“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不同的是,詩里的白居易和劉十九喝的是酒,如今我們圍爐煮的是茶。相同的是,古今追求的都是兩個字:風(fēng)雅。
作為一名喝了二十多年茶的女人,有這樣的風(fēng)雅事,俺怎么能不跟一下風(fēng)呢。 于是,爐子買了一個,又買了一個。紫砂壺買了一把,又買了一把。木炭買了一箱,又買了一箱……總之,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蔽乙獓鸂t、圍爐煮茶! ![]() ![]() ![]() ![]() ![]() ![]() 終于,裝備齊全,可以開始我的“表演”了。 首先遇到的困難是生爐子,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攏火”。當(dāng)然,這樣的困難對我來說是困難,但怎么能難得住無所不能的姜醫(yī)生同志呢。于是,老姜挽袖上陣,先是用我平日溫茶的小蠟燭引火,后來是用了幾片包裝箱上剪下來的紙板,火點著后,架上木炭,再用帽子使勁扇風(fēng),很快木炭就開始燃燒,散發(fā)出溫暖的火焰,間或有一星半點火花跳出來,發(fā)出“呲”的一聲響。至此,萬事俱備只等圍爐。
因為不喜歡喝奶茶、果茶之類,我的圍爐煮茶很簡單。用紫砂壺?zé)_水后,在柴燒白泥煮茶罐中泡上陳年老曼峨普洱茶,放在爐子里煮起,旁邊烤幾顆花生、橙子、橄欖……簡簡單單的圍爐煮茶就像模像樣啦。
我忙著圍爐煮茶,完成任務(wù)的老姜開始感嘆地發(fā)朋友圈了: “再尋常的東西,一定有不尋常的故事。就說這爐子,一般認(rèn)為是農(nóng)村尋常物,其實,過去的農(nóng)村,爐子并不尋常,我老家尋常的是火盆,一般是個破臉盆或小鐵鍋之類,燒柴燒炭都行,當(dāng)然大部分是燒柴,就是不燒煤,柴多煤要錢都是原因,還有連爛盆都不用的,直接在地上,書上稱“火堂子”,曾在麗江見過的火盆非?!案叽笊稀?,銅制,寬邊(好擺放東西),盆口帶有簾子,可支燒水壺或烤東西,簾子中部有活動關(guān)節(jié),可對半掀起加炭等操作,使用非常方便,不知道是有錢人家用的,還是我們少數(shù)民族的尋常之物。印象中過去城里,爐子不是尋常,是必需,一日三餐得靠它,燒的是蜂窩煤,或撿來的炭渣,在我們農(nóng)村人眼里,就如同是現(xiàn)在稱的美好生活的象征,現(xiàn)在想想,從健康和環(huán)保的角度看,其實不如最落后的火堂子。總之,爐子的尋常程度,與城鄉(xiāng)、地域、家庭條件等差別有極明顯的關(guān)系,如今,被電氣“息滅”了的爐子又燃了起來,當(dāng)然沒用來做飯,流行的說法是“圍爐煮茶”,“圍爐夜話”,其實更多的是閑暇時整著玩玩,營造一種氣氛,說白了就是懷舊……”
圍爐煮茶,一開始確實是沖著風(fēng)雅和懷舊去的,到后來,圍爐的主要目的就變成“取暖”了。每天早上,不攏上這么一爐子火,家里就顯得特別冷,不是冷清,是冷。尤其是“陽了”的那幾天,沒有那爐火,渾身瑟縮的我?guī)缀鯖]有起床的勇氣。 爐子天天從早燒到晚,木炭消耗厲害,網(wǎng)上買了“作玩”的那一斤半斤木炭很快告罄,趕緊又下單兩箱卻遲遲不見發(fā)貨。老姜天天上班面對大堆“陽病人”,下班還要忙著伺候我這個“陽家屬”,買炭這種小事我也不好意思再麻煩他。那一日,眼看天氣更冷,想到第二天就沒有爐子可“圍”,我這心里啊哇涼哇涼的。
所以,那個寒風(fēng)呼嘯、細(xì)雨飄飄的中午,當(dāng)下班后忙著回家給我做飯的夫君帶著滿身的寒意、扛著滿滿一箱木炭走進(jìn)家門的那一刻,心里的溫暖和激動讓我忍不住想沖上去在他胡子拉碴的臉上親一下。突然覺得,這個呆呆笨笨的理科男某些時候和我還是有那么一點點心有靈犀的感覺滴。 為了買到這箱木炭,老姜下班后匆匆忙忙跑了兩個集貿(mào)市場。木炭比我在網(wǎng)上買的質(zhì)量好,價格還便宜。大塊大塊的木炭燃燒出通紅的火焰,看著就溫暖無比。木炭充足,煮茶、取暖、烤花生、烤餌塊、烘豆腐……圍爐之意,又豈止在茶呢。
那天之后,老姜每天上班前都會幫我生好爐子,讓我一起床就可以圍爐煮茶,開啟一天的溫暖時光。得意洋洋求表揚(yáng)的老姜在他的視頻號上發(fā)了一條: 圍爐煮茶的意義,不止于風(fēng)雅和溫暖。 元旦前一天,兒子歸家小住,三天的時間里,一家人圍爐煮茶,暢敘別情。我把和兒子圍爐時的對話寫成一篇小文《二十五歲,媽媽還能教給你點什么》,算是一篇圍爐夜話。咱的圍爐煮茶,也圍出那么一點點精神上的東西啦。
新年第一天,和夫君、兒子一起回老家看望父親。說起圍爐生火沒有引火柴的事,七十六歲的老父親蹭蹭蹭從雜物間抱出一摞木柴,其中還有一塊“明子”(方言,應(yīng)該是松木柴)。父親和夫君兩個人一個執(zhí)斧頭、一個拿砍刀,把木柴劈成長短剛好適合小爐子用的木條,兒子則負(fù)責(zé)把木條捆起來,很快就裝了滿滿一手提袋,老姜戲言:“佳茗同志,這些木柴夠你引(火)”三年了。 ![]() ![]() ![]() ![]() 那一刻,看著父親、夫君和兒子蹲在地上收拾木柴,看著生命中最重要的這三個男人,為了我這一份小小的風(fēng)雅和溫暖追求而開心地忙碌著,一種久違的、被“寵愛”著的感覺溢滿心頭。我清楚地知道:這種感覺叫做幸福。
后來,在網(wǎng)上買了引火炭,攏火就變得容易了,但老姜還是喜歡用那些從老家?guī)Щ貋淼哪静褚?,我還是喜歡看他用一頂破斗笠使勁兒扇爐子的樣子。也許,我眷戀的不僅僅是那爐火的溫暖,也不止是圍爐煮茶的風(fēng)雅,而是這一份被人呵護(hù)、關(guān)心著的幸福。 這個冬天,圍爐煮茶的意義,不止是風(fēng)雅,更是溫暖、團(tuán)圓,和幸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