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新鮮或干燥塊根的炮制加工品。性甘,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1]。熟地黃的炮制方法始載于南北朝雷敩《炮炙論》:“采生地黃,去白皮,瓷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銅鐵器”。炮制方法發(fā)展至今,由最初的2次蒸曬發(fā)展到九蒸九曬,從單一輔料(酒)的炮制演變至多種輔料(酒、砂仁、茯苓等)的反復蒸制,不同炮制方法也直接影響地黃中化學成分的改變及藥理作用的差異[2]。 熟地黃是中藥“滋陰”作用最具代表的藥味之一,也被稱之為“至陰之藥”,熟地黃配伍相關方劑可應用于肝腎陰虛導致的各種臨床疾病,包括糖尿病相關疾?。?型糖尿病[3]、糖尿病腎病[4]和胰島素抵抗[5])、神經系統(tǒng)疾?。ò柎暮D?span>[6]、帕金森[7]和血管性癡呆[8])、骨關節(jié)炎相關疾?。ń^經后骨質疏松癥[9]和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0])、婦科相關疾?。ń^經前后諸證[11]、腎陰虛型月經過少[12]、卵巢儲備功能不足[13]、卵巢早衰繼發(fā)性閉經[14]、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15]、更年期綜合征[16])等。不同疾病狀態(tài)下熟地黃在不同配伍環(huán)境下,其藥效物質基礎和療效機制仍不明晰,仍需進一步的深入探究。 藥效物質基礎是指中藥或方劑中含有的能表達與其傳統(tǒng)臨床療效相關的活性化學物質,包括直接起作用的物質也包括代謝后起作用的物質,有效成分及活性成分均屬于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的范疇[17]。藥效物質基礎研究是中藥作用機制解析、新藥開發(fā)以及廣泛應用的基礎和前提,是急需現(xiàn)代科學技術解決的科學問題。本文旨在從熟地黃化學成分、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方劑配伍條件下的藥效物質的基礎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熟地黃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 化學成分研究表明,熟地黃中主要含有環(huán)烯醚萜類、紫羅蘭酮類和苯乙醇類化合物,此外還包括糖類、核苷類、生物堿類、酚酸類、異黃酮苷類以及其他類化合物。 1.1 環(huán)烯醚萜類環(huán)烯醚萜類成分是地黃中數(shù)量最多、含量最大的一類化合物,該類化合物基本骨架以益母草苷為主,所含糖基配體以葡萄糖居多。熟地黃中已鑒定的環(huán)烯醚萜類化合物[18-20]包括梓醇(1)、桃葉珊瑚苷(2)、益母草苷(3)、8-表番木鱉酸(4)、京尼平苷(5)、地黃苷A(6)、地黃苷B(7)、地黃苷C(8)、地黃苷D(9)、地黃素A(10)、地黃素C(11)、地黃素D(12)、焦地黃素A(13)、焦地黃素B(14)、焦地黃素C(15)、焦地黃呋喃(16)、焦地黃內酯(17)、氯化梓醇(18)、焦地黃苷A(19)、焦地黃苷B(20)、6-O-E-阿魏?;罟遣荽迹?strong>21)、密力特苷(22)、單密力特苷(23)等,化學結構見圖1。 ![]() 1.2 紫羅蘭酮類熟地黃中已發(fā)現(xiàn)的紫羅蘭酮類化合物以單萜和倍半萜為主,以C1位雙甲基取代,C5與C6位雙鍵為特征,C5位可與糖成苷,偶有與環(huán)烯醚萜聚合。熟地黃中已鑒定的紫羅蘭酮類[18,20-21]化合物包括地黃紫羅蘭苷A(24)、地黃紫羅蘭苷B(25)、野菰酸(26)、5-羥基野菰酸(27)、地黃苦苷(28)、二羥基-β-紫羅蘭酮(29)、三羥基-β-紫羅蘭酮(30)、地黃苦苷元(31)、frehmaglutin A(32)、sec-hydroxyaeginetic acid-2-O-β-D-glucopyranoside(33)等,化學結構見圖2。 ![]() 1.3 苯乙醇類熟地黃中的苯乙醇類化合物絕大多數(shù)以苷的形式存在,其結構特點是以β-葡萄糖為連接體,苯乙醇基和苯乙?;鶠槿〈蕴擒真I連接于糖的不同部位。熟地黃中已鑒定的苯乙醇類[18,20,22-23]化合物包括松果菊苷(34)、毛蕊花糖苷(35)、焦地黃苯乙醇苷A1(36)、焦地黃苯乙醇苷B1(37)、異毛蕊花糖苷(38)、肉蓯蓉苷F(39)、地黃苷(40)、異地黃苷(41)、洋地黃葉苷C(42)、對羥基苯乙醇(43)等,化學結構見圖3。 ![]() 1.4 糖類、核苷類熟地黃中已鑒定的糖類[24]成分包括半乳糖、葡萄糖、蔗糖、水蘇糖、鼠李糖、蜜二糖、棉子糖、甘露三糖、果糖、毛蕊花糖等。核苷類[20,25]成分包括腺嘌呤、尿嘧啶、肌苷、胞苷、次黃嘌呤、鳥苷、尿苷、腺苷等。熟地黃中已鑒定的糖類、核苷類成分見表1。 ![]() 1.5 生物堿類、酚酸類、異黃酮苷類等其他類成分熟地黃中已鑒定的生物堿類、酚酸類、異黃酮苷類化合物分別為(62~67、68~78、79~82),其他類成分(83~92)。其成分信息詳見表2,代表性成分化學結構見圖4。 ![]() ![]() 2 藥理作用2.1 環(huán)烯醚萜類研究表明,梓醇對神經系統(tǒng)具有改善認知、保護腦細胞、抗抑郁樣作用等,同時具有降血糖、抗腫瘤、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27];梓醇可以基于內質網應激介導的蛋白激酶RNA樣內質網激酶-真核啟動因子2α抗體信號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28];梓醇對糖尿病大鼠的肝臟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減輕其炎癥反應[29],并可能通過激活PPARγ共激活因子-1α信號通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30]。 研究表明,桃葉珊瑚苷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纖維化和抗腫瘤等,對多種組織器官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對核因子E2相關因子(Nrf2)、NF-κB、單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一氧化氮、C-Jun氨基末端激酶等多條信號通路具有調控作用[31];最新研究表明,桃葉珊瑚苷可以通過上調micro RNA-374(miR-374)表達抑制高糖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炎癥損傷[32]。 益母草苷可通過抑制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促進轉錄因子EB介導的溶酶體的生物發(fā)生和自噬溶酶體的生成,促進脂質自噬,減少肝臟脂質蓄積,從而改善肝臟脂肪變性[33];益母草苷可有效抑制人食管癌TE-1、Eca-109、KYSE-150細胞的增殖,且細胞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凋亡并讓癌細胞增殖周期被阻滯在G2/M期[34]。 研究表明,京尼平苷藥理活性廣泛,具有調控小鼠糖脂代謝[35]、抗糖尿病[36]、抗膽汁淤積型肝損傷[37]、抗肺纖維化[38]、改善骨骼肌功能[39]、神經保護[40]等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前動力蛋白2/前動力蛋白受體1信號參與京尼平苷對小鼠糖尿病腎病的保護作用[41];京尼平苷通過AMPK/mTOR通路抑制帕金森模型氧化應激及細胞凋亡[42];京尼平苷通過長鏈非編碼RNA HLA復合物P5/miR-27b-3p/間質表皮轉化因子軸抑制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生長[43];京尼平苷能夠調節(jié)5-羥色胺代謝途徑從而改善腦內氧化應激狀態(tài)發(fā)揮神經保護作用[44]。 研究表明,地黃苷A具有滋陰作用,并具有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功能[45],對環(huán)磷酰胺誘導的小鼠白細胞減少癥具有明顯改善作用[46]。地黃苷D可能是通過調整炎癥因子的釋放,抑制小膠質細胞由M2向M1的轉化來抑制小鼠小膠質N9細胞的激活,從而改善神經細胞炎癥[47]。在鮮地黃血清藥物化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梓醇[48]、益母草苷[48]、地黃苷A[49]、地黃苷D[48]均以原型入血,結合體外藥理活性研究提示以上化學成分可能為熟地黃的藥效物質基礎。同時也有研究證實,熟地黃在加工炮制過程中梓醇、益母草苷的含量會有所下降,地黃苷D含量相對較穩(wěn)定[50]。提示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不同藥理作用的差異可能與炮制前后活性成分的含量變化有關。 2.2 紫羅蘭酮類研究表明,地黃苦苷元可減輕多囊卵巢綜合癥模型大鼠的胰島素抵抗,恢復卵巢形態(tài),其機制可能與調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通路有關[51]。研究表明,地黃苦苷元具有雌激素樣活性,且通過雌激素受體α、G蛋白偶聯(lián)受體30共同介導[52]。鄭曉珂等[53]研究發(fā)現(xiàn)地黃苦苷及地黃苦苷元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以上研究提示地黃苦苷及地黃苦苷元可能是熟地黃的藥效物質基礎。 2.3 苯乙醇類研究表明,松果菊苷可能通過降低細胞內Ca2+的堆積、抑制離子型谷氨酸受體1抗體蛋白的表達及抗氧化作用來改善谷氨酸誘導的大鼠腎上腺嗜鉻細胞瘤PC-12細胞損傷[54];松果菊苷可能通過抑制線粒體凋亡信號通路降低凋亡水平來改善皮質酮誘導的PC-12細胞損傷[55],以上研究表明松果菊苷可能是地黃發(fā)揮抗抑郁作用的物質基礎之一;松果菊苷還可以改善帕金森模型大鼠中腦神經細胞凋亡的超微結構,這一結果可能與緩解神經細胞線粒體功能障礙有關[56];松果菊苷可以通過激活Nrf2信號通路減輕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57]; 松果菊苷通過抑制氧化應激損傷、炎癥反應和細胞凋亡,減輕嚴重燒傷大鼠急性腎損傷,其分子機制與激活沉默信息調節(jié)因子3(SIRT3)信號通路相關[58];松果菊苷是膿毒癥相關肝損傷及糖代謝紊亂的潛在治療劑,其機制可能通過肝組織中SIRT1介導激活肝臟中磷酸化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而起作用[59];松果菊苷對糖尿病心肌的保護作用可能與負反饋調節(jié)轉化生長因子-β1/Smads信號通路相關[60]。 研究表明,毛蕊花糖苷具有明顯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功效可能與單胺類神經遞質增加、促炎因子減少以及通過增加γ-氨基丁酸恢復神經遞質平衡有關,并主要通過神經活性配體-受體相互作用、γ-氨基丁酸能突觸、突觸小泡循環(huán)、環(huán)磷酸腺苷等信號通路起作用[61];毛蕊花糖苷能夠通過線粒體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凋亡通路保護缺氧缺糖/再灌注所致的神經細胞損傷[62];毛蕊花糖苷可改善糖尿病腎病小鼠的腎臟病變,其機制可能與降低高遷移率族蛋白1和NF-κB的表達有關[63];毛蕊花糖苷可能通過下調鋅指轉錄因子的表達,抑制機體的過度免疫應激從而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間質轉化,起到延緩腎功能惡化的作用[64]; 毛蕊花糖苷可通過改善心臟血流動力學和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對慢性心力衰竭起到治療作用[65];毛蕊花糖苷能通過上調酪氨酸磷酸酶1的表達抑制STAT3磷酸化進而產生抗膠質母細胞瘤的作用[66],下調CD44的表達而抑制膠質瘤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67];毛蕊花糖苷對大鼠肝微粒體中細胞色素P450 3A4酶有中等強度的抑制作用,且親和力與陽性抑制劑(α-萘黃酮、噻氯匹定、磺胺苯吡唑、毛果蕓香堿、奎尼丁、酮康唑)相當[68]。研究表明,異毛蕊花糖苷在體外和體內均可抑制人卵巢癌OVCAR-3細胞的生長,可以作為一種可能的抗癌劑[69]。 毛蕊花糖苷和異毛蕊花糖苷均可改善β-淀粉樣蛋白1~42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通過阻止淀粉樣蛋白寡聚化來阻斷淀粉樣蛋白沉積,抵消淀粉樣蛋白的細胞毒性逆轉中樞神經功能[70]。肉蓯蓉苷F可提高人肝HL-7702細胞的成活率,具有明顯的體外保肝活性[23]。以上研究提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異毛蕊花糖苷及肉蓯蓉苷F可能是熟地黃的藥效物質基礎。 2.4 糖類研究表明,通過氣相色譜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初步測定地黃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物質的量比為1.00∶1.26∶0.73∶16.45∶30.40,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63 500,且地黃多糖可以有效改善鏈脲佐菌素誘導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高脂血癥、血管炎癥和氧化應激,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潛在治療選擇[71];地黃多糖可能通過激活Wnt通路調節(jié)2型糖尿病大鼠骨代謝狀態(tài)[72];地黃多糖可改善妊娠合并甲亢小鼠甲狀腺功能,減輕子代腎損傷,其可能的機制是通過Nrf2/血紅素氧合酶-1/NOD樣受體熱蛋白結構域相關蛋白3信號通路發(fā)揮作用[73]; 地黃多糖能夠有效抑制缺氧復氧誘導的大鼠海馬神經元凋亡和氧化損傷,其機制可能與抑制環(huán)狀RNA 0010729/miR-326通路有關[74];地黃多糖可減輕維生素D3和尼古丁誘導的大鼠主動脈血管鈣化,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地黃多糖抑制血管細胞凋亡,從而阻止血管細胞成骨樣轉化及鈣化有關[75];地黃多糖可改善東莨菪堿誘導的小鼠學習記憶能力障礙,該作用與調節(jié)膽堿能神經系統(tǒng)功能、抗氧化應激及抑制炎癥反應有關[76];運動訓練聯(lián)合地黃多糖可修復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經功能,提高大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氧化應激反應、抑制NF-κB通路激活和減緩炎癥的進展有關[77]。 2.5 生物堿、酚酸類與異黃酮苷類研究表明,熟地黃中生物堿類地黃新堿A、baimantuoluoamide B和capparisine C對脂多糖誘導的大鼠腎小管上皮NRK-52e細胞損傷均具有保護作用[26]。香草酸可以通過誘導自噬,從而緩解棕櫚酸誘導的人肝癌HepG2細胞脂肪變性[78],說明其對于尋找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潛在藥物及靶點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咖啡酸可以通過抗氧化應激、降低線粒體膜電位、提高心肌細胞H9c2內活性氧水平,并且通過調控NF-κB信號通路,參與保護阿霉素誘導的心肌損傷過程[79]。 山柰酚葡萄糖醛酸苷可能是發(fā)揮降糖作用的分子實體,其通過作用在Akt PH區(qū)域直接激活Akt,通過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通路發(fā)揮降糖作用[80]。在評估雌激素靶細胞對Genista halacsyi Heldr.中一系列異黃酮糖苷和苷元的反應研究中,發(fā)現(xiàn)與苷元相比,染料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染料木素-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更高的雌激素樣和抗炎活性,提示可以使用富含染料木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制劑替代治療更年期癥狀中的低劑量雌激素類藥物[81]。 2.6 其他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秦皮乙素對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腦膠質瘤、骨髓瘤、白血病等均有治療作用,可以抑制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阻滯細胞周期、抑制腫瘤轉移、抑制血管生成、增強免疫力和增敏減毒等[82]。最新研究表明,秦皮乙素可能通過下調FLVCR1-AS1基因水平抑制人宮頸癌SiHa細胞的增殖、遷移和侵襲[83];秦皮乙素可以通過誘導凋亡及抑制Wnt/β-連環(huán)蛋白通路激活,抑制小鼠肺癌Lewis細胞腫瘤生長的作用[84];秦皮乙素具有抑制人卵巢癌SKOV3細胞增殖、細胞干性的作用,同時可誘導SKOV3細胞凋亡[85];秦皮乙素通過下調miR-486-5p表達抑制高糖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炎癥損傷[86];秦皮乙素通過上調細胞內抗氧化酶類活性或抗氧化蛋白的表達對氧化損傷的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系ARPE-19細胞起到保護作用[87]。 研究表明,3,4-二羥基苯乙酮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有望成為治療急性肺損傷的有效藥物[88];3,4-二羥基苯乙酮可能通過AMPK途徑降低肝細胞及肝臟組織中的三酰甘油水平[89];3,4-二羥基苯乙酮通過抑制NF-κB核轉位,有效抑制脂多糖誘導巨噬細胞RAW264.7的炎癥反應[90];3,4-二羥基苯乙酮對心肌具有保護作用[91];3,4-二羥基苯乙酮可能通過開放鉀通道而舒張肺內動脈平滑肌細胞,這可能是其降低肺動脈高壓的重要機制之一[92];3,4-二羥基苯乙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機制可能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中血栓素B2釋放有關[93]。5-羥甲基糠醛有多種藥理活性,包括抗炎[94]、抗菌[95]、抗氧化應激[96]、抗缺氧[97]、免疫調節(jié)[98]等作用,有助于治療和改善慢性炎癥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肝損傷、鐮狀細胞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99]。 3 方劑配伍條件下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劉紹博等[100]基于超高壓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UPLC-Q-TOF-MS)技術,通過給予氫化可的松復制腎陰虛證大鼠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知柏地黃丸可以有效緩解腎陰虛證,且給藥組大鼠血清中歸屬于熟地黃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毛蕊花糖、水蘇糖、棉子糖和小檗堿鄰硫酸鹽鄰葡糖苷酸。劉開心等[101]基于UPLC-Q-TOF-MS技術,通過給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復制骨髓抑制大鼠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圣愈湯能夠顯著增加骨髓抑制大鼠的體質量、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在顯效狀態(tài)下,共表征出圣愈湯入血原型成分26個,代謝產物成分20個,其中歸屬于熟地黃的入血成分包括梓醇、梓醇代謝產物、毛蕊花糖苷代謝產物和地黃苷D代謝產物。 Duan等[102]基于UPLC-Q-TOF-MS技術,對SD大鼠ig桃紅四物湯,在大鼠血液和腦組織中總共鑒定了39種活性成分和90種代謝物,其中原型成分來源于熟地黃的有焦地黃苯乙醇苷B1、Astragalin和地黃苷D。Wang等[103]基于UPLC-Q-TOF-MS技術,對SD大鼠ig左歸丸,在大鼠血清樣本中檢測到來自熟地黃的原型成分分別為β-D-ribofuranuronic acid methyl ester triacetate、 楊華杰[104]基于UPLC-Q-TOF-MS技術,發(fā)現(xiàn)對SD大鼠ig六味地黃丸,共檢測到大鼠血清中32個移行成分,其中來源于熟地黃的化學成分有8-表番木鱉酸、梔子酮苷、乙酰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黃苷、異地黃苷、齊墩果酸、甘露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原兒茶酸。以原型成分或代謝物的形式吸收進入人/動物體內的化合物,極大可能是對疾病發(fā)揮調控作用的藥效物質基礎,所以在有效狀態(tài)下,通過高分辨的分離鑒定技術,在動物體內檢測到的化合物更值得關注及進一步的藥理活性研究。 4 結語與展望本研究從熟地黃化學成分、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方劑配伍條件下的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發(fā)現(xiàn)熟地黃中主要含有環(huán)烯醚萜類、紫羅蘭酮類、苯乙醇類等多種類型化合物。熟地黃中地黃苷D、梓醇、桃葉珊瑚苷、益母草苷、京尼平苷、地黃苦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地黃多糖、秦皮乙素、3,4-二羥基苯乙酮、5-羥甲基糠醛等藥理活性成分可能是其發(fā)揮治療作用的化學物質基礎。藥理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降血糖、抗腫瘤、改善肝臟脂肪、抗抑郁、改善認知障礙、具有雌激素樣活性等方面。 中藥有效成分的不確定及作用機制的不明晰一直是制約中藥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瓶頸,近年來血清藥物化學和高分辨分離鑒定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加速了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相關研究。血清藥物化學實現(xiàn)了中藥活性成分研究從體外向體內的跨越,使吸收進入血清,以血液為媒介發(fā)揮作用的化合物得以表征以及進一步的藥動學及作用機制分析,使研究者對中藥有效成分的認識得以更加深入,應進一步在相關研究中不斷實踐和探索。 中藥具有“整體性、多靶點、協(xié)同性”等特點,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相關研究一定要符合中醫(yī)基礎理論,不能只關注單一的活性成分。系統(tǒng)生物學的多層次數(shù)據(jù)整合思想與中醫(yī)“整體觀”思想較接近,包括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和網絡藥理學等多個方面,在中藥方劑療效評價和作用機制等研究中不斷取得了新的突破。所以進一步開發(fā)系統(tǒng)生物學研究方法,可能有助于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促進中醫(yī)藥走向世界舞臺,更好的服務全人類健康事業(yè)。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略) 來 源:葛 楠,閆廣利,孫 暉,王喜軍.熟地黃藥效物質基礎研究進展 [J]. 中草藥, 2023, 54(1):292-3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