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仁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陽春砂、縮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陽春砂主產(chǎn)于廣東陽春、信宜、高州等縣;縮砂產(chǎn)于越南、泰國(guó)、緬甸、印度尼西亞等等地;海南砂主產(chǎn)于廣東湛江地區(qū)及海南島。以陽春砂質(zhì)量為優(yōu)。夏秋間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用時(shí)打碎生用。 【處方用名】 砂仁、陽春砂仁、縮砂仁、香砂仁。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脾、胃經(jīng)。 【功效主治】 本品辛散溫通,芳香行濕行氣,入脾胃而善于理脾胃氣滯,為醒脾和胃之良藥。并有安胎之效。 1、化濕行氣:用于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的脘腹脹痛,食欲不振等證。常配厚樸、白豆蔻、枳實(shí)、木香、陳皮等藥同用。若脾虛氣滯,又當(dāng)配黨參、白術(shù)、木香等藥同用。 2、溫中止瀉:用于脾胃虛寒濕阻氣滯的瀉痢等證,可單用。或配黨參、白術(shù)、茯苓、木香等藥同用。 3、理氣安胎:用于妊娠惡阻、胎動(dòng)不安等證。常配白術(shù)、紫蘇梗、桑寄生、續(xù)斷等藥同用。 【用量用法】 3~6克,入湯劑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溫燥,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藥效比較】 砂仁、白豆蔻均具化濕醒脾、溫中行氣之功,然砂仁香氣濃烈,偏行中下二焦氣滯之證,化濕之性較白豆蔻強(qiáng),并可用于氣滯之妊娠嘔吐及胎動(dòng)不安等證;白豆蔻芳香氣清,偏行中上二焦氣滯之證,化濕作用較弱,又治濕溫初起,胸悶不饑等證。 【參考資料】 《開寶本草》:“治虛勞冷瀉,宿食不消,赤白瀉痢,腹中虛痛,下氣?!?/span> 《藥性論》:“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span> 《藥品化義》:“若嘔吐惡心,寒濕冷瀉,以此溫中調(diào)氣;若脾虛飽悶,宿食不消,酒毒傷胃,以此散滯化氣;若胎氣腹痛,惡阻食少,胎脹不安,以此運(yùn)行和氣。” 藥物成分:陽春砂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右旋樟腦、龍腦、乙酸龍腦酯、檸檬烯、橙花叔醇,并含皂甙。宿砂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樟腦,一種萜烯等。 藥理:陽春砂水煎劑對(duì)動(dòng)物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宿砂仁所含揮發(fā)油,有芳香健胃作用,能促進(jìn)胃液分泌,并可排除消化道的積氣,故能行氣消脹。 (內(nèi)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xué)》教材) ![]() 陽春砂 ![]() 砂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