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 這些都使張軫的思想處于極度的苦惱和矛盾、之中:如隨白崇禧南逃,不僅生死未卜,而且會眾叛親離,如果起義,又擔心共產黨的“徹底改造”。他感到,這無論在信仰上,還是在感情上,都一下轉不過彎來。徐開敏將這些情況轉告了張尹人、張了且。張了且又登門向張軫陳述利弊得失。 張軫最終還是決定:不在信陽起義;派張尹人、張了且送丁一回解放區(qū),并交給二張北上直接見毛澤東和李濟深商談起義的任務。張軫這時雖然表示準備在武漢起義,但又對張尹人說:“起義之后,劉伯承是不能指揮我的?!?/span> 張尹人、張了且送丁一到達漯河時,被解放區(qū)的公安機關盤查扣留,經轉送陳、謝部隊敵工部,遇到中原局組織部城工科前方站的方敬之以后,他們的身份才得到證實。經前方站的鮑振世安排,陳、謝部隊周希漢軍長接見了張尹人、張了且。 因接見前已將二張的打算轉告了中原局,所以,當張尹人、張了且說出他們準備北上時,周希漢說:“中原局已有回電,叫你們不必北上了。形勢發(fā)展很快,時間不會很長了。你們趕快回去轉告張將軍,起義早晚我們都是歡迎的,但不要誤了時機,決定了起義就馬上派人來聯系。你們給我黨中央的信件,由我們轉達。”隨后,張尹人、張了且回到信陽向張軫匯報,丁一留中原軍區(qū)接受了其他任務。
2月底,信陽解放。張軫奉命率部撤退,集結在湖北孝感祁家灣火車站南北一帶。為了阻止解放軍沿平漢線南下,朱其平不顧張軫“對鐵路設置,只能表示表示,不能真搞破壞”的主張,他按照白崇禧的命令,指揮工兵營將獅河大橋和武勝關隧道炸毀。 張軫率部撤出豫南后,白崇禧命令撤銷第五綏靖區(qū),將張軫的部隊編成一個軍,由張軫任軍長。張軫為此與白崇禧爭吵,說一個軍編不了他的10個旅4萬余人。為了緩和矛盾,繼續(xù)利用張軫,白崇禧答應由張軫兼任武漢警備司令。李宗仁又令“華中剿總”改為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由白崇禧、張軫任正副長官,并命令張軫的主力部隊在武漢以北阻擊南下解放軍,其余部隊開至江南整訓。 而張軫借名整訓,暗將大部分兵力渡過長江。白崇禧還要張軫將全部隨軍家屬送往廣西、云南一帶,以期促使張軫將部隊逐步南移。對此,張軫既執(zhí)行,又非完全照辦。他將第二夫人送往上海,只帶第一、第三夫人在身邊,留作門面,以安軍心。其他將領如辛少亭、涂建堂、鮑汝澧、張繼烈、張玉龍等,有的將家秘送往上海,有的在武漢租民房隱蔽。 1949年3月,張軫率部全部渡過長江,承擔了武昌至嘉魚之間的江防任務,成為國民黨長江防線的一個組成部分。 張軫率部渡長江后,白崇禧把以前許諾給張軫的武漢警備司令一職,交給了五十八軍軍長魯道源,卻安撫張軫說:“當警備司令,要迎進送出,也難為你?!睆堓F對此非常惱火,但表面上卻不露聲色。到了江南,他向白崇禧要求成立一個兵團。朱其平等人看到撤離河南的第一步計劃和撤到江南的第二步計劃均已實現,對成立兵團的事也非常積極。白崇禧為了加強江防,拉攏張軫,同意給張軫一個兵團的番號,但不解決糧餉,部隊還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這時的張軫更加感到前途黯淡。他對親信將領們說:“眼看國共和談就要破裂,戰(zhàn)爭將再起,雖可憑借長江天險支持一陣子,但畢竟大勢已去。白崇禧幾個月來慫恿我們同共產黨聯系,并讓我們收編地方團隊,還給了正規(guī)軍的番號,這不過是為了壯大他桂系的實力,決不是讓我們去投向共產黨。我們再也不能跟著白崇禧干下去了?!?/span> 辛少亭、涂建堂、鮑汝澧、張繼烈等親信,都主張不再南撤,提出在所擔任的江南防線內迎接解放軍渡江,配合解放軍解放武漢,還為時不晚。這時,張軫想起鄧子恢勸他在武漢起義的談話,方敬之、丁一等中共代表的耐心說服和等待,深深感到只有起義才是唯一的生路。于是,他背著白崇禧,先后三次暗去長沙,找他的老長官程潛密商。程潛對他打算在武昌起義,表示支持。兩人約定,張軫先在武昌起義,程潛接著在長沙行動。
4月初,經白崇禧報請批準,第十九兵團正式成立,張軫為司令官,趙子立、朱其平為副司令官。部隊由一個軍擴編為兩個軍。趙子立兼一二七軍軍長,辛少亭任一二八軍軍長。各軍分轄3個師,另加獨立師共7個師,兵團部設在粵漢線上的賀勝橋車站。對江防兵力部署,張軫專門召集了一次會議研究。表面上是研究白崇禧“堅守江防”的命令,實際上積極準備起義。 張軫認為,在武昌至嘉魚之間的金口鎮(zhèn),距離武漢僅 60華里,有溝通大江南北的汽車渡口。經過一番分析和爭論,張軫決定由一二八軍鮑汝澧的三一三師駐防金口,其他各師的配置位置是:張玉龍的三一二師隨一二八軍軍部駐山坡一帶,張繼烈的三一四師駐法泗洲一帶,一二七軍涂建堂的三〇九師駐土地堂一帶,郭馨波的三一○師、劉子仁的三一一師隨一二七軍軍部駐咸寧橫溝橋一帶,張旭東的獨立師駐嘉魚縣牌州一帶。 為了穩(wěn)定官兵情緒,提高戰(zhàn)斗力,張軫舉辦了軍官訓練班,調各師排連營團級軍官進行輪訓。張軫有一次對學員訓話說:“我們都是河南老鄉(xiāng),也可以說是子弟兵,我張軫絕不會學楚霸王使全軍覆沒后自投烏江而死的。大家都可以放心,只要聽從命令,會把你們帶到正路上的。我絕不能叫子子孫孫罵我張軫。我們都是北方人,還往哪兒跑呢?孩子老婆不能不要,家鄉(xiāng)也不能不要。兵書上說,置之死地而后生,沒有辦法時總會有辦法的。只要大家相信我,跟著我走,絕對沒錯,請大家放寬心。” 鮑汝澧看到時機已成熟,就去見張軫,把他原來怎樣與廖運周聯系,怎樣與陳、謝部隊派來的代表接上關系的經過都告訴了張軫,這更加堅定了張軫起義的決心。但究竟什么時候起義,張軫仍無具體打算,還在繼續(xù)觀察,并且仍嫌他自己的實力不足。 他密派石執(zhí)齋前往鄂西,策動原在南陽任第十三綏靖區(qū)司令官的王凌云起義,委任中共中原局派來與張軫聯系的扈少康(張軫的舊部)為十九兵團少將高參,密托其前往宜昌,策動十四兵團宋希濂指揮的團長馬芳遠、張景漢起義;同時,張軫還再次勸說魯道源一道行動。但所有這些努力,都沒有成功,反而被魯遭源向白崇禧告密,扈少康被殺害。 白崇禧對張軫有起義的打算是早就清楚的。渡江后,他一方面拉攏張軫接受江防任務,另一方面加強了對十九兵團的控制。經魯道源告密并向趙子立打聽證實,白崇禧得知張軫正在采取起義的實際行動。于是,他命令正在南撤的桂系第七軍在張軫的兵團司令部一一賀勝橋以北停留下來,同時,以“點驗”為名,監(jiān)視一二八軍的行動,想以第七軍壓迫一二八軍繼續(xù)南去。 張軫、辛少亭對此有所警惕,決定將計就計,通令一二八軍各師參加“點驗”借機將張玉龍師和張繼烈?guī)熣{到馬鞍山口內,以便于起義時向金口集中。(未完待續(xù)) 作者簡介 鄂東文史哲 編委會 法律顧問:黃仲華(資深律師) 總編:李濱 特邀主編:湯燕春 主編:龍靜 責任編輯:呂高智 李福登 柳景鋼 程立祥 委員:余建新 張劍揚 陳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