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接觸到新會陳皮的價格第一反應都會認為,新會陳皮只是橘子的一層皮,為什么可以賣得這么貴?我在家是不是也可以做?新會陳皮到底是什么皮? 還有很多人會混淆柑橘水果中的各種皮,我們接下來介紹不同種類的皮,并且說說為什么他們容易和陳皮搞混。 
 橙子皮跟陳皮沒什么關系。只是普通話里 “橙” 和 “陳” 的讀音十分相似,所以有些人會搞混。 
 《中藥大辭典》說柑為蕓香科植物,曬干陳化可入藥的柑皮原料有這些:茶枝柑(新會柑)、甌柑(江浙柑)、四會柑(廣東廣西地帶)、冇柑(廣東福建地帶)、蕉柑(廣東、福建、臺灣)等等可見南方柑的皮有不少曬干陳化后皆可算作“陳皮”。 但不同的柑皮陳化出的陳皮功效和價格有非常大的差異,普通陳皮和正宗新會陳皮價格可以差上十倍之多。 
 《本草綱目》記載:“橘皮苦能泄能燥……”;而2010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也提及:“陳皮是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古時也稱橘皮……”。 橘皮在很多古籍醫(yī)書中就代指現在我們所說的陳皮,“陳”的概念是比較后期才有,所以在古籍醫(yī)書中的橘皮就是陳皮。 而現代,其實是“柑橘”不分。例如可以做陳皮原料的四川大紅袍橘子,就被稱為橘,不稱為柑。橘皮和柑皮是古代和現代說法不同以及南方和北方說法不同。 
 在粵語中,橘和桔讀音相似,當桔讀作[jú]時,為橘的俗字,是口頭用語,例如金桔,就是指小型柑橘類水果。 但一般來說,很少會把“桔皮”與陳皮做相關聯。 
 柑橘類水果的名稱既多又亂,所以各種皮的概念模糊也是正常的。陳皮的原料一般就是柑皮,一般是正反面油胞都比較明顯的品類才可做陳皮。 而“一兩陳皮一兩金”里的陳皮更是特指新會陳皮,它是由特定的品種“茶枝柑”的皮所制成,和家里食用的普通橘子不是一回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