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修養(yǎng)自己的氣質,善待自己的生活。 當你真正用心對待生活,真心善待自己的話,才能愿意一點點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網上有句話: “最近我漸漸把'這件事為什么要發(fā)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換成'這件事教會了我什么?’然后發(fā)現身邊的一切都改變了?!?/span> 深以為然,很多人之所以每一天都過得無奈、無聊、痛苦且迷茫,就是不知該如何換個觀察的角度、思考的方向,以及改變的心態(tài)。 唯有不斷地擺正自己,修煉自己,最終才能學會善待自己,成就自己。 ![]() 擺正自己的位置。 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人的、痛苦的、焦慮的、無奈的事情。 總之,生活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甚至時常讓人倍感難堪和痛苦。 但是,不管過去有多難堪,當下有多難受,未來的生活還得去過不是? 所以,一味地糾結于過去,痛苦于當下,毫無疑義就是讓自己不斷地自我內耗。 一個人內耗久了,就分不清自己是誰了。 只會不斷地自虐,不停地消耗自己,根本沒有心思,也沒有那個意識來改變自己。 因此,一個人但凡不想被所謂的痛苦、焦慮和迷茫繼續(xù)傷害下去,就要及時告訴自己該擺正自己的位置了。 就好比一個人明明知道了自己腰間盤突出,就要好好改掉坐姿不對的臭毛病,擺正好自己的坐姿一樣。 然后,重拾信心,拿出斗志,做出改變。 ![]() 富蘭克林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對自己的能力缺乏充分的信心,甚至以為自己必將失敗無疑?!?/span> 做人,應該既不低估自己,也不高看自己。 作家?guī)酌渍f過: “有時候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其實是自己站歪了?!?/span> 很多時候,事情明明發(fā)生了,問題也明明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嚴重,可總有的人偏偏夸大了,畏懼了,動搖了,甚至可以說因為本性懶惰,不想改變,害怕冒險,最終被一丁點的小困難就嚇倒了。 遇到小事就胡猜著天要塌,那么這樣的脆弱心境,如何扛得住生活的狂風暴雨? 寫就《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作家米蘭·昆德拉說過: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軟弱,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span> ![]() 怕,就會輸一輩子。 所以,擺正好自己的位置,低谷時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固步自封,高處時不能自鳴得意,更不要目中無人。 找準位置,不越位,不錯位,客觀而理性,從容而清醒。 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成全自己,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泰戈爾寫了句詩: “看清世界,首先是看清自己?!?/span> 人的一生,位置不斷變換。 但是,不管怎么換,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 修養(yǎng)自己的氣質。 人性復雜,人生多變。 但是,不管如何,我們總需要與人接觸、相交、相識、相親相愛等等。 唯有不斷地修煉個人的涵養(yǎng),修養(yǎng)自己的氣質,才能拿捏好自己與人相處時的態(tài)度、語氣、方式和風格。 林肯曾經說過: “那些有成就的人,從不肯與人爭辯,浪費時間。 因為他們知道,爭辯的結果讓人難以承擔,發(fā)脾氣甚至會失去自制能力。 與狗爭辯只會被它反咬一口,倒不如讓它先走。” 生活本身就是一片最大的練技場。 在不斷地汲取經驗和閱歷的生活過程里,慢慢地觀察人性,頓悟人心,撐起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和氣質。 ![]() 這樣,我們才不至于一輩子都活在別人的評價、議論和眼光當中,而是從頭到尾都在提升自己,認識自己,滿足自己,也知道自己該如何活著,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和抱負。 說到底,一個人唯有先回歸本我,取得自我,才能在釋放自我的過程里,散發(fā)出更為強大的魅力和氣質,氣場和氣勢。 楊絳先生曾感慨道: “人生實苦,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地修煉靈魂,完善自我?!?/span> 人生本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任何人都逃不過,也躲不過生活的酸甜苦辣,誰都是生活里獨一無二的修煉者。 唯有不斷地修養(yǎng)自己的氣質,打開自己的眼界,才能將自己修煉成更好的模樣。 正如作家三毛曾說: “世間的人和事,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我們只需要把自己修煉成最好的樣子,然后靜靜得去等待就好了?!?/span> 在這個世界上,能為自己兜底的永遠只有自己。 因此,修煉好你自己,打造好你自己,成全好你自己,才能真正得到屬于你自己的未來。 ![]() 善待自己的生活。 網上有個問題: “最難熬的那段日子,你是怎么走過來的?” 有人答道: “面對它,接受它,看清它,戰(zhàn)勝它,跨過它?!?/span> 這就好像,人這一生旅途里,總有一段路程是陽光普照的,也總會有風雨兼程的時候,不能說因為自己不想走風雨泥濘之路,然后就鬧性子不走了。 而是不管路途如何,自己都要帶著一種樂觀的、隨和的、自信的、陽光的心態(tài)去對待。 這樣的心境,才算得上真正在善待自己的生活。 ![]() 馬德在《當我放過自己的時候》里面寫道: “一個人活得幸福不幸福,一要看是不是能睡著,二要看是不是想醒來。 能睡著,說明心安,此前問心無愧;想醒來,說明心美,當下正是所要。 人生,也不過是這六字的快活?!?/span> 心安,心美,如此生活心態(tài),看似容易做得到,可放眼過去,沒幾個人活得明白。 林語堂有句話: “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勇氣?!?/span> 的確,人生如果可以活得讓自己的內心覺得自由,日子過得可以讓自己倍感親切的話,那就是一種極為善意的人生處世態(tài)度。 這種善待人生的生活方式,既需要一種莫大的勇氣來堅持,也需要一種強大的心境來支撐。 |
|
|
來自: 杉鄉(xiāng)文書閣 >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