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驅寒排濕常見的原因為外感寒濕、寒濕內停,其治療方法為散寒祛濕、溫化寒濕,多在辨證的基礎上予中藥加減治療。 1.外感寒濕:其多因淋雨涉水、氣候陰冷潮濕、居處潮濕等外感寒濕,阻滯經絡,閉阻氣血,引起肢體關節(jié)疼痛,疼勢較劇,痛有定處,關節(jié)屈伸不利,局部皮膚或有寒冷感,遇寒痛甚,得熱痛減等表現(xiàn)。 其治療方法為散寒祛濕,可在辨證的基礎上予烏頭湯等加減以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2.寒濕內停:其多因過食肥甘、生冷等內生寒濕,以致寒濕內盛,脾陽失運??梢婋涓梗ǜ共浚┢?,腹痛,大便稀,口膩,食欲差,泛惡欲嘔(惡心想吐),頭脹欲嘔,頭暈,面色晦黃等表現(xiàn)。 其治療方法為溫化寒濕,可在辨證的基礎上予苓桂術甘湯、真武湯、實脾散等加減治療。 中醫(yī)驅寒排濕的方法還存在其他情況。如需治療,建議及早至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明確病因,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不宜自我診療,以免延誤病情。 更新時間:2022-10-28 重要提示:本內容不能作為治療依據(jù),如有不適請到醫(yī)院進行科學治療 |
|
|
來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仝小林風濕論并論治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