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孝道處于一個重要的地位:小到處世交友,大到婚嫁仕途 "百善孝為先" 自古以來,人們都很重視孝道,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孝道可以說是對于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而在古代孝道更是處于一個重要的的位,小到處世交友,大到婚嫁仕途,孝道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guān)。 儒家經(jīng)典作為古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其中也不乏對孝道的描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不的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由此也可以看出 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重要性 。 圖片 1、 儒家經(jīng)典《論語》中的孝道 1、 尊重父母、敬愛父母 "蘆衣順母" 的故事相信很多人有有聽說過,這個故事中便體現(xiàn)出了孝道的一個方面,他講述的是孔子的一個弟子子騫的孝道故事。 子騫年幼喪母, 父親另娶了繼母 ,并且又生了兩個兒子, 繼母常常虐待他 ,在冬天給兩個兒子穿棉花做的衣服,卻給子騫穿蘆花做的"棉衣"。 這件事情被子騫的父親知道后,要休了繼母, 但是子騫卻跪求父親饒恕繼母 ,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于是父親便作罷,雖然子騫受到了委屈,但是卻顧全了大局,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圖片 儒家一直宣揚的就是以"仁"為核心 ,在對于父母的孝敬中也體現(xiàn)了"仁",子騫無論是對父親還是繼母,都做到了真正的孝道。 即使是在繼母時時刁難的情況下,也沒有憎恨對方,反而寬容了對方的過錯,為了整個家庭的和睦,勸說父親饒恕了繼母并保護了兩個弟弟,可見無論是親父親母還是繼父繼母, 孝道都是一視同仁的 。 無論何時,都要尊重父母,敬重父母,體諒父母,且不會因為父母一時的責備與不解,便抹殺父母長期以來的付出! 圖片 2、 贍養(yǎng)父母、從身到心關(guān)心父母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即在父母還康健的時候也不要往遠處去,如果一定要去,那么一定要告訴父母自己要去的地方。 當父母還健在的時候, 每一個子女都有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wù) ,不能給夠隨隨便便地出遠門,讓父母擔心,且在父母身邊也能夠更好地照料自己地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地將我們養(yǎng)大,到了他們需要依靠地時候,自然也要肩負起責任,儒家經(jīng)典中所傳揚的孝道不是口頭上說的,而是需要時時刻刻踐行的,需要真真正正對父母做到盡職盡責。 圖片 3、 銘記父母的教誨 論語中有這樣描述孝道的一段話,即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也就是說,在一個人的父親去世后,要看它的行為,如果在父親去世三年后依舊沒有改變他的行事準則,那么可以說是真正的孝道。 儒家中的孝道不僅僅是要關(guān)心父母的身體健康這些外在的內(nèi)容, 更是要對父母平時的教導(dǎo)都記在心里且不斷踐行 ,這樣才能稱之為孝道。 如果一個人在父親去世多年后,也依舊不丟掉父親交給自己的規(guī)矩,則說明這個人真正的聽進去了父親給予的教誨,當然是對父親真正的敬重了。 圖片 2、 儒家經(jīng)典《孟子》中的孝道 1、 與父母關(guān)系融洽,和諧相處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和父母相處的時候要和諧融洽,如果有不同的意見,要順著父母來,這一句話可以說是孝道的基本踐行原則。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矛盾,但是不能因為這些矛盾就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就不管不顧地頂撞父母,作為子女,在這種情況下 一定要以恰當?shù)姆绞脚c父母溝通 ,讓父母知道錯誤的同時也保全了父母的顏面,慢慢的,整個家庭的關(guān)系也只會越來越好! 圖片 2、 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不給父母抹黑 在孟子看來,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是每一個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為了可以好好孝順父母,勢必要端正自己的言行,時時刻刻規(guī)范自己, 不能因為自己行事不端,讓父母蒙羞 。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這五種行為都不要做,做了便會讓父母受到傷害,即為不孝,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可見,在儒家經(jīng)典中對于父母的孝順,不僅僅是讓父母暖飽,關(guān)心父母的精神快樂, 更重要的是要時時規(guī)范自己 ,不給父母添麻煩,自己的品德高尚,父母也會感到欣慰,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種方法! 圖片 3、 為什么古人都重視孝道? 1、 孝道是立身之本 孝道文化千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德,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極其重視這一品德, 儒家經(jīng)典中也把孝道作為評判一個人的重要指標 ,孝道在古代可以說是一個人之所以稱之為人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 "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為人"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能稱之為人的,如果一個人不孝順父母,那么這個人不僅僅會受到輿論的唾棄,而且會影響到仕途,大家會自然而然地遠離這些品德敗壞的人。 圖片 古時候青田縣有一個居民名字叫做 倪九 ,從小就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子倆關(guān)系很好,但是在倪九娶完妻子以后,在妻子的誤導(dǎo)下,認為母親出身低賤,不值得去尊重, 把老母親當作婢女一樣使喚 ,自己卻什么活都不干。 這天剛收完稻谷,他便又使喚母親去為自己殺雞煮飯,結(jié)果突然下起了狂風暴雨,山上滾下來了一塊石頭,正好砸在了倪九得房屋,他們夫婦兩人一起被壓死,由于母親在廚房做飯,正好安然無恙,可見 不孝敬父母,可是要受到報應(yīng)的 ,像倪九這樣因為不孝父母而失去性命的例子還有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會拍手稱快,會認為不孝敬父母的人理所應(yīng)當更應(yīng)該要受到一些懲罰。烏鴉尚有反哺之情,父母是將我們從小養(yǎng)大的人,在我們長大成人后,如果不能孝順父母,讓父母安享晚年,那么還不如畜生,更是不配為人。 圖片 2、 孝道是家庭和睦,國家安穩(wěn)的重要紐帶 一個在家孝敬父母的人,走出社會也一定是一個心系國家,品德高尚的人, 劉恒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之一了 ,他從小和自己的母親薄氏在封地相依為命,當他做了皇帝后,母親薄氏臥病了三年,這三年里,劉恒一直衣不解帶地照護自己的母親,并沒有因為自己身份尊貴就假手他人。 而 他的孝道也影響著他的言行 ,在他成為皇帝后,頒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大赦天下"而第二道圣旨就是"定振窮,養(yǎng)老",不僅僅對自己的母親做到了孝順,而且對天下人也做到了大孝,規(guī)范每一個人都去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樣以來每一個家庭都穩(wěn)定了整個社會也是在穩(wěn)定的發(fā)展。 圖片 ,也是一個至純至孝之人,為了可以好好的侍奉母親,毅然拒絕了朝廷對自己的召回,在他看來,孝道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如果連自己地母親都不能好好侍奉,又怎么能侍奉好君主呢? 孝道文化已經(jīng)傳承了幾千年,也是儒家推崇的核心,不僅僅是在古代,孝道有著重要意義,即使是在現(xiàn)代社會,孝道對于每一個人也都有著重要意義。 古人一直倡導(dǎ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孝道恰恰貫穿其中,孝順父母,敬愛父母,有助于個人品德的完善,也 有利于家庭的和睦 。 圖片 如果每個家庭都是孩子孝順長輩,長輩慈愛孩子,那么矛盾就會大大減少,家庭關(guān)系便融洽了,那么社會也會穩(wěn)定起來,若是把這種仁愛思想用到治理國家,治理天下,那么國家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和古代相比, 現(xiàn)代的孝道思想其實已經(jīng)淡薄了很多 ,每個人作為子女,其實都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中所倡導(dǎo)的孝道,尊敬父母,敬愛父母,同時也滿足父母的精神需求,聽從父母的教誨,在外注意言行,不能因為自己給父母抹黑, 真正地做到讓父母都"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 ,成為他們的依靠! 我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xué)習(xí)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jié)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jīng)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lián)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yīng)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stro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