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A陽了,為什么同樣戴著口罩,坐他左邊的同事B第二天緊隨其后倒下,而坐他右邊的同事C卻一直連個噴嚏都不打,甚至還能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
你可以說同事C運氣好,是天選打工人。但實際上,讓同事C免于感染的,肯定就不是虛無縹緲的運氣,而是更強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 免疫力是我們機體抵御病毒、細菌等的屏障,即便在新冠疫情之前,免疫力好的人就會比其他人更少生病。面對新冠病毒,這部分人群的優(yōu)勢就更為明顯了:多次密接始終屹立不倒,又或是成為陽了都不自知的無癥狀感染者。 為什么別人的免疫力就更好?這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也可與個人生活作息、營養(yǎng)補充等因素有關。
為了盡可能增強自身免疫力,不少人開始臨急抱佛腳補充起了維生素C,藥店相關保健品熱銷不說,連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價格也水漲船高。 其實要想增強免疫力,光補充維生素C肯定是不夠的,一般營養(yǎng)師建議的是均衡飲食,全方位攝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其中,又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最容易被人忽略。 碳水化合物 “輕碳水”“斷碳水”可以說是網紅減肥菜譜的熱門關鍵詞,不少減肥健身人士對碳水化合物深惡痛絕,認為它會升高血糖,是造成肥胖的元兇,從而一味的少吃甚至不吃主食。 但實際上,人類不能沒了碳水。它有著儲存和提供能量,構成機體組織,參與細胞的多種活動,抗生酮,節(jié)約蛋白質的作用。
它的代謝也參與了先天免疫細胞的激活和免疫功能,最具有免疫學意義的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分支——多糖,多糖具有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等多種活性,可以激活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調節(jié)免疫系統。 有些經常去健身房擼鐵的肌肉男在疫情面前不堪一擊,很可能就和長期攝入碳水不足存在一定關聯性。 碳水化合物并非“洪水猛獸”,營養(yǎng)師建議要想健康吃碳水,最好做到簡單碳水化合物和復合碳水化合物搭配食用,即粗糧和精制米面搭配著吃,可以在小麥面粉中混合一些玉米粉或全麥粉,也可以在白米中放一把燕麥、蕎麥、紅豆、綠豆等來烹制米飯。 脂肪 的確,攝入脂肪過多會對身體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年輕人出現的肥胖和三高大多都與脂肪過量攝入有關,胖子看起來更“虛”,也是與肥胖導致的免疫應答下降有關。 但脂肪作為三大產能營養(yǎng)素之一,人類又不能沒了它。 脂肪有構成身體細胞的組成成分、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持體溫、保護臟器、供給必需脂肪酸的作用。除此之外,脂肪也有著調節(jié)免疫功能的作用。
膳食脂肪攝入量及脂肪酸的種類對細胞膜,尤其是維持免疫系統中淋巴細胞膜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 多不飽和脂肪酸與正常體液免疫密切相關,在膳食中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缺乏時可導致體液免疫反應下降。 營養(yǎng)師強調,人體攝入脂肪要掌握好度,做到以下3點方可科學攝入脂肪: 01 嚴控烹調油用量 烹調油種類有很多,無論選哪一種,每天油的用量不要超過30克。 02 區(qū)分“好脂肪”和“壞脂肪” “好脂肪”是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肪,有助于調節(jié)血脂,增強免疫,如海魚、杏仁、核桃等堅果、橄欖油、玉米油等植物油。 “壞脂肪”是指含有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如肥肉、牛油、黃油等動物油、油炸食品、甜點,過多攝入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等。 03 揪出隱形脂肪 比如肥瘦相間的排骨、五花肉、帶皮禽肉、肉餡、肥牛等都可能含有不少肥肉,而肥肉中的蛋白質、維生素極其微量,90%是脂肪,而且是飽和脂肪,這部分食物都要注意控制進食量。
醫(yī)學指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營養(yǎng)科 田爽主治醫(yī)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