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發(fā)《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2017年7月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椒山完全小學 唐滿英 郵編:426100 語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濃郁的人文性成為學生實現(xiàn)自身社會化和精神成長進程中的重要課程。然而,我國目前的語文教育特別是小學語文教育雖經改革但卻依然存在很多問題。而其中的一個重要癥結就在于語文教育與生活的疏離。本人對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進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小學語文教育應當具有生活化的品格與價值 語文是一門應用最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最豐富、最有情趣的學科,語文課程也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程。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把應付考試作為教學選擇的唯一尺度,將充滿生活情趣和人文意蘊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語文技藝和語文知識,甚至畸變?yōu)橐环N抽象枯燥的應試能力訓練,從而使語文教育失卻了本真的生活化的品格與價值。應當說,這種“應試語文”不但使語文在學生眼里失去了應有的魅力,而且造成了學生語文知識與生活的分離,最終使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品格和價值遭到窒息。為考而教,為教而教的語文,使語文教學的視野縮小為有限的幾本教材,遠離了生活源泉,以至于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語文教學本身毫無活力和生機可言,失落了其生動活潑的人文氣息和詩意特質。不改革語文課堂單調、沉悶的局面,不給語文課注入新的活力,將不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可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而要改變這種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小學語文教育回歸到其生活基礎中去,復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品質與價值?,F(xiàn)在,隨著語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語文學習從根本上是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語文學習僅封閉在課堂講解訓練中,切斷它與廣闊的社會生活的內在聯(lián)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以此為基點,一些語文教育改革的探索者開始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嘗試。新世紀之初,中國進行了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深刻地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思想,無論是對語文課程的特點、語文教學過程建議的論述,還是對語文課程開發(fā)與建設的說明,都體現(xiàn)了對社會生活所蘊涵的語文教育價值的關注,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視,呈現(xiàn)出小學語文教育向生活世界回歸的基本傾向。 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突破語文教育脫離生活的抽象性,使語文教育還原到其生活母體中去,恢復其生活化的品格和價值,使學生在當下的生活中,能自如地表達生活的意愿和洞悉生活的信息,使聽、說、讀、寫成為滿足生活需要與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使人在生活中感受語文和學習語文,并將生活的興趣和內容灌注到語文教育和教學中,使學生在語文教育中不斷獲得精神的滋養(yǎng)和生活感悟,引導學生過一種精神富有和有意義的生活。 二、讓學生參與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1、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須解決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問題要解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問題,就必須從生活入手。生活是語文的根。語文學習的興趣歸根到底來源于生活的興趣。因此,必須立足于生活,去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是推動人去主動自覺地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內驅力。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必須使語文學習走出知識化的牢籠,把生活本身作為語文教育與教學的素材,從而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 2、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語文教育內容必須向生活擴散。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小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擴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間距,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好奇之心和驚異之情,刺激學生參與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達生活的興趣。學生的興趣首先源于對生活的親身參與。針對小學生參與意識強烈的特點,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業(yè)”,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他們在學會生活本領的過程中獲取素材,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時逐漸明白語文的生活意義,引導學生在享受生活樂趣的過程中生成表達生活的興趣和愿望。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來自于自己在生活中的專長和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要有專長,并要敢于在學習、生活中展示自己的專長。在學生對自身專長的展示和表現(xiàn)中,往往會使學生獲取許多語文的寫作素材,而這些素材往往別具一格,視角獨特,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很有裨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來自于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觀察。生活之真、善、美是需要發(fā)現(xiàn)的。觀察是認識生活的前提,是獲得語文教育素材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習慣。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還要求教師注意培養(yǎng)學生表達生活的欲望和興趣。例如在組織學生寫信、辯論的過程中,就可以激發(fā)學生極大的熱情,使學生在實際的事情上感到語文是一種生活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語文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須臾離不開語文”的觀念,并養(yǎng)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與運用語文的好習慣,這實際上就是讓學生逐步具備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學習或運用語文的“本能”與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真地寫好每一篇作文,而且更應培養(yǎng)學生用寫信、寫日記、寫隨筆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聲的習慣。此外,還可以要求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中,自覺運用語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參與社會公共話題的評論,為改造社會盡一份公民的責任。學生每天回家的路上所見所聞所感的交通、市場、環(huán)境、治安狀況等都可以成為他們關心、思考、評論的對象,使學生雖然身處校園卻始終保持著熱愛生活、關注人生、思考社會的好習慣。通過這類社會參與和語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活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會獲得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學生的語文能力及其背后所蘊涵的現(xiàn)代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要求學校和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豐富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有景可看,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事可敘,在生活中能夠充分感受語文的樂趣,體悟語文的魅力,使語文真正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內在環(huán)節(jié)。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在自主的學習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在生活化的語文實踐中發(fā)展和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實現(xiàn)從“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 要想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還必須實現(xiàn)從“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還原,使學生在面向“書本世界”中感受“生活世界”。語文教學面向“書本世界”的閱讀、欣賞過程,實際就是引導學生感知生活的滲透過程。教師通過對學生“閱讀”、“欣賞”、“描摹”的指導,應當使學生體會到文章所蘊涵的生活韻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提高學習興趣。具體而言,就是使學生與作者達到精神的溝通與默契,激發(fā)積淀在學生心底的生活積累,使他們產生語文表達上的沖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往往覺得“書本世界”與他們的“生活世界”相距甚遠,因此,不能真正沉浸在其中。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指導中幫助學生撩去那些文學巨匠們的神秘面紗,將作品中的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拉近,使他們能夠站在具體的生活語境中感知特定的生活情境和狀態(tài),并注意運用媒體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生活感知的直觀性,開發(fā)學生對生活感悟的潛在力。在感知生活、體驗生活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讓學生在真誠的交流和談論中探究生活,表現(xiàn)生活。學生的生活積累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是有限的,不同的學生對生活原生態(tài)的認識會存在很大的差異甚至是矛盾。這正是引導學生探究生活的前提條件。為提高學生對生活有較深刻、完整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批評、爭鳴,以便他們取長補短。例如,可以以“是否體現(xiàn)了生活之真”為尺度引導學生互相評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語文作品要表現(xiàn)生活之真的思想維度。通過引導和組織學生類似的交流和討論,學生可以逐漸養(yǎng)成從生活的真實尺度出發(fā)來理解語文的思考習慣,并對真實反映生活擁有深刻的認識。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對于學生對“書本世界”的不同理解,還特別需要注意對學生見解的尊重。學生在理解書本世界的過程中,對內容有新鮮的感受、獨特的見解,就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萌芽。盡管有時這種見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不成熟的,我們還是要給予珍惜和愛護,而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則,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獨立精神就會遭到窒息。只有在尊重學生精神的獨立性的前提下,讓學生心態(tài)從容地進行字詞句段篇的品味、賞析與理解,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自主意識,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真正得到落實,使學生在面向“書本世界”時依然能夠成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體,語文教育才能真正地具有主體性和開放性。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需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源頭活水。我們需要在自己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真正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感知生活、體驗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引導學生真切理解語文和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教師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寓語文教育與教學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語文教育與教學的質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