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日讀一文|五岳之首!會當(dāng)臨絕頂,一覽眾山??! ?姚鼐,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清詩人,桐城人,人稱惜抱先生。 姚鼐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記名。乾隆三十九年以養(yǎng)親為名,告歸田里,道經(jīng)泰.安與摯友朱孝純于傍晚同上泰山山頂,次日除夕五更時分至日觀峰的日觀亭后,觀賞日出,寫下了這篇游記。 ? 姚鼐游泰山后寫《登泰山記》,這是他知名的文章,也是文學(xué)史上膾炙人口的游記佳作。 經(jīng)作者精心剪裁,全文不足五百字,卻包含了很大容量。 介紹了泰山,敘說了登山經(jīng)過,描寫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綜述了名勝古跡。 文章既再現(xiàn)了隆冬時節(jié)泰山的壯麗景色,又抒發(fā)自己對山河的熱愛贊頌。 ? 正文共五段。 首段,從地理環(huán)境落筆: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濟(jì)水東去,名山傍水,分外壯觀?!瓣柟冉匀脬?,陰谷皆入濟(jì)”的兩個“皆”字,頓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兩條河鋪開成面寫去,點(diǎn)出了山南山北眾多支流縱橫交叉、終歸一河的景色。 二段,寫他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離京師,乘風(fēng)雪,歷經(jīng)數(shù)縣,抵達(dá)泰.安的經(jīng)過,以及在這個月的丁未日與朱子穎登泰山的初程、日期和天氣狀況是全文的點(diǎn)睛之筆。 三段,是全文之重。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頂,次日除夕日五更時分夕即與朱子穎到日觀峰上的日觀亭,坐候日出。 四段,作者寫觀日出之后,就寫了名勝古跡,泰山上的名勝古跡很多,而作者只選了日觀亭附近的一些古跡,加以簡要記敘。 五段,綜述泰山的特點(diǎn):“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雜樹,多松,生石罐,皆平頂。”在三多三少的排列中,著重寫了山石的蒼黑顏色和平方形狀,著重寫了松樹生于石縫之中和平頂?shù)臓蠲病?/p> ?文章語言精簡,用詞生動,修辭巧妙,手法得當(dāng)。文章的基調(diào)、樂觀、豪邁,是清代散文的佳作。 清代王先謙評道:“具此神力,方許作大文。世多有登岳,輒作,讀此當(dāng)為擱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