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人眼中和影視劇中,康有為(1858年—1927年)的形象是憂國憂民、變法維新的大儒風(fēng)范,是中國晚清時期的政治家、教育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但這只是四十歲前的康有為。 “戊戌變法”后三十年的康有為是流亡海外,一心復(fù)辟,思想守舊的“?;逝伞?。他是游歷三十一國,行程六十萬里,到處演講,大量集資,并瘋狂投資,不停納妾(女方結(jié)婚時都不到二十歲)的“風(fēng)流人物”。本文重點回顧一下康有為的感情故事。 ![]() 康有為的妻妾 一 傳統(tǒng)美德的原配——張云珠 康有為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是廣東南??h丹灶蘇村人。幼年開始就飽讀詩書,族人認為“此子非池中之物”。 十歲喪父后,康有為隨祖父輾轉(zhuǎn)廣東各地學(xué)習(xí),但屢試不中。 直到1895年三十七歲時,康有為與小他十五歲的學(xué)生梁啟超同年中進士,因?qū)掖紊蠒兎ㄊ芄饩w帝賞識,委以重任。三年后,百日維新失敗,搭上了親兄弟康廣仁的性命(戊戌六君子之一),只好逃往海外,亡命天涯。 ![]() 康有為身上有很多矛盾之處,既進步又保守。他飽讀詩書、博聞強識,受的是傳統(tǒng)教育,思想?yún)s進步開放,主張變革、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技術(shù);他意識到封建統(tǒng)治大廈將傾,卻依然寄希望于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始終對皇帝抱有希望,是妥妥的“?;逝伞?。 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主張女性解放,發(fā)起“不纏足會”,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可他一生先后娶了六位夫人,妻妾成群,被嘲諷為“風(fēng)流圣人”。 ![]() 1876年,康有為十八歲,祖父和母親為他張羅了一樁婚事。已經(jīng)接受新思潮的康有為,雖然心里并不希望婚姻被包辦,但早年喪父的他,眼見著祖父和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一大家子非常不易,孝順的康有為只好應(yīng)承下來。 這就是臨鄉(xiāng)外舅張玉樵的女兒,大他三歲的表姐張云珠,她性情溫順賢惠,識大體,婚后很孝敬康母,"終日勤勤,無稍暇",是一名典型的舊家庭中的女性。 此時的康有為在外讀書,期待著有所作為,與妻子相處的時間并不多,但他對妻子十分地尊重。1878年、1880年,張云珠先后生下長女康同薇,次女康同璧。 ![]() 康有為的大女兒和二女兒 康有為對兩個女兒關(guān)愛有加。尤其是在纏足的問題上,康有為經(jīng)歷過妹妹不堪忍受纏足的痛苦,堅決反對女兒纏足,這引起了全族長者的不滿。 家人便趁著康有為在外游學(xué)的空當(dāng),暗中為長女同薇纏足。當(dāng)裹腳布已經(jīng)纏到腳上時,張云珠堅決地站在了丈夫一邊,及時阻攔下來,使兩個女兒健康地成長起來。 兩個女兒聰明伶俐、勤學(xué)好記,從小受到父親維新思想的熏陶,頗具革新精神。她們不受封建禮教束縛,通曉外語,學(xué)識淵博,后來都非常有出息。 ![]() 后來,同薇小小年紀就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和事業(yè)上的積極追隨者。家學(xué)淵源、自身天賦和后天努力,使她打下了良好的文化知識基礎(chǔ),不僅為父親收集維新變法的資料,還幫助父親及其弟子們編著各國變政考、翻譯外國作品等,是晚清婦女解放的先行者。 1897年,同薇成為澳門《知新報》的記者,由于她掌握了英、日兩門外語,因此又做了兼職翻譯。《知新報》極力鼓吹康有為維新主張,介紹西學(xué),是維新派的重要宣傳陣地。 ![]() 1898年,同薇和梁啟超夫人李蕙仙又在上海創(chuàng)辦《女學(xué)報》,是我國第一份女報?!杜畬W(xué)報》以女性解放為主旨,宣傳變法維新,大力提倡女學(xué),爭取女權(quán)運動等。 康有為逃亡海外時,將二女兒送去美國留學(xué),同璧后來學(xué)有所成,畢業(yè)于拉德克利夫?qū)W院和巴納德學(xué)院。 ![]() 留美時的康同璧(中) 張云珠后來又生下兩女一男,可惜沒多久都夭折了,這讓康家陷入了焦慮的狀態(tài)。隨著年齡增大,“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傳宗接代”等傳統(tǒng)思想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1897年,在康有為與張云珠結(jié)婚二十一年后,為了生下兒子使康家后繼有人,康有為名正言順地納了小妾,一名叫梁隨覺的十七歲女孩,從此成為了張云珠的姐妹與家人。 ![]() 二迎娶十七歲農(nóng)家女——梁隨覺 1897年,康有為正在忙于維新變法的各項事宜,他的大名已在嶺南廣為流傳,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 梁隨覺(1880-1969)是廣東博羅縣人,她出身于一個富庶的農(nóng)民家庭。稍識文字,略通文墨??涤袨榈哪赣H和正室張云珠看上這個年輕姑娘聰明、本分,認為她適合為康家傳宗接代。 ![]() 梁隨覺 而老實巴交的梁家人并不在意女兒嫁過去做小妾,也許他們還會覺得,能夠和康有為這樣顯赫的人物結(jié)為親家是件值得慶賀的喜事。 就這樣,已經(jīng)三十九歲的康有為將十七歲的梁隨覺娶進了家門。這個出身農(nóng)家的單純姑娘,給常年奔波勞累的康有為帶來了短暫的快樂。很快,梁隨覺就討得了康有為的歡心。 ![]() 但康有為是要干大事的人,新婚僅僅一個多月,他又踏上了北去的旅程。臨行前,康有為將教授梁隨覺讀書識字的任務(wù)交給了年齡一樣大的二女兒同壁,康有為時常還來信詢問梁隨覺的學(xué)習(xí)情況,可見他對這位小妾還是挺上心的。 張云珠則承擔(dān)了家中的大小事宜,上管婆婆,下顧子女。對于張云珠一心一意地付出,康有為給予了尊重與感謝,子女教育、家庭收支等都要與夫人商量,寫信時尊稱其為“妙華夫人”。 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涤袨榈玫较⒑?,僥幸逃出京城,在友人及同情變法的社會人士的幫助下逃亡到了香港。 ![]() 幾日后,張云珠接到消息,清政府要到康家抓人,此時康有為生死未卜,她處變不驚,組織一家大小連夜搬家躲避起來。 果然,她們前腳離開,官兵后腳就上門了,康家躲過一劫。之后,張云珠得知康有為成功逃離京城的消息,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不久張云珠帶著一家老小,在友人幫助下,也來到了香港。 1898年10月,康有為帶著梁隨覺踏上了流亡之路。張云珠則留下來照顧年邁的老母親和孩子。 ![]() 三 游歷世界的小腳女子——梁隨覺 梁隨覺是來自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女子,作為小妾,也許在她的心中自己只是個奴婢,盡心伺候丈夫和夫人就夠了,從沒有想過自己會有一段顛沛流離,周游世界的經(jīng)歷。 而對一家之主的張云珠來說,梁隨覺和自己女兒年歲相當(dāng),管教起來并不費力。兩人雖共事一夫,但她們的目的還是一致的,也并未聽說梁隨覺與張云珠之間有什么矛盾和不快。 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到香港的一家人,日子應(yīng)該還是相當(dāng)窘迫的,因為大部分家產(chǎn)都被官府一把火燒光了,不可能大包小包的全帶出來。 ![]() 對康有為來說,香港肯定是不安全的。為了躲避政府追殺,只有繼續(xù)逃離。這時候,年輕的梁隨覺自然有優(yōu)勢,一來可以照顧康有為的飲食起居,二來沒有負擔(dān),說走就走。 就這樣,梁隨覺與張云珠,兩個原本命運軌跡相似的女人在這里分道揚鑣。張云珠為了孝敬婆婆,照顧孩子,打理家事,不得已留下來,這一等就是十六年。 而梁隨覺卻從此開始了與丈夫相依相守的生活,雖然一路漂泊,卻讓她眼界大開,逐漸脫離了舊式生活。 ![]() 逃亡的第一站是日本??涤袨樵谶@里和梁啟超等團聚。 當(dāng)時,孫中山也在日本,“以彼此均屬逋客,應(yīng)有同病相憐之感”,便托日本友人商討合作抗清。 但康有為表示自己奉有“密詔”,不便和革命黨人往來,拒絕合作(后來康有為靠著假的光緒“衣帶詔”,斂了不少財)。 在日本的生活應(yīng)該并不辛苦,物資豐厚,但是日本政府與清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不想營救被囚禁的光緒皇帝。 ![]() 1899年4月,清廷向日本交涉,不準康有為留日。日本外務(wù)省贈以旅費,康有為帶著梁隨覺來到加拿大,在溫哥華等地演說,希望華僑“齊心發(fā)憤,救我皇上”。 隨后赴美國,企圖運動美國政府干涉中國內(nèi)政,扶助光緒帝重掌政權(quán),未能實現(xiàn)。只好重回加拿大,創(chuàng)設(shè)“?;蕰保ū>却笄寤实蹠?,發(fā)動各界華僑捐資捐物,“救圣主而救中國”。 ![]() 1900年,清廷又下令,嚴命李鴻章將康有為、梁啟超在廣東本籍的祖墳盡皆鏟平,以儆兇邪,并懸賞緝拿康有為、梁啟超,呈驗尸身,亦一體給賞。 正當(dāng)“?;蕰卑l(fā)展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的時候,得到母親病重的消息,康有為連忙帶著梁隨覺回港探母。 自然,他們的行蹤很快被暴露,為了躲避政府的追捕,康有為和梁隨覺逃到了新加坡的一個小島上。在這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康有為終于和政治隔絕了,享受到了難得的平靜。 如同所有的失意文人一樣,康有為在這個小島上縱情山水,將情緒都裹攜在詩歌里“偶做瀛洲仙眷屬,不堪回首望神京”。 ![]() 轉(zhuǎn)眼間,三年的時間匆匆流過,康有為保皇救國的舉措屢屢失敗,前路茫茫。 1901年,康有為帶著梁隨覺到達印度大吉嶺。此時,梁隨覺終于有了身孕。二女兒康同璧聞訊,來到父親身邊照料他們的生活,讓梁隨覺安心待產(chǎn),康有為則繼續(xù)寫作《大同書》。 之后康同璧在印度陪父親尋訪佛跡,探幽歷險。因她見多識廣,才學(xué)過人,深得父親信賴??低狄嘧苑Q是“第一個到過唐僧西天取經(jīng)之地的中國女性”(她于1902年底回港)。 ![]() 二女兒康同璧 1902年,梁隨覺生下了一個男孩,已經(jīng)44歲的康有為喜出望外,終于圓了他多年的心愿,為孩子起名康同吉。康有為激動地寫道: “頭角崢嶸類老夫,聰明憂患本來俱。不知人世竟何是,聊托添丁且自娛?!?/strong> 然而,他們高興的有點早了。孩子僅生下來一個多月便魂歸天際,剛剛得來的希望轉(zhuǎn)瞬間就被吹得無影無蹤,康有為不久便病倒在床。 處于偏僻山中的大吉嶺,生活十分艱苦,在梁隨覺的精打細算下,康有為渡過了這次劫難。1903年春天,梁隨覺又一次有了身孕,康有為決定離開印度,轉(zhuǎn)道返回香港。 ![]() 印度大吉嶺 同年在香港,梁隨覺生下了一個女孩康同復(fù)(六女)。孩子生下來沒多久,康有為和梁隨覺又踏上了旅程,這一次他們?nèi)ネ鶜W美,三年后,康有為遇到了他的第三段婚姻——旅美華僑何旃(音氈)理,這也是最讓康有為刻骨銘心的一位小妾。 (未完待續(xù)) 本作品圖文無侵權(quán)意圖,如有雷同,告知刪除。感謝您的關(guān)注! |
|
|
來自: [南國風(fēng)] > 《歷史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