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好歌的四個硬性條件: 1熱愛 2.條件(語言的天賦、聲音的條件、文化的修養(yǎng)) 3.認真的心態(tài) 4.好的老師 10條關于唱歌的至理名言:
4.會唱的不一定會教,但會教的一定要會唱,而且要唱的正確! 9.唱歌最高的境界是聲情并茂,只有在聲音方法解決了的基礎上才能做到,而不是用所謂的情感帶出聲音的方法。 10.不要在中國唱外國歌坑中國人,也不要在外國唱中國歌坑外國人。要在中國唱好中國歌感動中國人,在國外唱好外國歌征服外國人。 聲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每個人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說到底就是解決這幾個問題:高位置 、喉頭穩(wěn)定、 橫膈膜的氣息支持以及好的咬字!經常有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味地追求大的音量而導致失去了自己最好的音色,不去考慮聲音的美而只是大,加了很多沒有必要的力氣,對于音樂美感的角度講這是極其費力不討好的,其實歌唱就是下巴和喉嚨穩(wěn)定足夠松弛,誰擺脫下巴和喉嚨越多,誰就會越唱越輕松,音色越好聽!所以,在歌唱中要多做減法,減去不該用的力量和歌唱肌肉。小聲唱,輕聲唱,半聲唱才是打開聲樂密碼的鑰匙,千萬不要把唱歌太理論化,唱歌不能靠看理論書看出來,而是在得到理論支持后想清楚冷靜的付諸于實踐,沒有一個歌唱家是自己看書看視頻看出來的。 聲樂和其他藝術門類有很大區(qū)別,其他門類只要你花了時間就一定比沒有花時間的要好,但是對于唱歌有些人唱了一輩子卻比不上別人幾年時間,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業(yè)余的比專業(yè)的唱的還好,所以寧可不要練,都不要蠻練練錯,改正錯誤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肌肉是有記憶的!要培養(yǎng)一雙客觀和專業(yè)的耳朵,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改正,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習慣,持之以恒,一定會唱的好!
編者說: 如何才能正確的理解打開喉嚨與放松喉嚨。 打開喉嚨降低喉位是聲樂發(fā)聲過程中的一句關鍵詞。 喉嚨既是我們的呼吸器官又是我們的發(fā)聲器官,其實它還有一個人們往往會忽略的關鍵功能,它還是消化道的一個部分,是消化道中負責完成吞咽動作的關鍵部位,聲樂中所指的喉嚨實際上就是口腔后面的口咽部分,也就是俗稱(喉嚨口)這個部位,而絕對不是喉頭、氣管、喉節(jié)以下部位。 打開喉嚨的目的首先是為了呼吸的通暢性,因為歌唱過程中為了保持好呼吸的流量和氣息的張力,喉嚨部位必須要保持一個非常通順的氣息流動狀態(tài),就好像你在劇烈運動之后的大口喘氣時一樣,才能讓我們的呼吸保持在一個能夠深呼吸運動的狀態(tài)下。 降低喉位實際上是打開喉嚨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結果,有不少一知半解的聲樂學習者把降低喉位當成神諭一樣看待更是傳說似的描述的神乎其神,實際上只要有正確的吸氣狀態(tài)正確的吸開呼吸道,喉位是會自然自動下降的,關鍵就在于正確的吸氣狀態(tài)上,正確的吸氣狀態(tài)并不是口、鼻吸氣也不是開喉吸氣,而是全身上下特別是吸氣發(fā)力的主要部位腰、背、脊柱的協(xié)調發(fā)力,口、鼻、喉實際上都是被動打開的。 放松喉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讓聲音進入更高位置和腔體空間去,使之可以產生出更高效率的聲音和更具情緒色彩的音色,因為我們生活中的語言功能是建立在喉嚨咬合母音發(fā)聲為基礎上的發(fā)聲機制,利用了喉嚨部位的吞咽、蠕動、咬合、擠壓等機能動作來完成生活中用于語言交流狀態(tài)下的字音發(fā)聲和開、合、齊、搓的咬字過程,與其說是放松喉嚨更直接點說就是在放棄原有的咬字功能與習慣,讓聲音先進入腔體后再在腔體內進行咬字,使腔體與前嘴之間產生全新的咬字機能與習慣。 所以說歌唱發(fā)聲的技術是在給喉嚨做減法,是指打開喉嚨放松喉嚨必須是在建立在有能力腔體共鳴發(fā)聲并回避了喉嚨咬字的基礎上的,是要能動的運用除喉嚨以外的發(fā)聲器官及咬字器官,盡量把聲音與咬字脫離喉嚨部位,把喉嚨的作用提高到更新更高的層面上來,給喉嚨做減法的目的不是真的不用了喉嚨,而是把本來在喉嚨里粗糙的聲音轉移到能產生更高級更具備美好音色的共鳴腔里去完成聲音,這樣就把壓制喉嚨的聲音給解放了出來,聲音變好了而喉嚨反應舒服了,可以讓喉嚨發(fā)揮更高級更重要的作用了,也就是當聲音脫離喉嚨時,喉嚨動作變輕松了,可以更好的去完成一些高難度的顫、跳、連、裝飾、擻、拐彎兒等等的一般人完成不了的裝飾音,也就是說讓喉嚨從堅苦的聲音振動里解脫出來之后可以完成更高級的技術動作,就好像一個舞蹈家一樣的輕松的跳躍起來。 放松喉嚨可以通過打開喉嚨深呼吸的過程中體會到,打哈欠、伸懶腰就是一種最好的放松身體深呼吸的過程。 半打哈欠也就是指打哈欠過程的前一半,打哈欠的過程也就是深吸氣然后再大口吐氣的過程,前面的一半實際上就是身體萌發(fā)然后大口吸氣的過程,所以此時尚未吸進多少氣,但身體吸氣的發(fā)力己經完全投入了。鄒文琴老師在給學生上課時一再強調要開喉吸氣,實際上就是打開喉嚨大口吸的感覺,然而也并不是大口拼命的吸氣,因為吸多氣的結果一定會導致身體僵硬,而無法使氣息流轉,那么又要大口吸氣又不能多吸氣,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吸到位又不使吸過頭呢? 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吸氣到底如何做,因為吸不對氣也一樣打不開喉,實際上打開喉嚨大口吸是必須要的,但大口吸只是力量層面上的感覺,我們在打哈欠時也是一樣的,雖然說嘴巴張老大老大,但沒有吸很多氣進去,而是一種吸開管道的發(fā)力過程,從喉嚨口開始有一股萌發(fā)的力量,迫使所有的呼吸都一致發(fā)力進行吸開的整個發(fā)力過程,所以我們只要把握住這股萌發(fā)的力量就可以完全的把控打哈欠的過程,我們要做到的只是吸開腔體,并盡可能的保持好吸開的發(fā)力方向,咬字過程中不使腔體向內合攏,而是讓字聲沿著吸開的方向向上運行送往眉心。 打開喉嚨的另外一個目的是為了發(fā)聲。 我們人類是利用了喉嚨部位的閉合、吞咽、蠕動的動作能力才完成的擠壓喉嚨發(fā)聲這個語言功能的,將喉嚨打開其實就是讓你不再使用這樣的語言咬字發(fā)聲模式,因為當你擠壓喉嚨咬字發(fā)音時,就直接影響到了呼吸和聲音的通暢性,所以你說話可以用喉嚨咬字,而要想唱好歌就堅決把它打開,別再用它咬字發(fā)音,也就是說你必須要去改變你的的咬字發(fā)音習慣,盡量少用最好不用喉嚨咬字,那么喉嚨咬字的關鍵在于母音,所以對于aeiou的母音發(fā)聲咬字一定要安放在脫離喉嚨的位置上,因為喉嚨是有咬合能力的,才能閉合上來咬母音,所以安放母音的高位置也要有相同的咬合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把喉嚨搬個家。 打開多少才能算合理呢?這是根據聲音的需求來定的,但最起碼的是要保持好聲音、氣息的通過性,保持好聲帶與共鳴點之間的聲音通道和泛音回路。 更重要的一點打開喉嚨就是為了解除喉嚨、咽喉部位原有的咬字習慣,解除掉這個部位的蠕動、咬合功能才有可能確保不會截胡氣流,習慣性的錯誤發(fā)聲,才有可能為腔體咬字創(chuàng)造條件。 那么你會問該又如何咬字呢? 這里就簡單的說一下吧,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哼唱、上口腔咬字、腔體咬字等等說法。 實際上生活中處處都有的,比如邊打哈欠邊說話、哭著訴說等等。 打開喉嚨的動力實際上就是吸氣,只要保持好深呼吸時的發(fā)力,放松喉嚨跟著吸氣的發(fā)力一起吸開,喉嚨也就非常好的打開了喉位也一定是處在一個較低的位置上,所以我們經常說的吸著唱,實際上就是用吸氣時的身體發(fā)力保持好吸開身體各部位,并保持著吸氣的力量唱聲音,也就是用吸氣的力量發(fā)聲,而不是錯誤的認為是在吸氣時發(fā)聲。 總結一下打開喉嚨的目的有二,一是為了氣息的通過性,因為我們唱歌時氣流并不是直接從口腔向外呼出的,而是向上經過鼻咽和鼻腔哼響腔體的,所以如果沒有較強勁的氣流沖擊腔體,是很難把頭部這肉做的樂器給吹響的。 二是為了改變咬字結構,我們的喉嚨是用來生理呑咽的,生活中的語言是借用了喉嚨的咬合蠕動能力建立起來的語言,而歌唱的聲音是在腔體里面啍響的,所以咬字就必須要脫離喉嚨,如果不打開喉嚨放松喉嚨,那么你一定會被你固有的咬字習慣所拖累,而變得很難打開腔體,岀現(xiàn)頑固性的咬字問題老是掉位置。 打開喉嚨具體表現(xiàn)在,擴張后口腔口咽部位、下降喉頭穩(wěn)定喉位、上提軟口蓋打開咽口、后退下巴打開牙關放松下巴、站立脊柱豎起后頸站立鼻后咽壁,最關鍵的是這是一氣呵成的、相互關聯(lián)的、相互制約的整體的擴張,既要擴張還要保持好放松,是活的、流動的而不是僵硬的打開,所以打開的對時就是打開,打開的不對反而會成為一個氣球,關鍵是打開只是為了通暢而不是直接用來出聲,關鍵詞打開喉嚨必須是在全身正確吸氣基礎上的吸開過程,并不是簡單直接粗暴的去局部的撐開,所以實際上打開喉嚨是一個結果,是吸氣過程和咬字過程共同配合并保持的一個協(xié)調機制,單獨的提出來說是非常不合適用來引導初學者的,因為初學者沒有整體感受,局部的發(fā)力撐著解決不了聲音的問題,反而會變得非常的僵硬和擠壓。 《帕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