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國民健康困擾的第一位就是情緒問題,心理壓力加劇,是現代人最大的健康困擾。 每一次情緒流動,身體便會留下印記。很多時候,身體上的莫名疼痛都是在提醒你需要檢視自己的情緒健康。 情緒決定健康,并不是一句空話,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就連以幫助別人健康為業(yè)的醫(yī)生,也逃不出這一規(guī)律。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醫(yī)生,一直以來就深受情緒困擾:
比起普通人,我們見多了生死,看著一個個活蹦亂跳的生命慢慢變冷,醫(yī)生的心并不是毫無波瀾。 印象最深的是2015的一天,晚上來了一個心?;颊撸麃硗砹?,已經超過2小時,我馬上給他做按壓心臟復蘇,折騰了一兩個小時,最終也沒救回來。 那天晚上,凌晨一兩點,我都沒睡著,特別特別難受、失落、失望:那個人來的時候,身體還是熱乎的,然后眼睜睜地就沒了,生命如此脆弱,人生無?!?/span> 早上4點多,我就已經起床去上班了,正在工作時,突然一陣炫暈,我暈倒了,伴隨抽搐,同事馬上將我送進去搶救,躺了三天才緩過來。 從那以后,我經常出現渾身無力,冒汗,手抖,拉肚子,偶爾還會暈倒,去了全國各大醫(yī)院,遍尋名醫(yī)也找不出來原因。當時,我看過心理科,醫(yī)生說我抑郁焦慮,但我沒有當回事。 給病人看病時,我也很羞愧,自己做為一個醫(yī)生,都病怏怏的,誰愿意找我看病呢? 要是遇到脾氣不好的病人,他們一大聲講話,我也會害怕,怕被領導聽見,覺得我處理不好醫(yī)患關系。 直到覺察力提升后,我才得出了結論: 如果我的情緒過于低落、失望、難過,就很容易暈倒。而且,我很容易情緒低落、緊張,繼而就會渾身無力、手抖,胃腸不舒服,全部反應在身體上。 其實,都是情緒惹的禍,但那時候不知道。
2019年,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問題,我和領導發(fā)生了沖突,當時領導把我叫到辦公室,陰沉著臉,用憤怒的眼神盯著我,大聲說:“你怎么這么考慮問題呢……” 看到他這么生氣,我特別害怕,也特別羞愧。 從那以后,我看到領導就緊張,一緊張,大腦就一片空白,啥也說不出來。 遠遠看見領導,我就躲起來,實在躲不過,只能硬著頭皮打招呼,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緊張得出汗,身體都僵住了。 最怕跟領導一起聚餐。每次,領導都會讓大家發(fā)言,可把我愁死了。 我特別害怕說錯話,所以,一般事先我會先寫好背好,聚會的時候,還會寫個紙條揣在兜里,中途我還會借口上廁所,反復看幾遍,可是一回到座位上,又忘記了,輪到我的時候,大腦依然一片空白。 因為這個原因,除非不得已,我盡量避免參加聚會。 但是,別人不叫我,我又糾結:怎么不叫我呢?是不是我被邊緣化了…… 我也不停地攻擊自己:領導也是人,你緊張啥呢?害怕啥呢?就不能像別人一樣大方嗎! 與領導的關系,與患者的關系,公眾講話的障礙,都成為我焦慮的來源。
當時,我就覺得自己干啥都不行,誰都比我強,只有我不行,我不好,工作沒做好,家里也沒顧好。 老公開了一家藥店,店里的生意不太好,我經常半夜都睡不好覺,覺得太丟人了,這店怎么開成這樣呢? 我還學了不少營銷課,但是生意依然不好。 我一出門會覺得羞愧,怕別人覺得我的店生意不好,歸根結底是肯定是我這個人不行,尤其路過旁邊一家生意紅火的診所,我的心里有說不出來郁悶和低落:人家為什么就這么多客人,我怎么就不行呢? 我一回家,總是心神不寧,腦袋始終不斷地在想東西,自己也不知道在想啥,做任何事情都做不下去,睡覺也不行,干活干不下去,總靜不下心。 休息一天,感覺啥都沒做,但是比上班還累。 情緒本質上就是能量,能量低時,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
偶爾,我看到了一篇關于情緒真相的文章,完全戳中了我的現狀,給我?guī)硪唤z希望,我就開始了情緒探索之旅: 為何我總是低落不自信呢? 通過探索和梳理,我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 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從八九歲開始,我就天天跟著父母在地里忙。 做農活真的好累啊,拔草,鋤地,播種,收割,一眼望不到邊的莊稼地,都是活。 春天忙完,忙夏天,夏天忙完,忙收天,忙冬天,生活好無望,日子很煎熬,每天心里都是沉甸甸的,看不到希望。 偶爾休息一下,被爸爸看到了,還批評我偷懶,又委屈,又疲憊,又難過…… 鄰居家的男孩,干活又利索又快,我怎么都拼不過。我恨自己為什么是個女孩?為什么沒有力氣?為什么就不能像男孩那樣去幫助父母呢? 看到這樣的自己,我好心疼。 那么小的我就要承擔這么重的擔子,怪不得我一直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怪不得我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我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就是那時候形成的,但是影響了我的現在。 ![]() 當時,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縣醫(yī)院?!?/span> 來到縣醫(yī)院,我發(fā)現厲害的人太多,有做手術比我強的,有電腦比我厲害的,有比我有錢的……. 小時候人人比我強的感覺就出來了,于是,我拼命地讓自己去學習,想掙錢?! ?/span> 各種壓力和焦慮下,身體的應激反應就出來了。 原來,都是情緒和壓力惹的禍?!?/span> 一個個過往,一個個場景,一個個小我,都去看見療愈。 此外,靜觀,做情緒壓力釋放操,覺察情緒,想法,堅持踐行。 只有改變模式,我才能真正改變人生。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為什么人生總是在一個循環(huán)里打轉轉?總是在一個地方栽跟頭? 就是因為我們的思想行為都有固定的模式,這些模式從小形成,根深蒂固,形成了自動化反應體系,一遇到同類問題,下意識自動運轉。 如果模式不變,人生就不會變。
某一段時間,我跟領導的關系不好,或者跟老公有了矛盾,我沉溺在這個問題上,日思夜想,眼里只有這件事情,看不到生活的其他部分?!?/span> 俗稱: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我和領導的關系卡點:其實,不管誰做領導,都無法保證每次都公平公正,就是這次你多一些,下次就少一些。 而我卻陷入受害者思維里,只盯著自己被多分配任務的那次,看不到領導照顧我的時候。 當我跳出受害者模式,就能看到領導挺照顧我的,因為在工作中暈倒過兩次,后來,領導只分配給我合適的活。 有一段時間,我沒評優(yōu),就撂挑子不干了,領導也很為難。 領導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局限,也有開心或者生氣的時候。 我也有不合理的期待,希望別人看到我,還故意躲得遠遠的。
這個模式來源就是我的童年,我習慣性用我的劣勢比別人的優(yōu)點。 其實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發(fā)光點,最大限度發(fā)揮優(yōu)勢就可以。 知道就是療愈的開始,我不再停留到知道,而是真正去做。 很多時候,我們有“知道了所有的道理,卻過不好自己的一生”,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踐行,就沒有辦法調整。 我開始慢慢調整模式: 見領導之前,先羅列好要講的事件,自己先清晰; 領導跟我商量事情,我去覺察自己的緊張程度,安撫身體,從身體入手調整情緒; 事后,我還會復盤,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提升。 就這樣一次一次調整,我和領導已經可以正常相處。
隨著學習,我知道了:每一個情緒的背后,都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情緒就是信使,告訴我們需要做出調整了。 當我能夠看到情緒背后的需求,能夠把自己和情緒剝離開,再次看到脾氣暴躁的病人,他們也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們的身體就不好,心情也不會好,再稍有一點不如意,可能脾氣就爆發(fā)了。 所以,再遇到有脾氣的病人,我也能夠調整心態(tài),不跟對方計較,盡可能耐心溫柔以待,因為他們并不是針對我。 有一次,遇到一個老大爺,脾氣特急躁,說幾句話就開始嚷嚷,我就細聲慢語地跟他解釋,安撫他,再笑瞇瞇地送他走,大爺走的時候也對我贊不絕口 后來我留意了,病人給我的反饋挺好的,說這個醫(yī)生有耐心,有笑容,說下次還找我。 病人的肯定,也讓我也更加肯定自己。 人都有能量場,我對自己充滿自信,病人自然也會信任我。
原來每次當眾說話緊張,是害怕被領導瞧不起,覺得我不行。 在一起聚餐,更容易培養(yǎng)感情,也更容易讓領導看到自己,我害怕自己不去,會被領導認為不給面子,我這個人不合群,清高,孤傲…… 但我的業(yè)務能力有目共睹,大多數時候都很配合領導的工作,其實不用以聚餐的方式去交流感情。 我的好,我的能力,并不是只有通過聚餐,當眾發(fā)言漂亮來展示的。 當我真的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就不緊張了。 當我不再糾結對錯好壞的時候,反而更能自由地做自己了! 情緒好了,我的身體也好了很多,不會覺得無力,也不會動不動肚子不舒服。 小伙伴們如果有莫名其妙的拉肚子的情況,一定要留意一下自己的情緒問題。 胃腸,是對情緒最敏感的器官。 有科學家將胃稱作“人體的第二大腦”,是最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器官之一。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腸易激綜合征等病癥中,情緒因素往往起著重要作用。 “情緒決定健康,情緒決定生死,情緒決定幸福?!?nbsp; 這是真理,情緒順了,一切都順了! 故事:海藍幸福家踐行生 明輝
|
|
|
來自: 新用戶7816433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