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8月3日:因不便來醫(yī)院,由其子代訴。昨日發(fā)熱,體溫38℃左右。周身倦怠,排便無力,不欲食,神情恍惚,囈語,循衣摸床,夜尿頻。 2022年8月10日:其子推輪椅前來復(fù)診,訴服藥后熱退,3劑后囈語、循衣摸床基本停止。夜尿由每晚4~5次減為2次。大便反呈球狀(原為條狀)、脈弦,按之不足,舌暗苔少。神清,有倦態(tài),頭不能支。 上方合入加減復(fù)脈湯: 柴胡12克 人參6克 黃芩9克 龍骨15克 煅牡蠣15克 茯苓12克 桂枝6克 半夏9克 大棗12克 山萸肉15克 火麻仁9克 麥冬15克 五味子6克
14劑 2022年8月24日:精神明顯改善,夜眠偶有囈語,手指撮動停止。夜尿仍較多。脈弦,按之較前有力,舌苔少。 定志丸合三甲復(fù)脈湯: 人參6克 茯苓12克 菖蒲9克 遠(yuǎn)志6克 白芍15克 生牡蠣30克 生地15克 蓯蓉15克 鱉甲12克 龜板12克 火麻仁12克 麥冬15克 五味子6克
14劑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zhuǎn)側(cè)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107) 柴胡加龍牡湯為攻補(bǔ)兼施、表里兼治之劑,有安神理怯止驚之功?!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謂龍骨“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小兒熱氣驚癇”;牡蠣“主驚恚怒氣”;人參“主補(bǔ)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茯苓“主憂恚驚邪恐悸”。熱邪深入,或在少陰,或在厥陰,均宜復(fù)脈。(《溫病條辨》)吳鞠通將《傷寒論》炙甘草湯(即復(fù)脈湯)減去參、桂、姜等辛溫之品,加入白芍,變陰陽雙補(bǔ)為滋陰之劑,用于熱病深入下焦之病患,又有一甲、二甲、三甲、大小定風(fēng)珠等變化。本例雖非溫病,但久病氣陰耗損、肝腎不足,又因外感邪熱內(nèi)擾,故最后以復(fù)脈湯合定志丸收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