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10月19日,55歲的魯迅在上海溘然長逝,守在他病床前的許廣平,是他的愛人、知己、戰(zhàn)友,唯獨不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這時他的原配妻子朱安,還在北平的西三條胡同里照顧著魯迅的母親。
朱安在聽聞魯迅病逝的消息后,悲痛不已,盡管魯迅并不愛她,一直把她當成透明人,但這些年在生活上也不曾虧待過她,所以她對魯迅也從未有過怨言,直到魯迅去世幾年后,她才在窮困潦倒的窘境下,吶喊出了那一句震撼人心的怨言...... -1- 1878年,朱安出生于浙江紹興的一戶商人之家,從小被教養(yǎng)成性格溫順、識字不多、擅長烹飪和針線活的小腳女人,若是她嫁到同樣的舊式家庭,或許她的人生會幸福很多,但偏偏她的命運,與反封建陋習(xí)的斗士魯迅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1901年,魯迅的母親開始操心起魯迅的婚事來,畢竟此時兒子已經(jīng)20歲,到了該娶妻生子的年齡,她一下就相中了溫順的朱安,在沒有征得兒子同意的情況下,幫他定下了這門婚事,雙方父母怎么也沒想到,他們的這一決定,竟然給朱安和魯迅埋下了長達一生的痛苦。 魯迅因為接受了新式教育,對包辦婚姻十分反感,何況對方還是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小腳女人呢!而且此時的他剛拿到獎學(xué)金準備赴日本留學(xué),根本就沒有結(jié)婚的打算。 此時的朱安已經(jīng)是個22歲的大姑娘了,在那個年代已經(jīng)算是晚婚,但她們家也沒有退婚的想法,覺得女婿將來學(xué)成歸國,能有份體面的工作,對朱安來說也多了一份保障。
魯迅這么一走竟然就是好幾年,中途只回國兩次探望母親,他一開始也提出過退婚的想法,但都被母親以影響兩家聲譽和女方名譽為由拒絕了,后來朱安因為等他年齡越來越大,他更沒辦法啟齒了,只能要求把朱安的小腳解放了,送她去學(xué)堂讀書。但這在朱家人的眼里簡直就是無稽之談,想都不用想。 魯迅在日本留學(xué)的第四年,突然收到家中母親病重的消息,他立刻返回了國內(nèi),卻沒想到迎來了一生的噩夢,原來母親并沒有生病,而是騙他回來成親。 婚禮完全是按照舊時的婚俗進行的,新派的魯迅還被安上了一條假辮子,大家都以為魯迅肯定是要反抗的,于是七大姑八大姨的早就排好了陣勢,打算應(yīng)對,卻沒想到魯迅順從地舉辦著婚禮。 當新娘子朱安下轎時,繡花鞋掉到了地上,因為她知道魯迅不喜歡小腳,就想著穿雙大鞋來討好他,沒想到給魯迅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覺得她不誠實,想欺騙自己。 新婚之夜,過得也是十分漫長,魯迅把頭埋在被窩里痛哭了許久,可見這場包辦婚姻對他內(nèi)心的傷害有多大,第二天晚上他就搬去了書房住,第四天就返回了日本繼續(xù)完成學(xué)業(yè)。 新娘子朱安始終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魯迅要這樣冷落自己。但她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婆婆,等待魯迅學(xué)成歸來。
-2- 1909年,魯迅從日本回國,朱安也總算看到了一絲希望,她以為自己終于可以過上平常夫妻的生活了,卻沒想到魯迅回國后,總是到處奔波,即便在家也是挑燈寫字到深夜,兩個人沒有什么相處的時間。 魯迅有時間時不是勸她放開小腳,就是勸她讀書識字,她覺得都裹了幾十年了,現(xiàn)在放開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她從小就深知女子無才便是德,想不明白一個女人讀書識字能有什么用,自己做得一手好菜、針線活也很好,足以伺候好婆婆和大先生,哪有時間去搞舞文弄墨那一套。 她始終不明白,她根深蒂固的思想,正是她和魯迅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就像站在新舊社會兩邊的人,魯迅有心拉她過來,她卻怎么也邁不出那一步,甚至覺得沒必要。 朱安又總是刻意地去討好魯迅,結(jié)果總是用力過猛,適得其反。有一次魯迅給她講日本的一種食物,想讓她了解更多外面的事物,她卻馬上附和著說自己也吃過那個,魯迅對她這種逢迎的性格十分反感。所以兩個人從紹興到北京,朱安一直跟在魯迅身邊,但兩人只是頂著夫妻之名,處在同一屋檐下的人,彼此之間的交流卻是越來越少。 -3- 魯迅本以為自己一生的情感就這樣完了,直到他遇見了生命里最重要的那個女人——許廣平。 那一天,他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不顧學(xué)生們詫異的目光,身姿挺拔地站在臺上講課,一節(jié)課下來,學(xué)生們都為他的幽默風(fēng)趣又不失大家風(fēng)范的談吐所吸引,而許廣平正是這些學(xué)生之一,她在聽聞他的一些經(jīng)歷后,更是對他充滿了崇拜與傾慕。 沒多久,許廣平就以“受教的小學(xué)生”身份,給魯迅寫信求教,后來還大膽地在信中告白:現(xiàn)在給你寫信的,是每星期翹望著盼望著的人。 而魯迅卻慌了,盡管他把朱安定義為“我母親的太太”,但名義上他始終是結(jié)婚了,已經(jīng)沒有資格去愛人了,他這些年不是沒有想過離婚,但離婚對朱安這樣的舊式女子來說,卻十分殘忍,不是死亡,就是回到娘家飽受周圍人的白眼和恥笑。魯迅對她雖無愛情,卻對她有責(zé)任和憐憫之心。
許廣平明白魯迅的想法,也表達了自己并不在意這些,依然與魯迅書信來往。在魯迅的影響下,許廣平成了學(xué)生運動的骨干,經(jīng)常與劉和珍等人并肩戰(zhàn)斗。但在劉和珍遇害后,魯迅挺身而出,保護了這些學(xué)生免遭迫害。魯迅也被許廣平在學(xué)生運動中英勇無畏的表現(xiàn)折服了,當許廣平再次向他表白時,魯迅只說了句:“你戰(zhàn)勝了?!?nbsp; 幾年后,魯迅搬去上海與許廣平開始了同居生活,臨行前魯迅詢問朱安是留在北京還是回老家去,朱安選擇留在北京伺候婆婆,魯迅就每月寄100元錢回家,由朱安統(tǒng)一開銷,除此之還給朱安本人10元零花錢。
原本在包辦婚姻里痛苦的兩個人,如今卻只剩下朱安一人飽嘗苦果,但她除此之外又能怎么選擇呢,她不是張幼儀,在被徐志摩拋棄后,能搖身變成一個女企業(yè)家,她必須留在魯迅家,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無憂。 甚至在她得知許廣平給魯迅生了一個兒子后,也只能跟婆婆一樣替魯迅開心,她也能安慰自己,至少魯迅沒有因為娶她而斷了后。 -4- 她原以為這一生沒有愛情,有生活保障也是好的,直到1936年,魯迅在上海因病離世,她才開始害怕,只能寄信給許廣平求助,而此時孤兒寡母的許廣平也并不好過,在魯迅臨終時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她,還特意囑咐她:“忘記他,去過自己的生活?!?nbsp; 但許廣平卻沒有按照他說的去做,她不但負責(zé)魯迅母親和原配的生活開銷,還在上海淪陷時,為了保護他的遺物和遺稿,而不顧危險留在了上海,加入抗日斗爭,繼續(xù)為兩人共同的理想而奮斗不息,她還四處奔波募捐抗日藥品和物資,處境不只是艱難,而且十分危險。
一開始許廣平寄給朱安的錢,主要是魯迅的版稅,這讓朱安和婆婆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隨著北平淪陷,物價瘋漲,許廣平寄去的版稅根本不夠她們維持生活,當時婆媳二人還有兩位傭人,四口人光是維持吃喝已經(jīng)需要不少錢了。 此時的朱安只能再次寫信給許廣平,說出了此時家中的窘境。其實許廣平此時在上海的生活也過得捉襟見肘,適逢戰(zhàn)亂,出版業(yè)蕭條,版稅經(jīng)常延誤,許廣平也得東拼西湊才能給她們寄過去,讓她們勉強度日。 后來不知為什么,許廣平突然中斷了給朱安的匯款,這讓她們婆媳二人的生活更加艱難,沒過兩年婆婆離世,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兒媳婦朱安,她特意叮囑二兒子周作人,讓他把每個月給自己的錢,在她死后繼續(xù)付給朱安。 但按照當時北平的物價來說,周作人每月給朱安的100元,不過是杯水車薪,朱安還是欠下了4000元的債務(wù),她和女傭的生活更是一天都過不下去了。最后貧困潦倒的朱安在周作人的建議下,打算出售魯迅的藏書用來維持生計。 遠在上海的許廣平在報紙上看到這則消息,憂心如焚。要知道她一直冒著生命危險在保護魯迅的遺物和遺稿,此時見到朱安賣書又怎么能不著急呢,于是趕緊寫信給她,告訴魯迅遺物有多重要,還解釋了匯款中斷的原因。 此時朱安根本不相信許廣平說的話,所以沒有回信。許廣平只能委托律師在上?!渡陥蟆飞习l(fā)表聲明“私擅出售遺產(chǎn)事實,決不承認”,同時還讓朋友從上海趕到北京,去勸說朱安。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魯迅的生前好友前來登門勸說,不要賣魯迅的藏書,但朱安覺得我這都生存不下去了,為什么不能賣,而且她對許廣平這兩年不給她寄生活開銷,也是一肚子怨氣。所以吶喊出了那一句震撼人心的怨言:“你們總說魯迅的遺物要保存,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得保存我呀”! 這時大家才明白她的生活有多艱難,也知道了她對許廣平的怨氣,于是才向她解釋了許廣平的事。 原來許廣平當時被日本人抓走,關(guān)押在臭名昭著的76號魔窟,她一個弱女子受盡嚴刑拷打、電擊和凌辱,卻寧死也不肯說出任何一個愛國人士的行蹤。她在那里被折磨了整整76天,在各種嚴刑拷打下全身麻痹、大小便失禁,被解救出來時頭發(fā)都花白了,行走也不方便,還落下了很多病根。許廣平不希望魯迅的遺物被賣,是因為魯迅一直都是愛國斗士,他的遺物對國家來說非常重要。而且現(xiàn)在北平與上海的郵路中斷了,許廣平跑了很多地方,錢根本匯不過來。
此時的朱安才了解到魯迅這一生背負的東西有多重,他的遺物原來如此重要,而許廣平一個小女子竟然跟魯迅這個大先生一樣,背負了那么多。本就善良的朱安,這兩年多的怨氣一下就全消散了,后來她的生活開銷還是由許廣平負擔(dān),如果有特殊情況時,就由朋友們湊錢幫忙。 -5- 因為朱安的這次“藏書風(fēng)波”,引起了很多的人關(guān)注,紛紛送來錢款資助。但朱安為了顧及魯迅的名譽,除了他生前好交的捐贈外,其余都謝絕了。 1946年10月,許廣平重回北平,此時魯迅也已去世10年了,兩個女人,一個新式女性,一個舊式女子,明明應(yīng)該是水火不容的兩個人,卻因為都愛著魯迅,而善待對方,盡管只是短暫的相處,卻讓朱安感受到了難得的親情。朱安逝世前,還將兩塊衣料送給許廣平作紀念。她說:“許先生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拇_是個好人?!?nbsp; 朱安想跟魯迅合葬的遺愿,卻被許廣平拒絕了,她覺得魯迅生前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如果把他和朱安合葬,恐怕先生死后也會不安。 很多人會覺得許廣平這么做是為了自己,事實上許廣平在臨終前,留下的遺言是:“不要將我葬于先生(魯迅)墓旁,火化后的骨灰也無需保留?!?nbsp;許廣平一直以魯迅為自己的終身信仰,一生都在打破一切世俗的虛禮,所以她那么做確實是尊重魯迅的想法。 而朱安這個舊式女子,她一生所期盼的所有事都成了空,活著的時候無法與丈夫親近,死后也不能同丈夫合葬,她說自己是魯迅的“遺物”,但魯迅卻認為她是“我母親的太太”。其實朱安和魯迅都是那個時代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并沒有誰對誰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