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者:李建興 (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泌尿外科) 手術視頻 患者資料:  女,54歲,發(fā)現左腎結石10余年?,F病史:患者10年前因左側腰腹部疼痛伴發(fā)熱于當地醫(yī)院就診,行CT等檢查,診斷左腎結石并尿路感染,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術后并發(fā)感染性休克,經抗炎等治療后痊愈,復查仍有殘留結石,予觀察。近1年再次出現左側腰腹部不適,CT檢查提示左腎鑄型結石,轉我院,以左腎結石收入院。既往有心肌缺血病史,規(guī)律復查。查體:左腰部可見1 cm手術瘢痕。入院后予常規(guī)檢查、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并予敏感抗生素治療。術前診斷:左腎鑄型結石,尿路感染。 關鍵手術步驟:  ①全麻,截石位留置F5輸尿管導管后,改俯臥位。②超聲觀察腎內結石分布及與周圍臟器關系,本例為完全鑄型結石,細長腎盞,按術前擬定方案行標準通道聯合針狀腎鏡碎石手術(Needle-perc assisted endoscopic surgery,NAES)。③超聲定位,第1個通道于上盞建立,超聲監(jiān)控球囊擴張,建立F24標準通道。置入腎鏡,可見尿液渾濁,增加超聲碎石負壓,降低水流量,采用超聲碎石清除上盞結石。B超定位,先后于中盞和下盞,采用二步法建立第2、3個F24標準通道。清除中、下盞可見結石。④3個標準通道清除可見結石后,超聲觀察平行小盞有結石殘留,采用F4.5針狀腎鏡(Needle-perc)可視下先后于上、中、下原有通道的平行盞穿刺,采用脈寬可調激光短脈寬碎塊化碎石。⑤經原標準通道采用EMS吸出結石碎屑,并檢查無明顯結石殘留。⑥檢查皮腎通道未見明顯出血。順行留置F6/26 cm雙J管,留置氣囊腎造瘺管。 技巧和體會:  ①NAES可減少腎臟損傷,提高凈石率。②超聲定位經皮腎鏡技術,本例展示了兩種通道建立方式。③如合并感染結石,采用標準通道、超聲碎石均有助于降低腎盂壓力,減少感染并發(fā)癥。④在處理平行盞結石時,如結石負荷量較大,需另建立通道碎石;如結石負荷量小,可采用Needle-perc碎石。⑤腎鏡聯合Needle-perc碎石過程中,采用脈寬可調激光,選擇短脈寬“碎塊化”碎石,有助于提高碎石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