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喜歡干凈整潔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但是想要一直保持干凈的居住環(huán)境,卻只有少數(shù)家庭能做到;對于很多家庭來說保持一個干凈整潔的家太難了,心血來潮收拾一下,然后很快又恢復雜亂的狀態(tài)。 看過這么多“凌亂的家“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中國家庭的通病,每一個都直指痛點! 一、把“臟亂差”當成是“煙火氣” 生活中常常碰到一種人,他看到別人干干凈凈的家會吐槽說,這里不像個家,沒有一點人氣,本來就是給人住的,怎么能像樣板房一樣冷冰冰的呢?
為什么他們會有這種想法呢?看看他的家就知道了,大概是為了給自己不收拾家找個理由吧!他家東西擺得到處都是,邋遢臟亂,毫無秩序,這就是他認為的“人氣”。
這大概說的就是“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入魚肆不覺其臭” 一個人住在一個環(huán)境久了自然而然就習慣了,被居住環(huán)境所浸染,不知不覺中,習慣一種味道、行為和生活,就像住在臟屋,見慣了臟亂差,也就不覺得有什么了,反而看不上那些比自己更舒適整潔的生活環(huán)境。
建議:要改變這種人的觀念,不能錯誤地把“臟亂差”當成是“煙火氣”,一個家,不是倉庫,不是各種家具衣物的雜亂堆積,而是生活的所在,要保持居住環(huán)境的干凈整潔。 二、過分節(jié)儉、過于念舊 我們從小學習“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什么都有個“度”不管什么沖破這個“度”也會給生活帶來負擔。
家里“凌亂”很多時候是因為過分節(jié)儉、過于念舊,尤其是一些老人,他們喜歡“藏”、“放”、“攢”東西,從吃得到用的、穿的,再或者會就是收集舊報紙、塑料瓶等等,這只因為他們過度節(jié)儉,想著可以換點錢,但是這個東西真的占據(jù)了家里不大的空間,還容易滋生細菌,不利于老人的身體健康。
還有一種是各種過期的營養(yǎng)品、保健品或者食品,他們總喜歡放著,然后放到過期也不丟,就把家里的角落越塞越滿;還有囤積塑料袋的習慣,不知道他們怎么可以攢那么多塑料袋,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感覺可以把家里所有的東西都套上一個塑料袋。
還有就是就是衣服鞋子,早就不能穿的衣服鞋子也不丟掉,總覺得還有機會穿,又沒壞,扔了太可惜了,但是會源源不斷買新的,舊的就越積越多,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收納,這就很容易讓家變得“凌亂”。
建議:學會斷舍離,不是說一下子把東西全部扔掉,但最起碼把過期,很久不用的東西及時處理掉,扔掉、捐贈或者回收都是可以。 還有針對老人攢“垃圾”的習慣,畢竟都是苦過來的人,一下子改掉很難,但可以幫助他們及時賣掉換成錢,不要等東西堆積成小山才清理。 三、全家人把屋里弄得一團糟,但做家務(wù)的只有一個人 人人都提倡男女平等,但在家務(wù)這件事上,感覺從來就沒有平等過,至少大多數(shù)的家庭不是。 明明是一家人的居住環(huán)境,但是做家務(wù)打掃衛(wèi)生可能只是一個人的事。明明男女都要上班,但女人還要包攬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務(wù)。
很多時候就是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把家打掃干凈,一直保持干凈整潔,但是如果是一家人呢,事情總不能如人心愿,一個人把家務(wù)做好,一家人再把家弄得一團糟。
要知道家務(wù)并不應該落在一個人的身上,是靠全家人一起努力的,需要一家人一起去愛護。
建議:1、家務(wù)還是要合理分配下,有孩子的家庭也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2、東西隨時歸位原則,哪里拿的就放回哪里,這樣家里會時常保持整潔,大大減少做家務(wù)的時間。
3、注重保潔,隨手清理。一個家保持整潔,就是隨手清理,不積壓,大的工作量的就是要定期清潔,日常保潔。 四、盲目消費 年輕家庭的家里凌亂很多是囤積太多不必要的東西,跟風買了太多不實用,用不到或者重復的東西,這就是盲目消費。
衣服、鞋子、包包、廚具餐具等等,消費的時候很開心,但買完有時候發(fā)現(xiàn)完全不需要的,有的一個家庭可以囤幾十個鍋,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開餐館或者賣餐具的呢?
還有一些有孩子的家庭,孩子的玩具可以堆滿整個房間,孩子要什么買什么,這種做法完全不可取。
建議: 一定要理智消費,購買之前考慮清楚到底需不需要,如果只是圖新鮮用一次就閑置,這樣的話還是要慎重考慮;又或者孩子的玩具絕對不能溺愛孩子,不能要什么買什么。 寫在最后: 沒有人喜歡凌亂的家,家庭環(huán)境決定的不只是家庭的空間利用率,還關(guān)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程度。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對生活的態(tài)度,唯一不同的是你怎么對待生活,生活也會怎么回饋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