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去膻要放多種香料”“湯色奶白就要放鯽魚,魚加羊就是個'鮮’字”……瀘州的冬天伴隨著緩慢的降溫,羊肉湯鍋逐漸吹響“號角”,老饕們聞香接踵而來。對于羊肉湯的做法,眾人議論紛紛,大都能談上一兩個竅門。
此時,廚房火頭上的鍋里正燉煮著奶白色的湯,里面翻滾著羊肉和羊雜,老板稅丕國掄勺間喃喃自語:“羊肉湯熬沒熬好,要看顏色,急不得?!鼻∪缰鲝N的性子般不溫不火,街邊這家室內(nèi)裝修平平的“領(lǐng)頭羊”實在太難引人注意了,可店里10張餐桌逢飯點就滿座。
誰又能想到,稅家?guī)状硕际前狙蛉鉁暮檬帧?6歲的稅丕國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爺爺會熬羊肉湯,不過爺爺不是開店的人。父親以前曾開店熬湯,但因為過去經(jīng)濟相對匱乏,羊肉賣得不多。稅家的廚藝屬于祖?zhèn)?,沒有食譜,只有經(jīng)驗和心得。
“準確地說,鯽魚只是提鮮,湯色奶白需要的是大骨?!痹诙愗磥?,熬煮一鍋味道純正香濃的羊肉湯,沒想的那么簡單,湯里要下雞肉、魚肉和豬大骨,還要有羊骨甚至羊頭,祛味其實主要用姜,香料還在其次。
把食材全部燉煮,用大火架上高壓鍋,熬煮至少1小時,才能讓清淡的白水激發(fā)出奶白色的濃稠,“殺”出羊肉的鮮香。所選食材油葷少,適合燙煮青菜,若熬煮時間不夠,湯色會寡淡,也少了滋味。

獨門秘方究竟是什么?稅丕國講了一句讓人聽不大懂的話——羊不離草。
稅丕國的羊肉湯里用了幾種草,所用之草并不少見,鄉(xiāng)下、山上隨處可見,但具體是哪幾種,稅丕國只愿意透露其中一種,那就是絲茅草根。這些草在熬湯時加入其中,有為湯水增香提味的奇效。
那羊肉湯有膻味該如何拯救,放山楂還是下黃酒?稅丕國連連擺手,“錯嘍、錯嘍,沒得救,因為選羊這第一步就錯了?!?/span>
稅丕國說,自家小店之所以能堅持這些年,因為他對食材有著一絲不茍的嚴選要求。17年來,店里都只選用瀘州本地黑山羊,多來自敘永分水,均由他親自挑選。多年經(jīng)驗得出,幾種羊堅決不選,一就是長得像母羊的公羊,他說這種羊就是名副其實的“陰陽臉”,其肉質(zhì)膻味特別重;另外一種是下過羊崽的母羊和配過種的公羊,其膻味也難以去除。
不是內(nèi)行人,稅丕國的“廚藝經(jīng)”實在難懂。當點綴著青白小菜的湯鍋上桌,肥瘦相間的大塊肉連著Q彈的皮,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肉的綿軟、脆口綿韌的羊腸、羊肚,誰又能拒絕這一鍋的溫柔軟潤、鮮香滑嫩的享受。

配料里的茼蒿菜、豌豆尖找人專門種
鮮辣椒剁碎加鹽存壇,第二年才上桌
家住忠山路二段的老食客陳永義說,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羊肉湯鍋飯館就出現(xiàn)在瀘州,大多是隆昌來的主廚。記得當時,大山坪一家“邱大漢羊肉館”,曾引領(lǐng)過一陣本地羊肉湯潮流。
那個年代,瀘州本地養(yǎng)羊的不多,當時農(nóng)村有句老話,“豬吃雜糧,羊吃草,養(yǎng)不起豬的人才養(yǎng)羊”。
冬至時,偶爾也有人宰羊賣,大都從古藺山區(qū)運來。普通人家因為不太會做羊肉,買的人也遠沒有現(xiàn)在多。偶有專門宴請賓朋吃羊肉的人,把鄉(xiāng)下送來的整只羊送到餐館里,請大廚專門做。那時候的羊肉湯鍋,在市場上有些奇貨可居之感,尋常人家看得比較精貴。
“最開始八九元一斤的活羊,做成湯鍋羊肉賣40一斤。如今95元一斤,冬至漲5元,有人十多年間都來光顧,我不想得罪老熟客?!倍愗男〉陥猿侄嗄?,他有自己的執(zhí)著,小店里羊肉、熬湯、蘸料、配菜都做到親力親為。
鮮辣椒、茼蒿菜、豌豆尖,他都找人專門種,辣椒醬用的菜籽油,也是自家種的菜籽榨的油,當年鮮辣椒剁碎加鹽存壇,用菜油封口閉氣保存,第二年再拿出來用,這樣的辣椒醬鮮香多過辣口,能讓每桌自助的蘸料永遠都保留一種口感,17年來未曾變過。
66歲的主廚,凡事親力親為,也需要未雨綢繆。
稅丕國一家到黃艤買房定居后,他重拾起手藝,而后開了這間店。多年間,來求問做羊肉方法的人不計其數(shù),也有人誠心交錢拜師學藝,他也愿意教,可惜學徒總學不會。因自家經(jīng)營店需要,早年間自己親自宰羊無數(shù),說認羊、懂羊也毫不為過。他對選羊拿捏很有“平仄”,一只羊養(yǎng)了多久,圈養(yǎng)還是散養(yǎng),用手捏捏皮毛、看看羊蹄就能判斷一二。針對羊身上每個部位的肉,都能判斷出燉煮的時長,短時10分鐘即可,長煮最多半小時,均有分步驟、卡時間的嚴格要求。他曾耐心教過徒弟去認羊、去守火,可徒弟學了很久,就是摸不著門路。如今,他的兒子也跟學做羊肉,但個中技法也不見得都能掌握。

把每桌菜做好后,稅丕國喜歡忙中偷閑在店里來回走動,與老熟客擺擺龍門陣。偶爾起身去保鮮柜那邊,端來一盤羊腦倒入鍋中,客人笑著頻點頭,心知肚明這次是“賺到了”。
羊全身都是寶,勝在性平而溫補,一碗湯下肚,暖胃暖心。稅丕國的羊肉湯鍋飯館也有自己的“暖心”待客之道。小店常年有瀘州城區(qū)的來客,有人專門預定羊前蹄和羊胎盤,有人偏愛羊眼、羊肝或只吃羊排,所謂“各寶入各眼”,稅丕國也十分樂于做個“獻寶人”。他說,這也算得上是對熟客的一種偏愛。
有人給他推薦過冷凍羊肉,價格便宜些,供貨量也很足。有人曾計劃給他在主城區(qū)租一間大店面,請他去開分店,他思索后覺得這些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和瀘州好多老廚一樣,稅丕國并不急于求變,他喜歡自己的小店,喜歡在熟悉的鎮(zhèn)街上守著客人,守著自己的湯鍋。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一過,羊肉湯鍋店就會迎來售賣的好時機,進入冬臘月更是迎客高峰,稅丕國的店內(nèi),生意最好時一天能賣出3只羊,冬至當天少說也能賣出10只。有的客人從瀘州去杭州、去北京,也來打包幾十斤羊肉裝湯帶走。
每年冬至那天,稅丕國會在鎮(zhèn)上請10多個人來店里幫忙,像平常那樣,提前一天準備好所有的羊肉、羊雜和羊血,半夜親自守著灶頭。即便如此,也可能會有忙不過來的時候,食客王先生就說,“好吃,就沒那么多講究,去年忙不贏那會兒,我就自己去廚房洗菜去了?!?/span>
一鍋羊肉湯,精心熬煮的每一步痕跡都能看見,因為有了用心做菜的人,才有了食客往來的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