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雪蓉前不久辭職在家?guī)蓿坏揭粋€月就累垮了。 “帶孩子是世上最難、最累、最苦的工作,沒有之一。以后等我兒媳婦生了娃,她需要我的話,我會義不容辭幫她帶?!毖┤剡@樣說。 雪蓉原本估算著,請保姆的費用比她工資還高。沒料到,全職帶娃比996還累,而且是365天都沒得休假,隨叫隨到。 問她:“你沒想過找家里老人帶娃嗎?” “他們寧愿多給點紅包,也不肯帶,想過自己的小日子?!?/span> 這位無精打采的寶媽感嘆道:“羨慕鄰居,他們的爸媽肯幫忙帶一下孩子,哪怕一個小時也好?!?/span>
![]() 曾有個街頭隨機調查,去詢問老人:'是否應該幫忙帶娃'? 結果是,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老人表示不愿意,背后原因十分現實:帶娃真的累。 抖音上有條點贊千萬的視頻,視頻里,一位奶奶講述了自己“持家的一天”。
留言區(qū)里,很多老人紛紛表示同感:自從帶孫子后,體力消耗大,精神緊張,情緒低沉。 但這還不是最累的,最難的是一邊受著辛苦,一邊卻遭子女埋怨。 有條留言這樣說:“生病感冒就累呀,自己還要出錢,兒子媳婦說我們沒帶好嘛,有時受氣呀?!?/span> 兩代人同住后,在生活習慣、育兒理念上容易發(fā)生沖突;稍有不慎,會落得“吃力不討好”的境地,鬧得屋檐下爭執(zhí)多,笑聲少。 里外不是人,勞心勞力,還傷感情,老人們何苦要趟這趟渾水呢? 因為他們委曲求全,才換來子女在外打拼時的安心和底氣。 子女回到家,理應對他們少一點抱怨,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沖突,多一點感謝。
![]() 央視紀錄片《姥姥》中,有個為了給女兒看孩子,背井離鄉(xiāng)來到外地的姥姥,她這樣說: “只要為了我閨女,要我干什么都行。” 紀錄片里的姥姥們,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聽聽小曲、跳跳舞、養(yǎng)花釣魚,本可以安享生活。 但她們卻甘愿放棄閑適,當“老漂族”,身處異地,沒有一個熟人,也不敢自己外出,只能每天圍著外孫打轉。 擔重帶娃的同時,一把年紀的她們還用手機去學育兒課程,參加早教課,只為了幫子女帶好娃,努力跟上這個時代。 有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 老人早已成為帶娃的一大力量。 有句話這樣說:所有“隔代養(yǎng)育”背后,不過是老人們對自己子女愛的托舉。 帶娃算不上是老人家的義務,老人看似傻,看似卑微,看似不把自己當一回事兒。 但他們只是愛兒女愛得深切,為了讓兒女輕松一點,上班沒有后顧之憂,下班有一個安心的家。 又怎能不對他們欽佩、感恩呢。 ![]() ![]() 現實中,有多少人一邊嫌棄父母的思想老舊,一邊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照顧。 父母的觀念也許落后,但他們仍盡力付出所有的愛。他們只要還有一把力氣,都想幫子女多卸一點擔。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個世上如果有無私的愛,我想那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 羅曼羅蘭說:“真正愛的人沒有什么愛得多愛得少,他是把自己整個兒都給了他愛的人?!?/span> 父母也許并不懂怎么表達愛,可他們卻舍得把自己整個人給了我們。
身為子女,最大的孝順莫過于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好好珍惜他們的付出。 多關心他們的身體,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對他們說一句:“有您在,我真的很幸運?!?/stron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