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年1月21日中午,時任海軍副司令和南京軍區(qū)副司令的開國中將陶勇,在軍區(qū)招待所院子里散步,看見招待所所長,就叫住了他,說自己頭皮發(fā)癢,讓所長去找理發(fā)員周妙基給自己理發(fā)。 招待所所長聞言,立即去找周妙基,當時的周妙基正在洗澡,匆忙收拾妥當,便帶著工具,到院子里去尋陶勇,可到了院子里,卻不見了首長,這讓二人疑惑不已。 無意間,招待所所長朝院中的澆水井看了一眼,只見井中漂浮著一個軍帽,里面一個人低著頭,是驚叫出聲:“有人跳井啦!”。
聽見所長這聲喊,眾人紛紛跑來救人,等井中人被打撈上來,這才發(fā)現,正是副司令陶勇。 很快,救護車趕來,陶勇被送進醫(yī)院搶救,可惜的是搶救無效,陶勇離開人世,年僅54歲。 在陶勇搶救之時,人們發(fā)現很多疑點,比如身上的絲綿背心尚未完全濕透,比如,口袋里的一份文件,外面濕了,里面還是干的。 這些跡象都表明,陶勇落水的時間并不長,而且這個澆花井水也不深,這么短的時間內,陶勇怎么可能會被淹死? 然而,當時的中國,正處于一個特殊的時代,身為海軍副司令的陶勇,剛正不阿,是林彪、李作鵬一伙人奪取海軍權利的最大絆腳石,浩劫來臨后,陶勇吃了很多苦,也遭受了很多污蔑,但他始終堅持真理,堅守崗位,因此,也遭到了這些人忌恨。 陶勇離世沒幾天,時任東海艦隊政委的劉浩天便對此事下了定論:“畏罪自殺,抗拒運動,是叛徒行為!”,并迅速將陶勇的“自殺經過和分析”加急送到北京,海軍政委李作鵬發(fā)出通報:“叛徒陶勇,畏罪自殺!”。 對于這一結果,最不能接受的,當屬陶勇的妻子朱嵐。
朱嵐與陶勇在1941年成婚,夫妻二人相扶相攜,走過了26個春秋,陶勇是什么樣的人,她再清楚不過,在戰(zhàn)爭年代,陶勇7次中槍,都堅強的挺了過來,他會自殺尋短見?而且還是叛徒? 陶勇離世的消息,傳到南京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耳中后,許世友大怒,親自向劉浩天了解情況,并拍著桌子指著劉浩天道:“老子查清是誰殺了陶勇,我非一槍崩了他不可!”。 為保護陶勇的妻兒,許世友專門派人去接朱嵐母子離開,但卻被朱嵐拒絕,因為,她要把陶勇的問題搞清楚。 為了替丈夫伸冤,朱嵐將陶勇死因的許多疑點,寫成了厚厚一本材料,上交中央,不幸的是,這份材料落到了林彪一伙兒人手中,接踵而來的,便是不斷的查抄,不斷的圍斗、拷打,逼著朱嵐交代陶勇的“罪行”,還要她承認,陶勇是“日本特務”。 在這段痛苦的日子里,朱嵐總是遍體鱗傷,甚至肋骨都被打斷。 1967年9月,在丈夫陶勇離世8個月后,朱嵐含恨離世,年僅49歲。
聽到陶勇、朱嵐夫婦離世的消息,陶勇的老上司陳毅是虎目含淚,悲憤道:“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相信陶勇會自殺。”,一時之間,與陶勇的點點滴滴,涌上心頭。 陶勇,安徽霍邱縣人,幼年喪父,出身寒苦,7歲時,便給地主家放牛,成了地主家的小長工,雖然勤勤懇懇,但陶勇一家,始終為溫飽問題憂愁,在赤貧線上苦苦掙扎。 1929年,革命思想傳播到陶勇老家,出身寒苦的陶勇二話不說,便加入共青團,2個月后,在河南商城加入游擊隊,此時的陶勇,年僅16歲。 雖然年紀小,但陶勇敢打敢拼,戰(zhàn)場之上悍不畏死,很快便脫穎而出,從士兵到班長、連長,到1931年春,18歲的陶勇已是鄂豫皖保安局保安隊長。 1932年,陶勇跟隨部隊離開鄂豫皖,前往川陜開辟根據地,先后參加“反三路”、“反六路”,在血與火的磨煉中,迅速成長,1936年,從抗大畢業(yè)后,陶勇已是紅9軍教導師師長。
1936年10月,陶勇跟隨西路軍渡過黃河,與馬家軍展開艱苦卓絕斗爭。 古浪城一戰(zhàn),紅27師與紅25師,憑借殘垣斷壁,擋住馬步芳3天3夜,戰(zhàn)后,陶勇領導的教導師因傷亡慘重,被撤銷編制,編入27師,陶勇擔任27師副師長兼81團團長;高臺之戰(zhàn),陶勇率部與馬家軍激戰(zhàn)5晝夜,打得馬步芳騎兵部隊,是節(jié)節(jié)敗退。 可惜的是,西路軍畢竟孤軍深入,再加上連番大戰(zhàn),人員傷亡慘重,最終決定分散突圍,徐向前、陳浩昌率30余人,分兩路會中央作報告,王樹聲、李先念等人留下來,率領紅軍分散突圍打游擊。 為了擺脫敵人追擊,陶勇率81團30余人,插到敵人背后,打打停停,極大的干擾了敵人,可惜的是,完成任務后,陶勇一行人也與大部隊失去聯系。 陶勇帶著人馬走出大山,便與敵人遭遇,一行人邊戰(zhàn)邊退,等擺脫敵人,陶勇發(fā)現只剩自己一人,疲累交加的他見四下無人,便想歇一歇,這一歇,倦意涌來,陶勇睡著,再次醒來時,幾把刺刀正對著他,陶勇成了俘虜。 好在一點,馬家軍并沒有殺害他,而是先后在涼州、蘭州、西安關押,直到1937年,才重返隊伍。 當周恩來見到陶勇等人,握著他的手親切道:“我代表黨中央歡迎你們歸隊。”。
回歸后的陶勇進入抗大學習,并擔任學員排長,新四軍成立后,陶勇擔任1支隊第4團副團長。 陶勇,本名張道庸,1939年11月,陳毅、粟裕準備派張道庸、盧勝前往第三戰(zhàn)區(qū)軍火庫運送槍支彈藥到江北,并趁機在江北立足,但國民黨不同意新四軍到江北,只能以蘇皖支隊的名義操作此事兒,而此時的張道庸,在新四軍,已經有了很大名氣,自然不能沿用本名,于是,陳毅親自給張道庸取了個名字——陶勇。 對于這個名字,粟裕是稱贊不已,陶勇,是“道庸”的諧音,陶,道出了陶勇樂觀性格,勇,道出了他的樂觀性格,從此,他便一直用“陶勇”這個名字,戰(zhàn)場之上,也更加勇猛。 1940年,抗日進入相持階段,為了堅持抗戰(zhàn),新四軍決定挺近蘇北,開辟黃橋根據地,但國民黨反動派卻不斷制造摩擦,于是,黃橋戰(zhàn)役打響。 此時的陶勇,已是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員,為了取得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在決戰(zhàn)的關鍵時刻,陶勇親自揮舞馬刀,殺入敵群,最終擊敗敵軍。
觀戰(zhàn)的粟裕看到這一幕,眼眶濕潤,稱贊道:“好一個拼命三郎!”。 1942年2月,日軍對蘇北施行清鄉(xiāng)政策,陶勇率第三旅與日軍大戰(zhàn)42次,先后襲擊或攻克日軍7處據點,搗毀碉堡108座,極大的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 1943年7月,蘇北軍區(qū)對日軍展開秋季攻勢,4萬軍民齊出,在陶勇等人的指揮下,火燒日軍300里竹籬笆封鎖線,嚇得日軍狼狽逃竄。 負責在蘇北清鄉(xiāng)的田俊六,花費3個月建立起來的封鎖線毀于一旦,不久被撤職,滾回了日本。 解放戰(zhàn)爭打響后,陶勇擔任華中野戰(zhàn)軍第一師副師長,投入到戰(zhàn)斗中來,先后參加蘇中戰(zhàn)役、漣水戰(zhàn)斗、魯南、蘇北、萊蕪、孟良崮、費縣、沙土集、進軍豫皖蘇、平漢、隴海路等等戰(zhàn)斗戰(zhàn)役。
因為戰(zhàn)功卓著,于1947年2月,被提拔為華東野戰(zhàn)軍第4縱隊司令員。 1948年10月,淮海戰(zhàn)役打響,陶勇率第四縱隊2萬余人,投入戰(zhàn)斗,在65天的戰(zhàn)斗中,陶勇的4縱隊殲敵7.2萬,俘虜5.8萬,其中高級軍官16人,包括大名鼎鼎的杜聿明。 淮海戰(zhàn)役之后,陶勇的人馬,從2萬升到5萬,也因此升任23軍軍長。 1949年4月,陶勇又參加渡江戰(zhàn)役,面對英國軍艦挑釁,陶勇二話不說,直接下令炮擊,最終,給蔣介石助陣的3艘英國軍艦,帶著累累傷痕,狼狽逃竄。 1950年,抗美援朝打響,陶勇與宋時輪又率第9兵團入朝,連番血戰(zhàn),對朝鮮扳回局勢,起到了極大作用,毛主席曾致電陶勇和宋時輪:“你們在極困難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zhàn)略任務!”。
1952年秋,陶勇率第9兵團返回國內,擔任華東軍區(qū)海軍司令員,此后,一直致力于發(fā)展我國的海軍。 1955年,因為卓著的功勛,陶勇被授予中將軍銜。 看著自己的老部下一步步成長,無論是陳毅,還是粟裕,都欣慰不已,可在1967年,陶勇、朱嵐夫婦卻先后離世,這讓陳毅、粟裕如何能不憤怒? 1968年,粟裕找到了周總理,把陶勇夫婦的事情,向周總理匯報,周總理聽完后,同樣痛惜,說道:“陶勇同志打日本帝國主義那么堅決,說他是'日本特務’,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嘛!”。
1972年,因為結腸癌,陳毅走到生命盡頭,離世之前,老戰(zhàn)友粟裕來看他,陳毅心痛地說:“陶勇平反的事沒有處理好,我對不起他……” 1973年,在粟裕的主持下,陶勇得到平反,可惜的是,陶勇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一直是個謎,直到現在,依舊未能解開。 |
|
|
來自: laoxuesheng > 《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