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國人的支持下,不斷地在我國的沿海地區(qū)挑事情,大小金門島的國民黨部隊更是向福建沿海的村鎮(zhèn)進行炮擊,令我國沿海居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為了打破美國人的陰謀,保衛(wèi)我國沿海的安全,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沿部隊奉命向大小金門島展開炮擊。 ![]() 在這次炮戰(zhàn)當中,有這么一支小分隊格外惹人注意,與其他駐守在福建前沿的解放軍戰(zhàn)士不同,這支小分隊操著一口濃重的北方口音,是從大連一路南下來支援福建的海軍戰(zhàn)士。 在金門炮戰(zhàn)爆發(fā)60多年之后,這支小分隊中的其中一位老兵寫了一篇回憶錄,以自己的視角向大家講述了當年的故事。 在這篇回憶錄中他還講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天夜里,敵機在解放軍的陣地上投下了18口大箱子,他們打開一開竟然都是紅燒肉罐頭,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老兵張延順的記憶,來回顧一下那段難以忘懷的歷史。 ![]() 1955年底,當時的中國海軍與空軍都還屬于特種兵,正在山東聊城二中上學的張延順在學校的布告欄看到了國家征集特種兵的通知,滿腔報國熱血的張延順二話不說就找到征兵處填寫了報名表。 1956年正月初六,張延順接到了入伍的通知書,他興高采烈地來到兵營報道,當時對于兵種還沒有進行分配,都是統(tǒng)一分發(fā)了陸軍的軍裝。 在入伍后不久,一位海軍軍官來到了聊城接新兵,他將張延順編入了海軍部隊,并且給了他新的海軍軍裝,至此張延順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海軍戰(zhàn)士。 ![]() 就在換裝僅僅三天之后,張延順和其他被編入海軍的新兵們一起,告別親人和家鄉(xiāng),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們先是乘坐軍車抵達了濟南火車站,然后乘坐拉貨用的悶罐車經過兩天兩夜的行程,來到了目的地:旅順口海軍基地。 由于當時海軍屬于特種兵,他們的服役時間要比陸軍長多2年,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與訓練。 對于當時的海軍新兵來說,條件是格外艱苦的,因為旅順海軍基地分配給新兵訓練的地址上,只有兩座蘇軍撤離時留下的兩座大樓,而新兵足足有好幾百人,根本不夠他們住的,何況還要學習。 因此,張延順入伍之后的第一個任務不是學習,而是蓋房子,他們自己上山打石頭,自己建房子,終于在半年之后,一排排嶄新的宿舍與教室出現在原來的空地上。 有了休息與學習的地方,張延順也開始了學習之旅,他先是學會了怎么使用海岸炮指揮儀,然后又學習了航海、通信和機電,在學成之后張延順與十幾個新兵一起被分配到了大連海軍鐵道炮團。 ![]() 在大連駐守了一年之后,張延順突然接到了上級的通知,原來他和十幾位戰(zhàn)友一起被調往了東海艦隊。 張延順與戰(zhàn)友們立刻連夜收拾行裝,第二天他們坐上了直達上海的商船,他們在海上顛簸了整整兩天,終于登上了黃浦江碼頭。 在登岸之后,他們馬不停蹄地前往上海司令部報道,接待的人考慮到他們一路辛苦,于是讓他們先在招待所休息一陣子。 張延順與戰(zhàn)友們都是北方人,這是他們第一次來上海,所以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那樣的新鮮,在招待所休息的那幾天,他們幾乎走遍了上海所有繁華的地方。 在短暫的休息之后,司令部給他們下達了新的命令,讓他們去福建前線的廈門水警岸炮團執(zhí)行任務,于是他們又坐上了前往廈門的火車。 兩天后,張延順一行人抵達了廈門火車站,他們一下火車就迫不及待地往水警岸炮團的司令部急行軍,他們一路上越跑越熱,很快就變得汗流浹背。 原來,廈門的氣候與上海不同,雖然還是春天但溫度早就很高了,當地的居民都穿上了短袖,可是他們還穿著棉襖,外面披著羊皮大衣。他們穿成這樣在街上跑,很快就成為了行人們注視的焦點。 可是張延順他們并沒有帶來替換的衣服,只好頂著炎熱與行人好奇的目光,一路狂奔到了司令部。 在交接完之后,張延順的這支小分隊被分配至了44營160連。 160連駐守在福建沿海的最前線,正對著國民黨軍駐守的東碇島,北面則是大小金門島。 ![]() 1958年8月,臺灣海峽的局勢分外緊張,張延順所在的前沿觀察哨都被緊急加上了蓋,周圍都加上了一米多厚的沙土,彈藥一批一批地往炮兵陣地上運,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開戰(zhàn)前的緊張。 8月23日下午5點,張延順突然聽到急促的戰(zhàn)斗警報,他立刻來到自己的崗位待命,他是指揮儀手,負責傳遞指揮員的戰(zhàn)斗命令。 下午5點30分,張延順的耳機里傳出指揮員的命令:“戰(zhàn)斗開始,目標金門島料羅灣,戰(zhàn)斗裝藥爆破彈,射速10秒!” 張延順準確無誤地傳遞了指揮員的命令,隨著耳機里傳出“放”的聲音時,張延順也大聲地喊道:“放!” 隨著這一聲令下,福建前沿陣地萬炮齊鳴,大小金門島的國民黨陣地瞬間變成一片火海。 ![]() 解放軍的炮火持續(xù)地對金門島轟炸,只要是靠近金門島的敵方艦船根本沒法靠近,他們的物資也無法送到島上,沒有辦法的國民黨軍只好使用運輸機往金門島上空投物資。 在炮戰(zhàn)發(fā)生后的一天夜里,臺灣方向突然飛來了一架運輸機,它直接飛向了張延順所在的陣地,然后投下了一個東西。 駐守在陣地上的高射炮部隊觀察到了這一情況,立刻向敵機開火,敵機駕駛員這才意識到自己是飛錯了地方,轉頭就走。 戰(zhàn)士們看著天上有個降落傘落下了,趕緊過去觀察,結果發(fā)現是投下了18口箱子,打開一看都是紅燒肉罐頭。 ![]() 在經過醫(yī)生化驗之后,這些罐頭都是無毒的,然后營長將這18箱紅燒肉罐頭分發(fā)了下去,每兩人一罐,戰(zhàn)士們好好地改善了一次生活。 張延順所在的連隊在金門炮戰(zhàn)中擊退了好幾次國民黨的艦艇,擊傷“中”字號軍艦、繳獲一輛水陸兩用戰(zhàn)車,他們也因此被榮記集體三等功一次。福州軍區(qū)的司令員韓先楚和海軍司令員蕭勁光都來到他們的連隊進行了視察和慰問。 張延順在福建前線一直干到了退役,然后回到了山東聊城,這段從軍經歷令他一生難忘,于是在60年后寫下了回憶錄與大家分享。 參考資料:《我所經歷的金門炮戰(zhàn)》·張延順 |
|
|
來自: Loading69 > 《對臺戰(zhàn)斗/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