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29.2022  ▽ ▽ 對于季節(jié)的感知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方式,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城市里,花開花謝的過程讓時間的流逝歷歷在目?;蛟S這也是爺爺奶奶每年都要去三亞過冬的原因吧,花開不敗的愿望總能找到它實現(xiàn)的地方。 如果將季節(jié)擬人,那么春夏則毋庸置疑是活力滿滿的少男少女,而冬日則讓人聯(lián)想到銀發(fā)老人,那么秋天則變成了一個人最成熟的樣子,是年過不惑,精力和狀態(tài)都達(dá)到頂峰后即將有所跨越的年紀(jì)。雖然時代的浪潮將人們的審美帶入低幼化,但深秋般的年紀(jì)卻仍是我認(rèn)為的最好時期。與林黛玉喜歡殘荷枯枝有共通之處,我深愛秋天的妥協(xié)與接納。 一片葉懸于枝頭的時間有限,這句話在春天來看是失落,在夏天來讀是遺憾,可偏偏到了秋天,臨近凋零或已經(jīng)凋零的境地卻讓這份有限的生命感變得格外有力。想來世間的恩怨與爭奪不過是一場旺盛的空虛,如此只剩蓬勃的秋季灑脫自得了。  盛極而衰的道理我們都聽過,卻又難以割舍繁盛的誘惑,這其中走向衰敗的那一點在哪里呢?那個支撐著繁華不倒的受力點又有怎樣的極限呢?這些疑惑都需要試探,然而說到試探就必然會有風(fēng)險,可世人不缺少迎難而上的勇氣,談及利益,我們總是對險境不屑一顧。如此,秋天的意義才真正顯露出來,不在于萬物凋零的頹敗,不在于萬念俱灰的倒戈,而是我們終其一生終于體會到的繁盛之極,那個支點也終于被我們找到了。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吧,每到秋天人們總是感覺身上懶懶的,我想這種懶散的來源就是欲望的泛濫吧。近來關(guān)于欲望的最明顯體驗就是食欲的溢滿,我總是以嘴巴的空虛給自己解圍,意思是口舌閑置,迫于尋找香氣濃郁的刺激。于是這樣一番景致便應(yīng)運而生了,我坐在窗邊倚著婆娑葉影,疏風(fēng)紅英,大快朵頤。食物的香氣像是能誘發(fā)一個人的感慨,而這時的感悟也多半是“活著真好”之類的感恩。想來也對,深秋萬物即將離場,曲終人散的傷感畢竟需要一席晚宴來送別青春。晚宴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都是杯盤狼藉前的宣泄,而這種釋放也是此秋最難以回避的主題。  落葉滿地是秋風(fēng)的宣泄,蕭條藤蔓暗中奏響了別離的笙簫,當(dāng)寒冷以各種方式急不可耐地造訪城市時,尋求溫暖的人們下意識地就將逃離的戲碼上演了起來。人群逃離了陰霾,意味著樹木的存在不再是遮蔭,因此那些翠綠也稀釋了,剩下枯枝支撐著蒼茫天空,好讓那些陽光透進(jìn)世間溫暖人們。這般如此,殘破的不只是蕭蕭落木,而是天下蕓蕓本來的行路。 盡管如此,我眼中的秋天依然是溫柔的,是挽留大過哀怨的送別,是晚風(fēng)一過不再留戀的巨海。 春天易失色,秋色卻盛宴連綿,那些紛擾如蟲鳴的人潮涌動,終于在深秋即將離場的季節(jié)里走向了莫大的寂靜。從土壤孕育的生命即將返回土壤,謙遜的體面是這份寒冷中難以摧殘的倔強。眼下的秋色里,我想問候的人事物很多,想著離席的悵然,心底卻依舊熱愛冷酷的落日。我想這就是秋天迷人的地方吧,因為萬物的離場讓我們紛紛意識到了短暫的時光里,相聚是值得感恩的,疏離是逃不掉的結(jié)局,可越是臨期,內(nèi)心的留戀與熱愛就越是強烈,仿佛回望一生時,萬般景色都從那一聲干裂的啼哭再次開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