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邦的兩位夫人——呂雉和戚夫人,兩個女人的戰(zhàn)爭,至今都讓人津津樂道。呂雉是原配,戚夫人是寵妾,借著劉邦的寵愛,戚夫人很早就攛掇劉邦易儲。 劉邦想易儲之事,歷史上有記載,而且他也醞釀了很久。
第一次,劉邦在朝堂之上,提出廢黜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遭到大臣的強烈反對。 《前漢紀(jì)》中記載:十年八月,令諸侯王皆立太上皇廟于國都。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群臣爭之,不能得已。御史大夫周昌固爭之,上前問其狀。 可見這件事情,發(fā)生在高祖十年。 第二次,高祖12年,也就是公元前195年,劉邦平定黥布回轉(zhuǎn)長安,“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呂雉讓張良請,四皓出山赴宴,杯酒之間讓劉邦回心轉(zhuǎn)意。 那么問題就來了,“商山四皓”到底是什么人物,能讓劉邦打消換太子之心!
我們要從漢朝的社會的境況說起。 劉邦能在楚漢之爭取勝,最主要的力量就是拉攏了一大批反楚聯(lián)盟。項羽戰(zhàn)敗,劉邦稱帝,分封了眾多的諸侯,還有七個異姓王。這些勢力,雄踞一方,有很強的獨立性,嚴(yán)重地影響到了中央集權(quán)。 劉邦一直自詡是馬上皇帝,大封諸侯也是以軍功為主且,諸侯叛亂,一直持續(xù)到劉邦在位的晚年。 因此,歷史上出現(xiàn)了劉邦剪滅異姓王的一幕。 晚年,劉邦意識到,此時的自己,已經(jīng)不知諸侯,而是天下之主,治國方式必須有所改變。因此,在剪滅異姓王的最后階段,也開始采用“修祀六國”“封樂毅之后”的政治軟手段。也標(biāo)志著,劉邦的統(tǒng)治逐漸從武向文開始過渡。 既然決定以文治天下,就要引進(jìn)飽學(xué)之士,比如陸賈,叔孫通,而“商山四皓”,也是這批人中的佼佼者。
首先,四皓都是長者,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妒酚洝分杏涊d:“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 從這里可以看出,四人比較年長,可以說是劉邦父輩的人物,親身經(jīng)歷了秦滅六國,二世滅亡,楚漢之爭等重大的歷史變故。 另外,這四個人通曉政事,知識淵博。平叛淮南王之時,劉邦生病,想讓太子帶兵平亂。四人直接勸解到,太子帶兵有弊無利,無功便會惹火上身,進(jìn)退兩難。并且淮南王是與劉邦爭雄的人物,太子根本不是對手。 第三,四人都是秦地士子中的代表人物。四人并非來自一個地區(qū),籍貫也不相同,卻能“當(dāng)秦之世,避而入商洛深山”,很有可能四人曾入仕秦朝,后來被迫隱居深山之中。 劉邦想要廢太子,主要是依據(jù)個人的喜愛,對少妻幼子的寵愛,也有一部分對劉盈的失望。晚年,作為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重病之時,仍想垂死一搏,護(hù)佑戚夫人母子。
他聽信讒言,認(rèn)為呂后的妹夫樊噲,會對劉如意母子不利,出兵征討。 太傅叔孫通,以古鑒今的死諫之下,又敷衍搪塞。 就在劉邦彷徨之時,四皓以太子門客的身份出現(xiàn),直接讓劉邦的心理天平發(fā)生了改變。 要知道,劉邦晚年用文治國,四皓是秦的代表人物,一直想聘請四人,一直未如愿。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太子卻做到了。 酒宴之上,四皓勸酒,讓劉邦對太子的能力發(fā)生了改觀乃至認(rèn)可。 最終,戚夫人得到的答復(fù)是:羽翼已成,難動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