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氧氣是個地鐵  普世認知中的“崇拜”,一般相關對象都是大人物,屬于受眾廣泛,行為單向的情懷寄托。崇拜的原因也能歸納,基本就是大人物完成的壯舉具有征服屬性,或者他們釋放的人格魅力滿足個體對于完美的一切想象。崇拜一旦建立,就很難被打破,但也有信仰崩塌這回事。這樣普遍的崇拜可以不需要成本,這本身也可以被視為有性價比的便捷解壓方式。作為普通人肯定存在大量利益相關者無法滿足的心理需求,有些也不是靠任何物質(zhì)能解決的,因此需要現(xiàn)實的靈魂導師,所以崇拜因此誕生。崇拜相當于設置一個偉大的目標,以此完成生活上的質(zhì)變。崇拜的誕生并不復雜,瞬間就可能確定一輩子。我們的偶像都是來得快,就永遠不會消失了,除非塌房這樣的不可抗因素?;ヂ?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大爆炸決定個體的精神需求是豐富的,所以偶像來源的領域整體隨機。年輕時追星基本定格在潮流范上,運動或者娛樂最有市場。但我們也會讀書,所以歷史名人同樣有大量支持者。從這里可以看出崇拜的某些性質(zhì),就是極致單向。不需要可能也不可能讓對方知道我們的存在,畢竟有些偶像已經(jīng)死去幾千年,甚至只是傳說中的人物。只要情懷被激活,有深刻印象,崇拜關系就可以成立。崇拜既能提供積極導向,比如偶像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有無數(shù)案例可以說明,偶像本身就是因為追星走成為被追星的偶像的。當然必須結合自身優(yōu)勢和有利的大背景,才能兌現(xiàn)成為現(xiàn)實。可是偶像的力量也是雙刃劍,如果內(nèi)心極端或者只剩下空虛,就可能把自己過分代入偶像的人設中,于是迫不及待要毀滅所有反對言論,這在發(fā)聲途徑太廉價的加持下容易變成網(wǎng)絡暴力。以上只是崇拜最膚淺或者最經(jīng)濟的模式,崇拜可能是歷史上最忠誠的情感,大概還超過愛情。因為一個人可能換好幾個伴侶,卻一輩子只專注崇拜某個名人。既然愛情是盲目的,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本身作為“西施”就足夠吸引大量支持者跟蹤關注的偶像們造成的崇拜,就讓人一定程度上失去理智了。在追星這方面,有這個愛好的人花錢和付出精力會超過自己的其他領域。崇拜還能更廣義。首先就是興趣愛好也可以被視為崇拜,收藏就是另一個版本的追星。玩物喪志,有這么一說,玩物壯志同樣存在。崇拜和收藏的本質(zhì)是相同的,都是對某些載體賦予超額的關照和喜歡,或者愛。崇拜的終極目標是得到更多,跟偶像見面、合影和要簽名,這是追星者的三部曲。崇拜還有另一個模式,跟普通人有關。普通人也能被崇拜,比如小時候可能會崇拜父母或者學霸。還有一種崇拜可以視為愛情的變異。你會崇拜你喜歡卻追不到的人,她就像偶像那樣偉岸。印象中金庸寫過這樣的兩個組合——段譽因為崇拜神仙姐姐喜歡王語嫣,郭襄崇拜有了小龍女的楊過一輩子的生活都有他。普通人的崇拜大概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我們受限于現(xiàn)實不可能永遠都知道別人的最新動態(tài)。此處,點到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