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生物谷 2022-10-21 12:39 首個《中老年常見疼痛防治認知調研報告》公布,56.6%中老年人“痛上加痛”,但預防意識不足半數 二十大報告當中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zhàn)略。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顯現,疼痛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問題。疼痛是一種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不 愉快的感覺和情緒情感體驗,或與此相似的經歷。 值此“中國鎮(zhèn)痛周”,為進一步提高人們對疼痛的認識以及對及時防治疼痛的必要性的科學意識,10月19日,由中國老年保健協(xié)會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 | 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作為媒體支持,公布了首個《中老年常見疼痛防治認知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該調研共有2697名5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參與,那么,公眾對疼痛防治究竟持何種態(tài)度?讓我們看看本次的調研數據。 痛被低估,56.6%中老年人“痛上加痛” 疼痛是一種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不 愉快的感覺和情緒情感體驗,或與此相似的經歷。當前,我國疼痛患者遠超3億人,且正以每年 1000 萬至 2000 萬的速度增長。然而,疼痛不單單是一種病癥,還是一種疾病。長期慢性疼痛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削弱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嚴重者甚至致殘或者死亡。 中國老年保健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俞華女士強調:“《“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guī)劃》也提到提高老年人主動健康能力、遵循生命質量至上的原則。疼痛的背后是人們對待生活質量的選擇。我們希望提高公眾對疼痛管理和預防的認知度、行動力,讓中老年人有質量、有尊嚴地生活,更好地實現健康中國夢。” “醫(yī)學,是隨著人類痛苦的最初表達和減輕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誕生的。”中日友好醫(yī)院疼痛科主任、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疼痛科醫(yī)師分會會長樊碧發(fā)教授分享道:“長期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療,會非常影響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tài)。以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為例,其疼痛涵蓋了大部分神經病理疼痛的表現,例如刀割一樣疼痛、針刺一樣疼痛、麻木痛等。有被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折磨十年的患者,他形容永遠有一只黑洞洞的槍口對著腦門。還有一些癌癥患者也經常告訴我,他不怕死、但怕疼。” 此次調研結果顯示,中老年人認為常見疼痛排名前四的有:骨骼肌肉疼痛(頸椎、腰背、椎間盤等)(占比80.4%)、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帶來的疼痛(占比53.1%)、頭部/頜面部疼痛(占比48.4%)、帶狀皰疹相關性疼痛(占比40%)。 
 但面對疼痛,中老年人的認知和經歷存在較大差距,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編委、21世紀經濟報道編委韓瑞蕓女士總結道:“中老年人普遍低估了疼痛的嚴重程度,帶狀皰疹相關性疼痛、牙疼、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在中老年人認知和實際經歷的疼痛程度評級中,差距排名前三,分別為19.6%、16.7%、11.7%; 56.6%中老年人普遍患有至少2種常見疼痛;疼痛發(fā)生后,近半數(48.4%)的中老年人選擇忍痛,且年齡越大,會有更多人選擇忍痛。” 此外,一些患者甚至因為不正確的疾病管理和預防認知,導致多種疾病進展加重。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yī)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市疼痛治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程灝教授講述了一個典型故事:“一位退休后的患者,心臟不太好,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后,需長期服用抗凝藥,身體較弱,一次小長假后得了帶狀皰疹,當地醫(yī)生給他開了常見止痛藥效果不好,他便擅自加大藥量,不到一周,不僅疼痛沒有控制住,還發(fā)生了嚴重的胃出血。所以,我們呼吁公眾平時能夠多知曉一些疾病管理和預防的知識,正確認知疼痛、重視疼痛,出現疼痛,及時前往疼痛科治療,謹遵醫(yī)囑,從而減輕疼痛,提高生存質量,維護生命的尊嚴。” 越拖越痛,53.1%的中老年人拖延就醫(yī)超過3天 疼痛有輕有重,有些人在疼痛時會選擇忍耐。殊不知,痛有可能是身體給你發(fā)出的預警信號。疼痛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伴隨癥狀,如高血壓繼發(fā)的頭痛、分娩痛等,也可以是疾病——疼痛性疾病,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慢性腰背痛等。急性疼痛多是某些疾病的癥狀,而慢性疼痛大多數是一種疾病狀態(tài)。 在此次調查中,疼痛發(fā)生后,48.4%的中老年人選擇忍耐,且年齡越大,忍痛比例越高。具體而言,7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忍痛超過3天以上的占比達到58.6%。中老年拖延就醫(yī)時間超3天占53.1%,選擇3天內就醫(yī),60%治療后基本不影響正常生活,而3天后甚至更長時間就醫(yī),則有難治愈的趨勢。 
 韓瑞蕓女士強調,“拖、輾轉多個科室、很難完全治愈,成為目前具有疼痛困擾的中老年人群常態(tài)。67.5%的中老年需要輾轉至少2個科室就醫(yī),拖得越久,確診越難。大多數(95.4%)中老年人就診后疼痛問題無法完全治愈,45.5%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仍受疼痛影響。最后,被動疼痛不如主動管理和預防,但在這方面,中老年常見疼痛的預防意識不足半數。” 
 “越拖越痛,找不對科室”在社區(qū)中老年疼痛患者中非常典型,對此,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yī)院月壇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全科醫(yī)生李肖肖、劉卡麗分享了2個故事。李肖肖醫(yī)生介紹了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十多年都沒有規(guī)范治療,導致手麻腳麻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癥狀,仍未重視,直到現在也只是領取大量止痛藥度日,每天的疼痛像刀割、雷擊、燒灼,夜晚因劇痛而哭泣。劉卡麗醫(yī)生分享了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有天突然感覺胸痛,輾轉消化科、呼吸科、心內科也沒有查出病因,之后疼痛加劇,出現紅色斑丘疹、皰疹,越來越多,才確診為帶狀皰疹。 預防意識不足50%,倡議盡早行動預防 隨著我們國家老齡化形勢的加劇,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guī)劃里面也明確強調,要通過各種預防措施來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因此,提前管理和預防疼痛非常重要,睡眠充足、規(guī)律運動、保持愉悅等可以預防相關疾病。 然而,在此次調研中,中老年常見疼痛的預防意識不足半數,以預防信心度第一的帶狀皰疹為例,疫苗猶豫現象仍待解決,僅有13.1%的中老年認為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常見疼痛。 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功能逐漸下降,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愈發(fā)的嚴重。即使身體健康,中老年50歲后患帶狀皰疹風險仍然會增加。除了接種疫苗外,在預防帶狀皰疹的方法,包括基礎抵抗力,清淡飲食/均衡飲食,適度鍛煉。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yī)院月壇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教授、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全科醫(yī)師分會名譽會長杜雪平教授在基層醫(yī)院工作了20余年,她總結道:“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器官功能逐步衰減,免疫力有所降低,加之多數老年人合并慢性病等基礎疾病,罹患流感、肺炎、帶狀皰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罹患感染性疾病后也會加重基礎性疾病,導致疾病治療更加復雜,疾病引發(fā)的疼痛更加難治愈。在中老年人常見疼痛疾病中,以帶狀皰疹所引發(fā)的神經痛為例,除了上述常規(guī)預防方式外,接種疫苗是特異性預防帶狀皰疹的有效措施。我們希望通過鎮(zhèn)痛周的科普,使公眾正確認識疼痛,及早治療,及早預防,及早獲益。同時,我們將繼續(xù)聯(lián)合多方,積極響應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共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參考資料 1, Marra F, Parhar K, Huang B,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erpeszoster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J]. Open Forum InfectDis, 2020, 7(1):ofaa005. DOI: 10.1093/ofid/ofaa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