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里,奶奶還活著,還是那么慈祥,一副笑盈盈的樣子。我說:“奶奶,你怎么又回來了?”奶奶說:“我不放心你,回來看看。”說完,邊擦腳邊看著我說:“今晚,你跟我睡吧?” 三年前,奶奶在爺爺走后的第十個年頭離開我們,走的時候是冬天,很冷…… 奶奶結(jié)婚的年代是比較傳統(tǒng)的,甚至可以說是封閉的,保守到她和爺爺結(jié)婚后才知道,爺爺大她六歲,當(dāng)時按照客家人的說法,相隔3、6、9不好。 奶奶一直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生活條件差時,她基本上是弄到什么口糧就吃什么,五谷雜糧是主食,白菜蘿卜是主菜,后來生活條件好了,吃個雞蛋,弄點白米飯,包頓餃子就算奢侈了,無論在哪個兒女家,她從來沒有挑過食,一生最愛吃的也只是薄荷糖。 奶奶非常樂善好施,每次遇到討飯的,即使自己緊緊褲腰帶,也要接濟別人。為此,他常叮囑兒孫們:“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留名?!彼€語重心長地盯矚晚輩:“過日子,男人就像耙兒,女人就像籠兒,不怕那耙兒沒齒兒,就怕那籠兒沒底兒。”多少年過去了,兒媳孫媳們都不曾忘記她的這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并身體力行著她的諄諄教導(dǎo)。奶奶含辛茹苦一輩子,卻從沒連累過孩子們,直到去世前幾個月,她生活上還基本能夠自理,即使是去世的當(dāng)天晚上,也不肯在床上大小便。 奶奶的一生樂觀向上,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并以此激勵著子女們奮發(fā)向上。在她的生命歷程中,從來沒有與別人紅過臉。每天她都樂觀地對待生活,且小戲不斷,空暇之時,她就不厭其煩地給兒孫們念行善報國的詩經(jīng)。 奶奶的衣服,大多都是舊的,但是洗得很干凈——都是她自己手洗,不用洗衣機,不讓我們幫她洗。 奶奶幾乎不買菜,都是自己種,吃不完就給我們吃,跟鄰居們分享。每年,都會吃到奶奶院子里的青瓜,很甜。 自從參加工作,尤其是成家以后,再也不能像小時候那樣經(jīng)常能見到奶奶。但等我的孩子大了一些,節(jié)假日我會帶孩子們?nèi)ツ棠碳遥瑤退驋咴鹤?,洗衣服,收拾房間,奶奶很是歡喜。 奶奶走了幾年了,我愛我的奶奶,永遠(yuǎn)! 圖文無關(guān),文章配圖來源:拍攝作者 授權(quán)發(fā)布。 編輯:柳馨夢;校對:林詩晴; 策劃:黃健峰;責(zé)編:廖秋香;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劉薇嬍,廣東省梅州市人,現(xiàn)居廣東省廣州市,文學(xué)愛好者。喜歡小說、散文、詩歌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