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們中醫(yī)臨床用的桑葉,皆用晚秋至初冬經(jīng)霜后采收的桑葉,稱之為“霜桑葉”或“冬桑葉”。因得霜侵,其性寒,能治風(fēng)熱感冒、肺部郁熱、肝經(jīng)有熱諸證?,F(xiàn)已進(jìn)入深秋,燥氣來襲,不少人容易出現(xiàn)眼睛干澀不適的表現(xiàn)。除了減少看手機(jī)、電腦,多在戶外運動之外,還可考慮內(nèi)服中藥調(diào)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治勞熱咳嗽,且明目、長發(fā).....”故桑葉早在古代,就已用作泡茶或入藥。此時節(jié),我們可取冬桑葉15~20克,開水泡代茶飲,日1劑??上扔瞄_水泡30分鐘,候溫隨意飲用,可加開水三四次。再者,桑葉水還可以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引起的各種眼底病變,也治近視及缺乏維生素A引起的兩目干澀、視物昏花等。另外,冬桑葉有明顯止汗作用,自汗和盜汗都可以。我的用法是:取冬桑葉適量,研極細(xì)末,每次3~5克,日兩次,溫水或米湯沖服。其中以小米湯沖服效果更好。亦常在辨證方的基礎(chǔ)上,加冬桑葉20余克。不管是自汗還是盜汗,冬桑葉皆有顯效。而且可以有效緩解女性更年期出虛汗癥狀。雖然霜打桑葉功效較鮮桑葉好,但也并不是人人都適合,因為桑葉性寒,所以寒性體質(zhì)人群不宜多服用桑葉;而且桑葉還具有止血的作用,所以經(jīng)期女性不宜服用桑葉,孕婦也要慎用。
?【二】到深秋季節(jié),草木感秋氣后其葉變黃或凋零,即內(nèi)涵金氣,色黃或暗,而失其綠色。桑樹也一樣,從此不再生長,準(zhǔn)備落葉了!這時天地之氣呈收斂下行之勢,桑葉這味藥材的氣也跟著天地而變化,有了肅降之氣,性涼,與此同時,桑葉味道也變化了,味苦甘,質(zhì)潤。我們把經(jīng)霜之后采摘的桑葉,叫“霜桑葉”,歸肺、肝經(jīng)。有散風(fēng)熱,清肺燥,療目疾,涼血,止渴,止汗的功效。相比而言,秋天的桑葉得霜氣而后方能收斂,而春時的桑葉當(dāng)無收斂之性。所以說,若用于治療崩漏、帶下、脫肛諸病,必須要用“霜桑葉”。另外,桑葉有明顯下降的作用,所以對于老年人的腸燥津枯,排便不出,可以經(jīng)常服用芝麻醬,并加點桑葉粉,不單大便通暢,而且在古籍上講,桑葉同黑芝麻制丸久服,須發(fā)不白,不老延年!補充一點,在秋季總有很多小孩子莫名其妙地流鼻血,問我該怎么辦?我告訴他們家長個最簡單的辦法,用霜桑葉10~20g,煎水給孩子服下,鼻血很快就能止住了,而且還不容易復(fù)發(fā)。?【三】按照中醫(yī)的理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晚秋時節(jié),天地氣收,大氣斂降,桑葉的生命力處于一個交接點,生命力達(dá)到頂峰,既不老也不嫩,過了該時期就凋落了,反而影響藥材質(zhì)量。此時桑葉清熱、潤肺的作用就變得更佳溫和,再加上秋天五行屬金,肺五行也屬金,也就是說霜打的桑葉潤肺降肺氣最好。霜打過的桑葉性寒味甘,具有潤肺燥濕、疏散風(fēng)熱的作用??捎糜谥委燂L(fēng)熱感冒、溫病初起等,臨床表現(xiàn)為頭痛、頭目眩暈、頭重腳輕、煩躁易怒、多汗等癥狀。有上述癥狀者,可用桑葉熬粥,方簡效佳。具體方法如下:取桑葉1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桑葉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再告訴大家一個養(yǎng)肝明目的食療方——桑葉枸杞豬肝湯。其做法如下:先把桑葉、枸杞子放進(jìn)鍋,加入清水,武火煲沸改中火滾約15分鐘,加入豬肝滾至熟,調(diào)入適量鹽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