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2009年10月1日,建國六十周年的國慶大典上,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駛著國產(chǎn)的飛機,飛過天安門廣場的上空。從矯健的飛行軌跡,根本看不出駕駛座上的是女飛行員。
這是我國空軍培養(yǎng)出來的第九批女飛行員,想起她們的前輩,第一批空軍女飛行員的誕生,過五關斬六將,開創(chuàng)性艱難。 新中國后,我們國家有了第一批女拖拉機手,第一批女火車司機手,卻還沒有第一批女飛行員。雖然新中國成立后,女性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但對于女人上天這件事,沒有多少人留意。這件事,有個人不但上了心,還對周恩來建議:“我們應該要培養(yǎng)第一批女飛行員了?!?/p> 這個人,就是鄧穎超,當時的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
在1949年3月的中國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鄧穎超當選為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擔當著推動新中國婦女運動的重任。所以,鄧穎超的想法是,既然已經(jīng)男女平等了,那么婦女也應該撐起半邊天,在藍天上空翱翔。 這一超前想法,得到了周總理的肯定和支持,他覺得鄧穎超提的建議很好,只有有了女飛行員,才真正體現(xiàn)婦女半邊天的重要性。于是,周總理趁機向毛主席提出了這個想法。毛主席聽了,沉思后點點頭,表示同意,當即作出批示。 不過,毛主席隨后意味深長地說:“不要培養(yǎng)成演員,而是要培養(yǎng)成人民的飛行員?!?/p>
收到毛主席的批示,時任空軍司令的劉亞樓,開始著手準備第一批空軍女飛行員的工作。 02 伍竹笛,1933年出生于廣州,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和幾個哥哥一樣,從小熱愛體育,膽子特別大。17歲那年,伍竹笛就讀于廣東省立執(zhí)信女中,高中還沒畢業(yè),聽到國家抗美援朝的號召,她馬上報名參軍,成為中南預科總隊的一名女兵。
伍竹笛 和伍竹笛一起入伍的,還有她的同學兼好友,秦桂芳。她和伍竹笛同歲,也是廣州人,一起在廣東省立執(zhí)信女中上學,同一年級但不同班。初二時,秦桂芳隨家人去了香港,隨后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地下青年團。伍竹笛繼續(xù)留在執(zhí)信讀高中,也加入了廣州的地下學聯(lián),積極參與廣州解放前后的宣傳活動。 廣州解放三年后,秦桂芳回到了廣州,回到執(zhí)信繼續(xù)讀高三,恰好與伍竹笛同班,還是前后桌。兩位年輕姑娘,性格相似,理想一致,十分友好。兩人都熱愛體育,是學校女子籃球隊的主力,一個打左前鋒,一個攻右前鋒,配合默契,被人稱為“霹靂雙嬌”。
秦桂芳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毛主席深思熟慮后,決定抗美援朝,以中國志愿軍的名義,幫助鄰邦兄弟姐妹。時任廣州市長的葉劍英,在越秀山體育場上,號召廣大知識青年踴躍參軍參戰(zhàn),報效祖國,保衛(wèi)和平。 激揚豪邁的氣氛,感染著兩位熱血澎湃的姑娘,她們有著同樣的報國理想,特別是秦桂芳,日軍的侵華戰(zhàn)爭,給她的童年留下痛苦和仇恨的回憶。于是,兩位高考在即的姑娘,根本沒有和家人商量,就立刻報名參軍了。 巧合的是,兩人一同被分配到中南預科的同一個班,繼續(xù)成為同班同學。不到一年,兩人一起被選為新中國第一批空軍女飛行員備選人員,在進入黑龍江牡丹江航校學習了不到一年時間后,又突然接到一項緊急通知,參加一項更為嚴格的訓練:1952年“三八婦女節(jié)”當天,駕駛飛機飛過天安門廣場,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國女飛行員的風采。
新中國女飛行員 這是一項光榮的任務,誰不想成為載入新中國史冊的女性呢? 03 1951年新年剛過,一輛老式的火車,載著一批身著列寧式女軍裝的姑娘,向著首都北京出發(fā),她們中的一些人,即將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空軍女飛行員。 這些姑娘,是從中南預科總隊總隊和華東軍區(qū)大學,挑選出來的55名女學員,其中包括伍竹笛和秦桂芳。 成為女飛行員,不是簡單的一件事,雖然姑娘們都體格完美膽大心細,但橫在她們面前的第一道防線,居然是劉亞樓的“戀愛禁令”:五年之內(nèi)不能談戀愛,有對象的要斷掉,如果沒有這個決心,就不要去航校了。 20歲左右的大姑娘,正是談婚論嫁的黃金年華,而且一部分人已經(jīng)有了對象,對于這個奇怪的要求,55個姑娘頓時炸了鍋,嘰嘰喳喳討論起來。
1952年3月8日,朱德、蕭華、劉亞樓、鄧穎超等在北京看飛行表演后和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合影 姑娘們的反應,早在劉亞樓意料之中,他并非無情之人,只是時間緊任務重,只能出此下策,讓學員們一心投入訓練。于是,他接著說:“毛主席和黨中央,對你們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不想培養(yǎng)演員,你們要投入比男學員更多的時間,把所有精力投入進去,才有可能成為我們新中國的第一批女飛行員,為全國婦女做新榜樣。等你們飛出來了,不愁找不到好對象。我們的男空軍全是一等一的好男兒,到時真找不到對象的,我包了?!?/p> 話音剛落,姑娘們?nèi)技で榕炫龋己爸骸盀樽鎳瞰I一生,不談戀愛不結(jié)婚?!睘榱苏湎C會,她們通過書面形式,向劉亞樓遞交了書面保證書,大都表明決心:“保證五年內(nèi)不談戀愛不結(jié)婚,為祖國國防事業(yè)奉獻自己,包括生命”。 伍竹笛也寫下保證書,卻被退了回來,因為她寫到:“為了飛行事業(yè),保證一輩子不談戀愛不結(jié)婚。”組織答復:保證五年就行了,不許保證多了,誰讓你一輩子不戀愛不結(jié)婚了。
伍竹笛 經(jīng)過一個月的政審和體檢,來自北京的55名學員,只有14名順利過關。她們分別于1951年的1月和3月,進入牡丹江的第七航空學校學習。 04 進入航空學校后,女學員們要先學習飛行理論知識,知道飛機是怎么飛起來的,才能駕駛好飛機。這些飛行理論課程包括:空氣動力學、氣象學、領航學、飛機構(gòu)造、發(fā)動機原理與構(gòu)造、特設設備理論等。 這些枯燥的物理知識,讓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女學員們吃盡苦頭,她們沒想到第二關比第一關難多了,有些簡直是天書??伤齻兪终湎н@次機會,全都鉚足了勁,一個個都不想落后。 體育成績優(yōu)異的伍竹笛和秦桂芳,幾乎被這些課程難倒,但她們兩互相較勁,宿舍關燈后依然打著手電筒在廁所里看書背書,書上的理論知識,被她們背得爛熟,正所謂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理論知識過關了,第三關就是最關鍵的實操訓練。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物資缺乏,即使是航空學校,也缺乏像樣的學習道具和飛機。沒有地球儀,授課的地理老師就用蘋果代替,用鋼筆在上面畫出七大洲四大洋;沒有足夠的訓練飛機,帶課的教練就把戰(zhàn)場上繳獲的殘機破機,切切鋸鋸,拼裝出一架能上天的飛機。
由于飛機的缺乏,女飛行員的飛行訓練,是和男學員們一起進行的。不僅飛機不足,連飛行課上的通訊設備也沒有,只能靠地面不同顏色的旗子指揮:白旗表示可以著陸,紅旗表示不可以著陸。 為了照顧這些女學員,教練讓人在女學員飛行訓練的機尾綁上紅布條,意思是讓男學員們多多關照。這讓女學員們不樂意了:都已經(jīng)新中國了,男女平等,男人能做到的事,我們女人也一定能做到。 于是,缺乏訓練器材的時候,她們就拿凳子、掃帚練習推擋、進檔,睡覺的時候不斷練習手感和手指控制的靈活度,把每一個動作都刻在腦海里,形成肌肉記憶。 即便如此,很多女學員第一次上飛機體驗飛行時,都被同機陪飛的男學員嘲笑了,因為她們大部分沒飛多久,就已經(jīng)吐得不行了,被男學員們扶著走出駕駛艙。
這也難怪姑娘們,她們體驗飛行用的教練機,不是我們現(xiàn)在坐的大型客機,而是戰(zhàn)場上繳獲的美制PT-19和日制雙發(fā)的99式飛機,不僅飛行速度慢、飛行高度低,遇到氣流時還會劇烈顛簸,還有刺激難聞的燃油味,就是這股燃油味,成了眩暈后的催吐劑。 姑娘們被嘲笑都很不服氣,但她們不是就此認輸?shù)尿溑樱齻兿氲揭粋€辦法:平時把倒有燃油的手帕帶在身上,沒事就拿出來聞一聞,不久就習慣了這股味道。此外,她們除了天天跟著男學員進行籃球、跑步等體能訓練外,還要經(jīng)過另一個特殊的訓練項目:活動滾輪。 活動滾輪項目可以鍛煉飛行員的平衡能力和抗眩暈能力,由此防止發(fā)生嘔吐,這又是難以逾越的另一關。 學員們需要把自己的雙手雙腳固定在活動滾輪上,然后有人轉(zhuǎn)動滾輪,一分鐘內(nèi),順時針轉(zhuǎn)20圈,再逆時針轉(zhuǎn)20圈,下來能保持平衡的人才算合格。
14名女學員全都不服輸,一直加倍練習,練到不吐為止。 過了飛行體驗這一關,終于進入到外場試飛階段,驗證姑娘們學有所成的真正時刻到了。 05 但就在最后這一關,差點讓秦桂芳斷送飛上藍天的機會。 當秦桂芳得知外場試飛的教練有兩名是日本人時,她極不情愿去訓練。 原因很簡單,她比其他人都要痛很日本人,就是因為日軍侵華,當年才讓她離開家人,隨伯父逃難去香港,飽受戰(zhàn)火的折磨。她又是一個剛烈的姑娘,十分抵觸日本人,也想不明白航校為什么要請日本人當她們的教練。 秦桂芳當場就表示不滿:“我以為是高大帥氣的教練,沒想到是又矮又丑的日本鬼子?!逼渌媚飩円查_始討論起來。
中國第一位女機長秦桂芳 校長馬上呵斥:“不想練的,馬上卷鋪蓋走人!” 聽了校長的話,姑娘們?nèi)紘樀貌桓抑?,她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讓她們開飛機。秦桂芳當然不想走人,只得憋著委屈參加訓練。一直名列前矛的她,沒想到在試飛時事故頻出,緣由就是心里的那股氣。 當時教她們飛行的兩名日本空軍教員,一個叫宮田中明,另一個叫長谷川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時,兩人所在的軍隊在由朝鮮逃回日本途中,被東北抗日聯(lián)軍俘獲,經(jīng)過教育改造,兩人參加了東北聯(lián)軍,完成了從戰(zhàn)俘向戰(zhàn)士的轉(zhuǎn)變。1946年,兩人加入東北聯(lián)軍的航空軍校任飛行員,隨后成為航空學校的教員。 兩名教員飛行技術嫻熟,以嚴厲著稱,特別是主任教官長谷川正,對那些飛得好的學員,要求更是苛刻,因為他眉間的一道疤,姑娘們都喊他:“刀疤教官”。
秦桂芳是14名女學員里年紀最小的,她到航校時只有18歲,也是學員里飛得最好的,但她又是脾氣最倔膽子最大的,所以成為了長谷川正“特訓”的對象。 秦桂芳不明就里,以為日本教官針對自己,于是自暴自棄,常常在場上掉鏈子,不是故意拖沓就是故意找茬,徹底和長谷川正杠上了。 這天,秦桂芳試飛結(jié)束后,因為手松開了油門桿,把手隨意搭在了座艙的邊沿上,被長谷正川發(fā)現(xiàn)后,被處罰“停飛”一次。不僅如此,秦桂芳還要寫停飛檢討。想起平時被日本教官的刁難,秦桂芳賭氣不飛了。 可是真的甘心卷鋪蓋走人嗎?在這節(jié)骨眼上,伍竹笛找到了秦桂芳,勸她好好跟長谷川正教聊聊。秦桂芳氣消后,聽從了伍竹笛的勸告,走進了長谷川正的辦公室。
伍竹笛 幾個小時的長談后,秦桂芳知道了長谷川正從戰(zhàn)俘轉(zhuǎn)向戰(zhàn)士的經(jīng)歷,也知道了他眉宇間的傷疤,是他在訓練時走神撞到機上的,如果嚴重一點,可以失明或者致命,所以他才那么嚴厲要求學員。 此后,秦桂芳心里的疙瘩解開了,她專心投入試飛訓練,成為最優(yōu)秀的學員。伍竹笛也不甘落后,因為她們14人當中,只有12人能在明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上,駕駛6架飛機飛過天安門。為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大家都拼命了,但還是有兩名女學員成為了候補。 一位是黃碧云,另一位是武秀梅,在航校,黃碧云是最后一個放單飛的,武秀梅是在改裝訓練中,掌握技術最慢的。雖然兩人不能參加飛行任務,但兩人后來都是十分出色的女飛行員。武秀梅更是創(chuàng)造了長達3865小時的飛行記錄,是14人中飛得最久的一個。 06 臨近飛行任務時,又出了幺蛾子。 經(jīng)過慎重考慮,航校領導決定:每架飛機讓一名教員跟隨兩名女飛行員飛。對于這個決定,12名姑娘強烈抗議,說教員跟著上飛機,大家會覺得不是女飛行員開的飛機。 消息傳到了周總理那里,周總理笑笑說:“這些姑娘的自尊心還是很強的啊,還是要好好商量的嘛?!币驗楦难b訓練才兩個月,為了萬無一失,最后還是決定一輛飛機派一名教員跟著,隨時做出應變。
“三八”起飛典禮現(xiàn)場 1952年3月8日,天安門廣場上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女性代表,大家涌進西郊機場,歡呼雀躍地等待著藍天上飛過的鐵鷹,這是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的飛行軌跡。 下午一點十分,六架墨綠色里-2型由12名女飛行員的飛機,從北京的西郊機場起飛,途經(jīng)豐臺、楊村、通縣,繞天安門一圈,最后從豐臺返回西郊機場。當飛機從中南海上空飛過時,毛主席特意從辦公室快步走出來,抬頭向著空中機隊笑著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看,這是我們國家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一代女飛行員,她們駕駛的飛機,現(xiàn)在正從我們頭頂飛過去。”
朱德(后排右四)、肖華(后排右一)、劉亞樓(后排左一)和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合影 中國女飛行員的颯爽英姿,從此被永久地栽入史冊。 《護航》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七個感人故事之一,展現(xiàn)了我國女飛行員的颯爽英姿和默默奉獻,這是中國女飛行員的真實寫照。她們以國家大禮為己任,肩負著“藍天儀仗隊”的使命,是藍天上最閃亮的“中國形象”。 聲明:此文僅推廣鏈接,請點擊“閱讀原文”連接到文章出處,關注原作者。 |
|
|
來自: 小飛俠cawdbof0 >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