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國慶節(jié),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之后又有40萬群眾通過檢閱臺。
毛澤東、劉少奇在天安門城樓上向群眾答禮。
天安門城樓上高懸著國徽和毛主席畫像。 當年9月20日,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設計的新中國國徽圖案公布于世,在第一個國慶節(jié)上,首次掛上了天安門。
解放軍騎兵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戰(zhàn)馬組成的騎兵大隊走進閱兵式,非常氣派。隨著時代的進步、軍事技術的進步,這一軍種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解放軍騎兵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當天,受閱指戰(zhàn)員共有24000多人;受閱裝備有各種火炮88門,坦克、自行火炮80輛,汽車178輛,戰(zhàn)馬2899匹,各種飛機28架。
解放軍步兵部隊接受檢閱。 1950年的新中國,仍處在嚴峻的對敵斗爭和戰(zhàn)爭硝煙籠罩中,西南地區(qū)仍有國民黨殘軍。中國面臨的周邊形勢也不容樂觀,朝鮮戰(zhàn)爭已經(jīng)爆發(fā)、美軍進駐中國領土臺灣,這都要求解放軍做好戰(zhàn)斗準備。
坦克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坦克部隊前身是東北八路軍坦克大隊,創(chuàng)建于1945年,當時裝備的是繳獲來的5輛日式坦克,乘員只有30多人。
“功臣號”坦克接受檢閱。 “功臣號”坦克是八路軍1945年從日軍手中繳獲的首輛坦克,解放東北時曾冒著敵人的密集炮火,孤車作戰(zhàn),摧毀敵一批火力點,為步兵開辟了通路,立下不朽戰(zhàn)功。
解放軍女兵接受檢閱。
解放軍炮兵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解放軍空軍學校的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
海軍學校的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 閱兵式開始時,以空軍學校和海軍學校的學員為前導,依次為步兵、炮兵、戰(zhàn)車、摩托化步兵和騎兵部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