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后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復姓,出任秉筆太監(jiān)后,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jiān),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檢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余黨亦被肅清。 ![]() 魏忠賢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大宦官、大太監(jiān),權(quán)傾朝野,把明朝當時的社會朝廷搞得是烏煙瘴氣,是一個遭后人唾罵的大惡人。因此魏忠賢的整體形象給人感覺是非常不好的,但是魏忠賢死后不久,明朝就滅亡了,明朝的滅亡難道真的跟魏忠賢之死沒有一點關系嗎?魏忠賢確實心狠手辣,對權(quán)力欲望很大,但他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尤其在事關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立場上,表現(xiàn)得還是非常深明大義的,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下面就來詳細了解下魏忠賢。 一、自閹入宮 萬歷時期的魏忠賢,從小就愛弄偷雞摸狗,長大后嗜賭成性,是遠近聞名的二流子。他漸漸地在社會上結(jié)交了一批兇狠的惡徒。由于整天地酗酒、賭博,最后他欠下了一屁股的賭債,還賣了自己的女兒用于償還賭債。為了躲避債務,在他走投無路之際,他選擇了改名換姓,由以前的名字改為了李進忠,他有一次偶然地看見太監(jiān)在游樂場所出手闊綽,生活過得很是滋潤,于是他也想做個太監(jiān),便自閹入宮。 ![]() 二、權(quán)傾朝野 入宮后,魏忠賢結(jié)交太子宮內(nèi)的貼身小太監(jiān)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結(jié)識萬歷皇帝的皇長孫朱由校的奶媽客氏,和她在一個桌子上吃飯。而面對皇長孫,則極盡諂媚之能事,與他共赴宴游,十分討得皇長孫的喜歡。 1620年,朱由校即位,號稱明熹宗。魏忠賢被升為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并改回原姓,權(quán)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魏忠賢”這個名字也是明熹宗即位后賜名的。由于明熹宗因為喜歡做木工,無心打理朝政,因此朝廷大事,幾乎都交由魏忠賢打理。至此魏忠賢開始飛黃騰達、權(quán)傾朝野、只手遮天。 后來,熹宗將魏忠賢信任到幾乎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到了民間很多百姓只知朝廷有魏忠賢而不知道有明熹宗,魏忠賢還被人稱為“九千歲”。 ![]() 三、皇帝賜婚 天啟帝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名印月,又叫客巴巴,本來與太監(jiān)魏朝是相好。而魏朝呢,又是魏忠賢的大貴人,多次幫助魏忠賢,讓他在宮中立穩(wěn)了腳跟。當時魏朝是大紅人,事情多,既要侍奉干爹王安,又要侍候皇帝,沒有那么多時間跟客氏在一起。 魏忠賢雖然入宮好多年,但事業(yè)開始并無起色,知道巴結(jié)上了客氏,以后就會前途無量。于是口才一流的魏忠賢就見縫就鉆與客氏便暗中好上了。最終,魏朝因與魏忠賢爭風吃醋,大半夜的打了起來,驚動了皇帝朱由校。 天啟皇帝便親自斷案,要客氏選一個。客氏早就厭倦了魏朝的“狷薄,而樂逆賢憨猛好武”,而且覺得魏忠賢大字不識,兩眼一抹黑,好控制,因而選擇了魏忠賢。于是,兩人終于由天啟皇上賜婚,名正言順地成為了夫妻。 ![]() 四、穩(wěn)定遼東 在遼東戰(zhàn)場上面,薩爾滸之戰(zhàn)明朝是失敗的,之后一直是頹廢的。至從魏忠賢當政后,已經(jīng)有了很明顯地改觀。 魏忠賢對于遼東的局勢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他先是力排眾議,認為絕對不能放棄遼東,不然北京就有危險,其次又極其支持孫承宗的推進戰(zhàn)略,后來的袁崇煥也是魏忠賢提拔上去的。 而且在魏忠賢的時期,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邊疆裁員、精簡等等情況出現(xiàn),軍餉也能足量到位,對于在皮島的毛文龍,魏忠賢更是給予厚望,不僅支持毛文龍在后金的背后開辟戰(zhàn)場,還給予了他都督的官職和尚方寶劍,大量的紅衣大炮運到了遼東的前線戰(zhàn)場。 而在此期間,先是取得了寧遠大捷大炮轟死了努爾哈赤,隨后毛文龍在丁卯之戰(zhàn)當中,擊退3萬八旗軍,保衛(wèi)了朝鮮,搞得皇太極只能去北方的野人女真部落那里去搶奪物質(zhì),如果明朝再維持這樣的封鎖三到五年的時間,恐怕就真的恢復了遼東之地。 因此在穩(wěn)定遼東局勢上面,魏忠賢還是不含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五、打壓東林黨 朱由校即為之初,期間鞍前馬后出了很多實力的東林黨人們,這些人不但是東林黨的大佬,更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清流。從行政權(quán)到人事權(quán)再到監(jiān)察權(quán),東林黨人幾乎控制了朝廷所有的重要部門。 然而東林黨人在上臺的表現(xiàn)卻是讓朱由校非常地失望,首先是在稅收方面:東林黨人代表的江南官商士紳集團,幾乎占據(jù)了明朝最為肥沃的土地資源,但卻經(jīng)常利用朝廷里的既得利益者為其拖欠稅款、偷稅漏稅。而且朱由校對東林黨人在明朝官員嚴格的考核制度和東林黨人在遼東戰(zhàn)事上面的各種表現(xiàn)是非常不滿的。 ![]() 東林黨人上臺以后的明朝國事日漸頹萎,天啟皇帝朱由校就把自己的心腹魏忠賢推到了政治斗爭的前臺,用魏忠賢來打壓東林黨,平衡黨爭,魏忠賢一上臺便組織罪證將吏部尚書趙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龍等前后數(shù)十人罷斥,左光斗、魏大中、汪文言等人還被投進鎮(zhèn)撫司監(jiān)獄。 魏忠賢打壓東林黨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朝局也得到了穩(wěn)定,而到了崇禎朝,魏忠賢被崇禎處死,東林黨又崛起了,而東林黨崛起的結(jié)果就是明朝滅亡了。 ![]() 六、充盈國庫 錢是國家運轉(zhuǎn)的命脈,也是抵御外敵、打仗的根本,明朝在崇禎手里滅亡了,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國家沒錢,沒錢支持前線打仗,而天啟朝是比較穩(wěn)定的,沒有出現(xiàn)大的農(nóng)民起義,遼東戰(zhàn)局也比較穩(wěn)定,其實很大一部分功能是魏忠賢的,是他解決了國家稅收問題,充盈了國庫。 萬歷朝經(jīng)張居正改革工商業(yè)得以迅猛發(fā)展,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xiàn)的,魏忠賢上臺的一項政策就是收工商稅,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稅,為什么要收?因為國家沒錢,當時遼東后金逐漸強大一直攻城略地致使大明王朝邊關戰(zhàn)事不斷,打仗就得用錢,魏忠賢通過大力征收工商稅使得保證了遼東將士的錢糧供應,而且天啟朝的時候國庫的錢還是比較充盈的,整體的朝廷局勢還是一片大好。魏忠賢收稅是不收老百姓的稅,只收那些工商資本家的稅,而且在河南受災時,還下令“免除賦稅、由內(nèi)庫撥款賑災”,魏忠賢這樣體恤農(nóng)民,還是值得稱道的。 ![]() 而魏忠賢死后,到了崇禎朝,由于工商資本家都屬于東林黨的,東林黨又崛起了。他們又取消了工商稅,把稅收加到老百姓頭上,克扣軍餉,貪污腐敗,導致內(nèi)外交困,明朝最終走向滅亡。 七、死于崇禎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二十三歲的朱由校病故了,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從此刻開始魏忠賢失去了靠山,而宗禎帝朱由檢并沒有聽從他哥哥朱由校的話重用魏忠賢,加上被他打壓的東林黨重新受到崇禎的重用,東林黨不斷的開始向崇禎帝彈劾他,崇禎帝便抓住一個機會把魏忠賢革職貶回家。 在放逐途中魏忠賢自知崇禎不會善待自己,因此畏罪自縊而亡,隨后魏,客兩家盡皆倒臺,他的其余黨羽亦被肅清,至此魏忠賢退出歷史舞臺。 ![]() 八、明朝滅亡 魏忠賢死后,朝野一片歡欣鼓舞之相,官員們完全失去了掣肘。崇禎皇帝上臺重新重用東林黨,撤銷了江南地區(qū)的工商稅、海稅政策。為了找補,加征稅收,加重了下層人民的困苦。 百姓苦不堪言,北方邊防缺餉銀,層層剝削,愈演愈烈。階級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百姓的痛苦不斷加劇。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圍困北京,崇禎皇帝已經(jīng)無能為力,自縊于煤山。明朝至此滅亡。 ![]() 總結(jié): 崇禎皇帝自縊前說“皆為奸臣所誤,以至于此。”彼時彼刻,他身邊只有幾個太監(jiān)相陪,太監(jiān)王承恩也隨他一起自縊。承恩臨死時說了一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逼渖顚泳売梢苍S是魏忠賢活著時以一己之力,與滿朝文武作對,同時壓制他們的發(fā)展。中肯地說,魏忠賢雖私德有虧但確實心系國家大事。 崇禎皇帝在農(nóng)民起義軍與清軍兩線作戰(zhàn)時屢屢失利,之后李自成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圍攻京城,此時的崇禎已經(jīng)知道了敗局已定,明朝要滅亡在他的手里。自縊前終于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diào)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時,無力回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了。他安排收葬魏忠賢的遺骸,是他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 魏忠賢這個人是一個壞人,壞到了骨子里,但是不得不說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起碼在他替皇帝掌管朝政期間并沒有發(fā)生國內(nèi)的叛亂,遼東局勢也穩(wěn)定,國庫也充盈,朝廷運行的整體都比較順暢。但是他死之后,整個明朝的形勢就在走下坡路,不僅有內(nèi)憂還有外患,崇禎再怎么努力也是無法挽回明朝滅亡的結(jié)果了。 ![]() |
|
|
來自: 可憐的白發(fā)人 > 《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