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核心四城:廣州+深圳+ 東莞+佛山 是不是已經有了超越上海的實力?目前概況是上海人口約為2489萬 ,上海GDP為43214億,而廣深東佛四城人口約為5663萬,廣深東佛四城GDP約為81906億。接下來我們就要看一看各自的GDP都開出了什么花,結出了什么果了。 對一個城市來講最通俗易懂的實力,就是錢!也就是它的財力,人如此,城市也如此。各種優(yōu)勢最終都要變成錢,了解一個城市的實力最快速入門的數據就是它的財政收入。 1)地方財政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上海7771億 廣深東佛7717 四城二倍上海的人口,財政收入還是不如上海一城,這個差距有點懸殊了,要知道這四城已經屬中國財政發(fā)達地區(qū)了,但二倍的人口近二倍的GDP搗騰出來的財政收入還是不如上海一城,大灣區(qū)城市的經濟質量相比上海稍有點遜色了,說白了就是勞動密集型的GDP含金量都不會太高,上海的二三產高端性強,附加值高,上繳財稅自然就高。說上海是中國最財大氣粗的城市應該沒有人會不同意吧。 收入總是和消費相關聯(lián)的,接下去再比較一下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社銷總額 上海18079億, 廣深東佛27415億 這個數據四城顯得正常點了,畢竟人口放在那,超過上海也是很合理了。 另外多說一句,社銷這個數據其實很重要,中國經濟能不能再加速,這個數據靈敏度比GDP更高。沒有消費拉動,GDP再高貨物也沒法轉化成貨幣。 看過了這個城市的實力,再比較一個老百姓的實力吧。畢竟很多城市藏富于民,城市實力一般,老百姓的實力卻非常優(yōu)秀(點名浙江), 還是老套路看收入和消費。 3)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7.82萬 深圳7.08萬 廣州 6.88萬 東莞 6.21萬 佛山 6.17萬 一目了然,上海還是獨領風騷,人均可支配收入對老百姓來講其實是最主要的經濟數據,其它的都是中間數據,能直接影響老百姓生活就是這個數據,我們國家從2020年到2035年的目標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翻 一番。錢多錢少總是關聯(lián)消費的。錢多一般總是會多花一點,接下去再比一下居民的消費, 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 4)人均居民消費:上海48879 深圳46286 廣州44310 東莞 39079 佛山40545 上海還是第一,不過要指出的是這個數據深廣其實是相當不錯的,全國排名第二和第三,超過了北京,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是全國第二,比他們二個都高,但居民的消費卻不如深廣,南方人敢消費,北方人偏儲蓄又有了一點小佐證。 接下去要討論是為什么上海會有這么大的財力呢,不但老百姓的收入全國第一,城市的財力竟然能超過人口是自己二倍的四個城市總和,那就要談到三大稅了。 先說企業(yè)所得稅吧,這個稅是企業(yè)賺了錢就要繳的,少賺錢就少繳,不賺錢就不繳,本質上是一個衡量企業(yè)賺錢能力的稅。而一個城市的企稅總量實際就代表一個城市企業(yè)盈利的總能力。 5)企業(yè)稅 上海4297億 廣深東佛四城4164億 看到這數據,應該明白了不少了吧,上海企業(yè)的總的盈利能力竟然能超過了四城企業(yè)盈利能力的總和。城市的財政收入不高那才是怪事。 那么在這些企業(yè)打工的員工呢? 他們的收入能不能也用一個稅來衡量呢? 這就要說到三大稅中另一個:個人所得稅,二個地區(qū)的平均工資早就超過了五千元的起征點,這個稅應該涉及到大多數就業(yè)者,繳多繳少反映了各地區(qū)收入高低。 6)個人所得稅 上海2151億 廣深東佛1886億 上海又是大超四城總量,說明上海的高薪業(yè)者超過了四城的總和。如果說三大稅中的個稅和企稅是衡量經濟質量的,那增值稅或多或少就是衡量經濟體量的,也是和GDP最密切相關的一個稅。 7)增值稅 上海5147 廣佛東佛5979 還好,這個稅四城沒有輸給上海,否則統(tǒng)計局也要看不下去了,近二倍的經濟體量,只錄得了多百分之十幾的增值稅,是跑冒漏滴的嚴重,還是GDP有水份? 看完了這些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最主要的經濟數據,上海和大灣區(qū)四城的實力應該有初步印象了吧,不過它們都是國內優(yōu)秀城市的佼佼者,強中自有強中手,有比拼才能相互促進發(fā)展,這是好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