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這首廣為傳頌的《君生我未生》詩歌首見于長沙窯瓷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湖南長沙出土了大量唐代長沙窯瓷器。瓷器上鐫刻有許多唐人題詩,引起了文學愛好者的熱烈關(guān)注。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就是瓷器題詩中極為感人的一篇。  ▲長沙窯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詩文壺  壹 什么是長沙窯 長沙窯是興起于唐朝中晚期的商業(yè)性窯口,窯址位于長沙所轄今望城區(qū)石渚湖彩陶源村一帶,今人稱其為“長沙窯”,唐時被稱為“石渚窯”。  長沙窯的燒造歷史短暫,但卻創(chuàng)造了諸多輝煌。 長沙窯是第一個彩瓷之窯、是第一個將書畫藝術(shù)與制瓷工藝相結(jié)合的瓷窯、是第一個將外來文化廣泛吸收的瓷窯,亦是第一個燒造紅釉瓷器的瓷窯......  ▲長沙窯波斯人物舞蹈貼花執(zhí)壺 湖南博物館藏 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今世界范圍內(nèi)收藏的長沙窯瓷器數(shù)量已超過7萬件,尤以1998年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底打撈出海的“黑石號”沉船上的長沙窯瓷最多,數(shù)量超過5.6萬件。 在這數(shù)萬件長沙窯瓷中,有相當一部分瓷器上裝飾有釉下彩繪畫。 此種瓷器裝飾工藝首先是在瓷胎上用褐彩、綠彩、紅彩或者以上幾種色彩共同描繪,繪畫完成后再上釉入窯燒造。   長沙窯釉下彩繪畫內(nèi)容豐富,紋飾雖然簡潔,但每一幅畫都有不同的韻味,可以說出土的釉下彩繪畫中沒有一幅繪畫是重復的。   貳 “黑石號”沉船的故事 20世紀90年代末,一位漁夫在印度尼西亞的勿里洞外海潛水捕撈海參時發(fā)現(xiàn)了一堆陶器。隨后,一家德國打撈公司聞訊而來,在證實這是一艘沉沒古船并命名為“黑石號”后,立即于1998年開始了持續(xù)近一年的打撈。  ▲“黑石號”出水大量長沙窯彩繪瓷碗 數(shù)萬件古代陶瓷制品及眾多精美的金銀器、銅鏡等由此重見天日。 人們從中發(fā)現(xiàn)了帶有唐代“寶歷二年七月十六日”(826年)銘文的瓷碗、完好無損的青花瓷盤、罕見的唐代專貢皇室的“江心鏡”、唐代皇家大盈庫所撥器具以及唐代長沙窯的5萬余件瓷器等。  ▲楊子江心鏡 令人驚奇的是:沉船上這5萬余件長沙窯陶瓷依然保存完整。這一發(fā)現(xiàn),揭開了長沙窯的神秘面紗。  ▲“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  ▲“黑石號”沉船唐代長沙窯瓷器  叁 唐代長沙窯瓷器創(chuàng)燒了釉下彩與釉中彩瓷器。 匠人們以鐵、銅作呈色劑,用毛筆將紋飾圖案描繪于素胎上,然后用一層釉覆蓋;也有的匠人會直接將紋飾描繪于未燒制的釉上,再入窯長時間高溫燒制,使美麗的色彩從釉里呈現(xiàn)出來。   釉下彩繪內(nèi)容豐富,既有人物、動物、花鳥、山水、象形圖案,也有詩詞文字書法等,藝術(shù)造詣達到空前的高度。   ▲唐 長沙窯青釉褐藍彩雙系罐揚州博物館藏唐代流傳至今紙絹書畫真跡寥若星辰,而唐代長沙窯瓷器上卻有許多繪畫書法填補了唐代美術(shù)史上的空白。  ▲長沙窯白釉綠彩寫意壺 上田社藏  
  肆 長沙窯紋飾 長沙窯瓷器還具有當時極罕見的瓷器書法藝術(shù); 在它的釉下彩瓷器上題有大量的詩、單句、聯(lián)句等文字,句子一般為警句,如“仁義只從貧處斷”;“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等等。詩則大多通俗易懂,富有風土情趣。 有反映離別相思的:“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span>  ▲青釉褐彩“一別行千里”詩文壺(殘) 還有一瓷器上是劉長卿的《苔溪酬梁耿別后見寄》:“鳥飛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等等  ▲青釉褐彩“懸釣之魚”題記壺(殘)  ▲青釉褐彩“一暑(樹)寒梅南北枝”詩文壺 長沙窯匠人發(fā)揮其“創(chuàng)作擔當”的才華,開創(chuàng)了“以詩飾瓷”的裝飾手法,創(chuàng)作出大量以詩歌、警句作為陶瓷的裝飾,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首創(chuàng)之舉! 目前,長沙窯瓷器上發(fā)現(xiàn)的題詩有100多首,一般都是青釉下書寫褐彩文字,五言詩居多,字體多為行書。 除了最開始提到的愛情題材,還有禮儀教化、警句、思念等詩,內(nèi)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 青釉褐綠彩“仁義禮智信”題記壺 湖南省博物館藏 這些創(chuàng)新性的裝飾手段,既有裝飾效果,又富文化內(nèi)涵,對于當時看膩了青白兩色瓷器的,唐代人民來說,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長沙窯青黃釉壺 華菱石渚博物館藏 長沙窯憑借著自己豐厚的歷史文化進入人們的視野,那一首首瓷題詩在歷史長河里漂進坊間,流淌著中國最純粹的唐瓷文化;那一幅幅瓷畫見證了中國陶瓷紋飾的發(fā)展,在虛無縹緲的時空里揮灑著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一件件瓷器順著湘江,跨過汪洋,在藍色的彼岸開出一朵絕美的東方藝術(shù)之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