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硅兔賽跑 It’s all in the name。很多時候,一個品牌的名字可以成就它,也可以毀掉它。 最近最大的新聞之一,莫過于Facebook改名Meta,大家都在討論元宇宙的邏輯和本次扎克伯格的策略。事實上,很多世界級大公司都經(jīng)歷過改名,有些是為了更好發(fā)展,有些是逼不得已... 許多家喻戶曉的公司實際上是用完全不同的名字開始的? 大公司的起名背后有什么含義?我們整理了一些有意思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眾所周知,扎克伯格元宇宙大棋的其中一步。其實小扎的元宇宙計劃已經(jīng)準備很久了,他想帶領團隊打造的是將Facebook這一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wǎng)絡打造成一個將能徹底改變遠程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虛擬沉浸元宇宙世界。   圖片來源:Financial Times 
 早在1996年,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搜索引擎就被命名為“BackRub”(備份的意思),這是谷歌最早的名字。1998年,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將他們的業(yè)務和技術(shù)更名為Google。是對數(shù)學術(shù)語'googol’這個詞的改寫,表示數(shù)字1后面跟著100個零,這個術(shù)語的使用反映了他們的使命是在網(wǎng)絡上管理無限量的信息。然而在2015年,為了躲避反壟斷和公司業(yè)務擴張,公司再次改名Alphabet,把谷歌納入成為旗下子公司。   圖片來源:bbc Alphabet的世界包括人工智能先驅(qū)DeepMind、可穿戴健康技術(shù)Fitbit、視頻巨頭YouTube,當然還有無處不在的搜索引擎Google。Alphabet還大舉投資初創(chuàng)公司和更成熟的科技品牌,比如Uber。 
 Cadabra是魔術(shù)咒語'abracadabra’的縮寫,據(jù)說,創(chuàng)始人Jeff Bezos決定將自己的圖書遞送服務改名,是因為一名律師認為他說的是“cadaver”(尸體的專業(yè)術(shù)語)。這讓他意識到這可能會給人留下負面印象,于是貝佐斯將公司更名為Amazon。對于這個新名字,貝佐斯翻找字典時認為亞馬遜很有神秘感,同時按字母順序排列很靠前(大佬這么草率的嗎)。   圖片來源:The Verge 
 即使是微小的變化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2007年,蘋果電腦公司在其名字中去掉了第二個單詞,同年蘋果發(fā)布了第一款iPhone。當時,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Steve Jobs解釋說,蘋果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家電腦公司。自從更名和推出iPhone以來,蘋果的估值飆升,蘋果的股價在過去10年里上漲了近1200%,使蘋果公司的估值超過2.4萬億美元,而iPhone是該公司最暢銷的設備。 在改名的過程中,蘋果改變了自己的身份,同時也對未來下了很大的賭注。這正是Facebook現(xiàn)在希望做的事情。   本文剩余內(nèi)容需要在硅兔知識星球里閱讀。 我們羅列更多不為人知的大公司改名故事,他們有的成功,有的聲名狼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