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歲時,朋友就像命一樣,不可稍離,什么都抵不過那一時的義氣。
三十歲,朋友就成了底氣,志同道合之下,如何前行,都不慌張。 四十歲,朋友就成了一個圈子,互通有無,各取所需,已然沒了肝膽相照的含義。 五十歲了,朋友慢慢就成了一個能安慰人的念想,有三兩個在就好,多了心累心煩。 六十歲,朋友開始成了一個象征,偶爾聯(lián)系,知道這世上還有人記得自己。 等到了七十歲,朋友就成了一泡茶中的最后一水,雖有余味,但已可飲可不飲。 年歲越淺,朋友越多越渴望。年歲越深,朋友越少越平淡。 不是越成熟越不需要,而是越經歷,才越發(fā)現(xiàn)朋友不是以往自己想的那樣。 酒還是會喝,但一桌子飆酒勸酒傾訴著喝酒,終歸不如一兩個人默默的互相陪著喝酒來的舒服。 人還是會來,但抱怨著安慰著要求著放肆著,也終歸不如一兩個人陪著閑言碎語的安坐寬心。 聯(lián)系還是會有,但現(xiàn)實中的人情世故和機緣探尋,終歸也不如幾句毫無營養(yǎng)的家常話讓人踏實。
朋友確實是交來用的,但用之一詞,越往后,就越明白,凡參雜了利益和利用的,一兩次之后,就都不在各自的心里了,就都被標好了高低價碼,和柴米油鹽一樣,隨需隨取,隨用隨棄。 朋友的用,最終,是要用在心里,補上自己的那一份不安和惶恐。 為什么要交朋友?說到底,我們用心交的人,身上都有我們自己缺失的東西。以前,以為這些缺失的,是一些機會,一些信任,一些認可,一些扶助,后來,才知道,這些缺失,和物質無關,僅僅就是安心。 我們用一生去交的朋友,就是為了能有這樣三兩個人,在他們在或不在時,想著或面對時,都能讓自己從生活中松弛下來,體會那一刻的安心。 朋友再多,路都要自己走。況且,沒有誰真的蠢,愿意扛著朋友的生活走路。 找啊找啊找朋友,朋友哪里有那么好找?
|
|
|
來自: 新用戶1065661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