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爾泰曾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span> 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不是遠方太難抵達,也非生活太過刻薄,而是沒把“鞋”穿好。 從你的鞋,能看出你的生活層次。 ![]() ![]() 鞋要合腳,人要合拍 一雙鞋不合腳時,成天穿都會不舒服,硬撐著穿只會把雙腳磨得紅腫。 在感情里,強行迎合一個人,就像穿一雙不合尺寸的鞋,蹭破皮,穿久了還會流血。 作家畢淑敏說:“切莫只貪圖鞋的華貴,而委屈了自己的腳。別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腳。 腳比鞋重要,這是一條真理,許許多多的人卻常常忘記?!?/span> 所以好的感情正如一雙好的鞋,一定是舒服的。 朋友阿樂,曾經(jīng)撞破頭地追一個姑娘,軟磨硬泡了好一段時間,姑娘才終于決定跟他試一試。可是在一起沒多久,姑娘就提了分手,說自己遇見了真正喜歡的人。 阿樂那天喝得酩酊大醉,念叨著,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為什么她還要跟別人走。 感情的世界里,不分對錯,只講合不合適。 有些人是你生命的主角,有些人只是路過的配角;有些人的出現(xiàn)是用來珍惜,有些人的出現(xiàn)注定告別。 凡是費勁維持的關系,都是錯的。真正好的感情,不需要討好、懇求。 人生苦短,開心最重要。給生命做減法,剔除掉那些費力的關系,不勉強,不強求,不委曲求全,留下對的人。 鞋子一定要穿那雙最合腳的,因為日子很長,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 鞋要耐磨,人要耐挫 泰戈爾說: “世界之路并沒有鋪滿鮮花,每一步都有荊棘,但是你必須走過那條荊棘路,愉快,微笑!” 在人生這條路上,鞋子耐磨更持久,人若耐挫更強大。 真正的強者,不是一生平坦無礙,沒有半點磨難,只是無論任何時候,都能比別人多堅持一會,在挫折中堅忍,在苦難中成長。 曾國藩說:“人才都是熬出來的,本事都是逼出來的?!?/span> 這句話,也是曾國藩人生的注腳。 李鴻章17歲便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曾國藩的“秀才”之路卻曾連續(xù)六次落榜。 但曾國藩耐磨耐挫,他繼續(xù)攻考,終于在第七次中了秀才,隨后又中舉人、中進士,一路高歌猛進。 步入官場后,他并不是平步青云,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半個神州大地,曾國藩臨危受命到長沙團練。 到了長沙,很多湖南官員不斷地找曾國藩麻煩,曾國藩差點喪命。 然而,這種種變故沒有擊垮曾國藩,他扛住了,并最終練出了一支特別能打硬仗的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的起義。 沒有一種生活,是可以輕易抵達的。穿上一雙耐磨的鞋,練就一顆耐挫的心。若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生活不易,在低迷暗淡的歲月里,請相信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然后繼續(xù)步伐堅定地走下去,終能領略終點的曼妙風景。
![]() 常聽老人們說:“別把自己的腳,伸進別人的鞋里”。 世界就像一個萬花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要懂得把自己“當外人”。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測量別人的鞋子,更不要把自己的腳,伸進別人鞋里。 生活中最惹人反感的,就是“伸腳人”。 有人喜歡房間凌亂隨意的舒適感,總有些人喜歡用整潔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有人喜歡休閑時打牌來消磨時間,總有些人喜歡多說一句讀書才更為高雅; 一位哲人說過:“人生這場旅行,不是所有人都會去同一個地方。” 不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于人,不用自己的生活去丈量他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修養(yǎng)。 很多時候,希望別人過得好并沒有錯,但忍住不去干涉他人的生活,往往是更大的善意。 給朋友的建議適可而止,尊重朋友的選擇,給友情的舒適營造溫和的土壤; 與親人的相處,保持合理的距離,給家庭的和諧提供必需的氧氣。 佛家有個很好的詞,叫“悅納”,認可自己生活的同時,也要悅納多元的生活方式。 穿好自己的鞋,走好自己的路,同時,分清自己與他人的邊界。 既心存自信,也心存謙卑,不盛氣凌人,也不譏諷弱者,一個人靈魂高貴之真正所在。 ![]() 心儀的鞋子斷碼了,就換一雙;常去的面館停業(yè)了,就換一家;想看的電影票被搶光了,就去看書,給自己充電。 生活的選擇其實很多,總有一種鞋子適合自己,總有一種活法能讓自己開心,也總有一條大路可以通向羅馬。 想過好這一生,無需伸腳到別人的鞋里,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鞋”。 別擔心,有態(tài)度的人,腳步更輕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