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肝腹水民間有效偏方 臌脹是因腹部脹大如鼓而命名。以腹部脹大,皮色蒼黃,甚則腹皮青筋暴露,四肢不腫,或微腫為特征。多因酒食不節(jié),情志所傷,感染血吸蟲,勞欲過度,以及黃疸,積聚失治,使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氣、血、水淤積于腹內(nèi)而成。西醫(yī)學(xué)中的肝硬化腹水,以及結(jié)核性腹膜炎,腹腔內(nèi)腫瘤等疾病發(fā)生腹水而出現(xiàn)類似臌脹的證候者,均屬本病范疇。 1、益氣化積消臌湯 組成:黃芪、丹參、澤蘭葉、黑豆皮各20-30克,赤芍、敗醬草各15~18克,白術(shù)、茯苓、澤瀉、郁金、當(dāng)歸、萊菔子各12-~15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送服:紫河車粉、水牛角粉各2-3克,三七粉3-6克,二丑粉3~9克。臨床可隨證加減。 功效:肝硬化腹水。 2、二甘粉 組成:甘草、甘遂各15克,鮮姜9克。 制用法:上2味共為細(xì)末,分為8等份。每次用鮮姜9克,去皮搗爛為糊,與1份二甘粉調(diào)和,分置于2塊6×5厘米的膠布上并敷于患者雙側(cè)曲泉穴。用藥后4小時人尿量開始增量。12小時達(dá)高峰,于24小時內(nèi)取下敷藥。可連續(xù)外敷3次,然后間隔3~5天再敷。局部常有色素減退,一般無水泡、潰瘍等發(fā)生。 功效:肝硬化腹水。 3、消脹萬應(yīng)湯 組成:大腹皮30克,陳香櫞、萊菔子、神曲各20克,川樸、雞內(nèi)金各15克,砂仁10克,干螻蛄10個(焙、分2次沖服)益母草100克。 制用法:上藥水煎300毫升,日1劑分2次服。陰虛邪結(jié)型加鱉甲。15日為1療程,療程之間不停藥。開始1周配合小劑量雙氫,尿噻加氨苯喋啶。 功效:肝硬化腹水。 ![]() 4、雞骨千漆丸 組成:雞骨草2000克,干漆、三七粉各200克,丹參、谷芽、雞屎白各1000克,莪術(shù)、三棱、山藥粉各500克。 制用法:干漆炒至無煙,放冷研細(xì)粉過篩,和三七粉合勻備用。雞屎白放瓦上烘干焙黃,加水1000毫升,煎半小時過濾去渣,澄清備用。其余藥物水煎4次。第1次煎2小時,第2~4次煎1小時,合并濾液后加雞屎白水,再加火濃縮成膏狀,放入冰糖500克,和蜜糖適量,加入山藥粉做丸,每丸重10克。每次1~2丸,日服3次。 功效:臌脹。(肝脾腫大、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 5、宣通湯 組成:杏仁、大腹皮、郁金、香附各10克,苡仁、茵陳、海金沙、金錢草各30克,六一散、太子參、澤瀉、丹參各15克,黃芩、雞內(nèi)金各6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臌脹。腹大如鼓,青筋隱現(xiàn),鞏膜及皮膚黃染,神疲納差等。 6、化瘀開肺湯 組成:柴胡、桃仁、莪術(shù)、紫菀、桔梗、椒目、葶藶子各10克,赤芍20克,當(dāng)歸、丹參各15克,生牡蠣(先煎)30克,川楝子12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肝硬化腹水。 出處:新中醫(yī)。 ![]() 7、蔥白合劑 組成:新鮮蔥白10根,芒硝10克。 制用法:將上兩味共搗成泥,敷患者腹部神闕穴,上蓋塑料薄膜及紗布,用橡皮膏固定,以防藥液外流或敷藥脫落。1日7次,敷前先用酒精棉球擦凈臍部污垢,以利藥物的吸收,天冷時宜將蔥白合劑加溫后再敷。 功效: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衰、腸功能紊亂等腹水。 8、五參五皮飲 組成:丹參、黃芪皮各30~60克,黨參、北沙參、苦參、玄參、大腹皮、腹水草各15克,茯苓皮30克,木蓮果9克,丹皮、青皮各6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上消化道出血者加生大黃粉(分吞)3~5克,黃疽加馬蹄金30克,茵陳15克,鋅濁度增高加地耳草、虎杖各15克,肝脾腫大加鱉甲15克。 功效:肝硬化腹水。 9、三合湯 組成:人參10克,黃芪30克,青皮10克,馬鞭草(鮮)30克,二丑10克,茵陳15克,木瓜10克,桃仁10克,紅花6克,檳榔8克,白術(shù)10克,田七粉10克,(沖服)蟋蟀末10克,(沖服)。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臌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