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槜李縣有一個書生叫吳所謂,他讀書十年,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中舉,就棄儒從商,做生意去了。 這一年臨近秋闈,他忙完了手里的工作,剛剛?cè)朊?,夢到他那去世的父親對他說:“謂兒,今年的秋闈,你去參加吧!”吳所謂很好奇,要知道他已經(jīng)至少十年沒有認(rèn)真讀過那些“四書五經(jīng)”了,自己這參加考試,不就是墊底的嗎?他沒當(dāng)一回事,也沒去報名。
哪知道第二天晚上,他又夢到了父親。父親嚴(yán)厲地對他說:“謂兒,父親的話你當(dāng)耳邊風(fēng)了嗎?你若不去,這考場上可就少一個舉人了,這可是天意,背之不祥,必有后禍啊。” 吳所謂哭笑不得:“父親,您也知道,兒子自從經(jīng)商以來,多年沒有讀書,好久都沒有寫過程文了,拿什么中舉呢?”父親哈哈大笑:“你不要慌,這太容易了,這一科的題目是《鄉(xiāng)人皆好之》,咱們吳家的蘭陵先生曾經(jīng)寫過此文,你進(jìn)考場之前,可以向他借閱這篇文章,抄下來就可以。” 吳所謂一聽,這是好主意,就開始溫習(xí)功課,準(zhǔn)備考試的一應(yīng)事務(wù)。 當(dāng)然,他少不了訪問蘭陵先生,蘭陵先生可是寫八股文的高手,跟著他學(xué)習(xí)的弟子有數(shù)百人,其中金榜題名高中進(jìn)士的更是大有人在,只是蘭陵先生擅長教學(xué)生,自己的科考之旅卻不順?biāo)?,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這一年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兩鬃斑白,功名之心依舊不死。 吳所謂帶來許多的禮品來到了蘭陵先生家里,表達(dá)了敬仰之意,二人寒暄了一會兒,吳所謂說明了來意:“聽聞先生曾經(jīng)做了一篇《鄉(xiāng)人皆好之》的程文,在士林中廣為傳誦,小子不才,想借來一閱,不知道可否?” 蘭陵先生正在打量吳所謂帶來的禮品,聽說對方只是求自己的一篇舊文,有何不可?他本著好為人師的態(tài)度,他揮筆鋪毫,筆走龍蛇,很快就將這篇文章給默了出來,送給了吳所謂。 吳所謂得到此文,越讀越覺得玄妙無窮,就費(fèi)了九牛二虎之力,將這篇文章背了下來。 過了半個月,三年一度的科舉(秋闈)到了。吳所謂背著嶄新的文房四寶剛剛在考場里找到自己的座位,一看臨座的考生,愣了!原來坐在他旁邊的人,正是他前幾日拜訪過的蘭陵先生。 他心想壞了:“如果蘭陵先生先將此文寫出來,我不就中不了舉?”想到這里,他不等考題出來,打開文房四寶,在卷子上揮筆開始默寫起了蘭陵先生所著的《鄉(xiāng)人皆好之》,這讓蘭陵先生很好奇,問道:“吳賢弟(考場上無輩份,同科考生,皆以兄弟稱之),這考題還沒有公布,您怎么可開始寫起來了?” 吳所謂哈哈大笑:“小人讀了先生的文章,愛不釋手,反正我參加科考,也就是蒙混,就將先生的程文給抄在了試卷上,以表示我的欽慕之心,哪怕文不對題,大不了落榜而已?!?/span>
蘭陵先生也是一個實(shí)誠人,他看到這一幕,嘆了一聲道:“曲曲一篇程文,何必如此呢?你這樣做,是我害了你啊?!?/span> 哪知道考題出來之后,蘭陵先生才悔不當(dāng)初:“我的得意之作被人抄走,這是天意啊,我這輩子怕都是一個秀才了!”說罷,他唉聲嘆氣,隨手寫了一篇文章,應(yīng)付了事,就交了卷。他情緒低落,本來都不愿參加第二三場的考試,被門下弟子勸說之后,才上了考場。 哪知道揭榜之后,蘭陵先生以第八名亞元的成績,中了舉。這讓蘭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精雕細(xì)琢的妙文,都沒有考中,這一次信手涂鴉,竟中了舉? 按慣例,中舉之后,會有一個謝師宴,被稱為鹿鳴宴。 鹿鳴宴進(jìn)展了一半,蘭陵先生聽聞吳所謂沒有中舉,就將自己被抄襲的舊作錄了下來,讓主考官評點(diǎn)。 主考官看了評價道:“你這篇文章,雖然意境深遠(yuǎn),但在考場上,卻未必能夠高中,要知道一年多少個考生參加考試,我們這些考官閱卷如走馬觀花,那些語句優(yōu)美之文很容易得高分,相反,這篇文意境深遠(yuǎn),用詞晦澀,要多品幾次,才解其中味道,考官們有哪閑情嗎?” 聽了主考官的話,蘭陵先生才明白自己多年沒有中舉的原因,若有所悟,寫了一篇《讀墨一隅》的文章。
再說吳所謂,他回到家里,想到自己就要中舉了,又是讓人做新袍子,又是準(zhǔn)備筵席,哪知道他等了好久,都沒有過來報喜的差人,就去看榜,卻發(fā)現(xiàn)自己名落孫山,而蘭陵先生的大名在靠前的第八名,他頓時如潑了一盆冷水一般,寒徹入骨。 回到家,他大發(fā)雷霆:“為老不尊,為老不尊,欺騙子孫,是何道理?”說罷就要撤掉父親的靈位,這在當(dāng)時可是忤逆大罪,被家人苦苦相勸,才停了下來。 當(dāng)天晚上,他夢里又遇到了父親,他剛要向父親問罪,哪知道父親怒氣沖沖地罵道:“你這個不肖子孫,你如果不抄蘭陵先生的文章,他肯定會寫在卷子上,就會中不了舉?!?/span> 吳所謂很好奇:“父親,這蘭陵先生中不中舉,與我何干呢?” “何干?如果你不抄這吳蘭陵的文章,他就中不了舉,中不了舉,他就會在明年郁郁而終。就會在地府里頂替我的職司,我也不至于這樣辛苦了?!痹瓉硭母赣H也是一個老秀才,一輩子沒有中舉,執(zhí)念太深,竟然自盡身亡。被留在地府里,沒人替死鬼不得輪回。 他本想坑一下同樣不得志的蘭陵先生,想讓他當(dāng)自己的替死鬼,哪知道機(jī)緣巧合之下,竟讓蘭陵先生改變了命運(yùn),得到了命里沒有福祿。這事因吳所謂的父親而起,所以因果還落在他的身上。他大罵了兒子一通之后,說道:“這蘭陵先生奪了天祿,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就要算在你的身上了。你無論如何,都要參加一次科舉,要知道這考場上的飯食都出自內(nèi)帑(皇帝的私庫),也就是所謂的天祿,你多吃幾次,才能化解這場因果,不然,你一生不得安寧。” 就這樣,一個老秀才死了也要算計人,結(jié)果算計不成,反而坑了自己的兒子。 吳所謂無奈,只能來年參加下一次的秋闈,他的好友聽了,都笑話他道:“你之前抄蘭陵先生的妙文,都沒有中舉,這一次能中嗎?” 吳所謂嘆了一口氣:“你們參加科舉是為了奪魁,而我參加科舉,只是為了混飯,了結(jié)一場公案?!?/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