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八屆“互聯(lián)網(wǎng) 教育”創(chuàng)新周」首場平行論壇「2022第二屆元宇宙教育前沿峰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曹培杰博士作了題為“元宇宙時代的未來教育變革”的演講,暢想元宇宙時代將如何助力教育實現(xiàn)規(guī)?;c個性化的有機結合。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副主任 曹培杰 (以下為曹培杰主任現(xiàn)場發(fā)言實錄)數(shù)千年來,人類所處的物理空間,是一個絕對真實的世界,一切物體都是可以觸摸到的。幾十年前,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帶給人類一個全新的網(wǎng)絡虛擬世界。今天,數(shù)字經濟、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新業(yè)態(tài)層出不窮,并不斷更新升級,極大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近年來,元宇宙的興起,日益模糊著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界限,這兩個世界正加快融合,人類又將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回顧歷史,人類第一次接觸虛擬世界、虛擬影像,便是通過電影。1895年,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正式上映,這部電影只有一分鐘,記錄了一輛火車開進巴黎蕭達車站時的情景。當時影片在一個封閉的空間播放,屏幕上的火車呼嘯而過時,觀眾難辨真假,嚇得奪門而逃。今天,我們已不會再輕易被電影影像所“欺騙”,真實與虛擬在電影屏幕中的邊界早已劃清。然而,元宇宙的出現(xiàn),可能會徹底模糊真實與虛擬的邊界。認知科學家認為,人的感知是構造信息的一種形式,我們看到顏色,聞到氣味,聽到聲音,摸到物體,都是源于大腦接收到了感覺信號。當在虛擬世界里可以構建顏色、氣味、聲音和觸覺時,人類還能分清虛擬與真實世界之間的界限嗎?如果人腦感知的信號也可以被模擬,我們就可以實現(xiàn)虛擬的握手,遠隔萬里也能感受到對方掌心的溫度;也可以實現(xiàn)虛擬的聚餐,聞到同樣的香氣,品到食物同樣的質感。元宇宙這種打通虛擬與現(xiàn)實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來講,不僅給經濟社會創(chuàng)造了無限機會,也給教育帶來了極廣闊的想象空間。教育是一個相對保守的領域。著名的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說:我們今天的教育和150年前相比,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例如,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將幾乎所有的行業(yè)、領域都刻畫得與現(xiàn)實迥然相異,但對學校的鏡頭表現(xiàn),卻只比現(xiàn)在的教室多了幾塊屏幕而已,整個教學流程依然如舊。但實際上,改變已然發(fā)生。教育部今年啟動實施教育數(shù)字化戰(zhàn)略行動,建設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其中,這個暑期推進的科學網(wǎng)絡公開課,請到了科學界的知名專家、科學家、院士,為中小學生舉辦網(wǎng)絡公開課。這樣的活動打破了班級和學科的邊界,給所有學生傳遞了最專業(yè)的知識。教育改革往往是漸進的、穩(wěn)步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教育的變革會讓教育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推動實現(xiàn)規(guī)?;逃c個性化培養(yǎng)的有機結合。近年來,各國開展了一系列教育創(chuàng)新探索,催生出“個性定制的課程”“無處不在的學習”等未來教育形態(tài)。盡管這些探索才剛剛開始,還很難說能否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但這已然為我們提供了一窺未來教育的窗口。比如,美國的Summit Public Schools建立了個性化網(wǎng)絡學習平臺,利用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學習分析等新技術,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評估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優(yōu)勢潛能,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學生在平臺上可以清楚地觀察到自己在本學期甚至是本學年的需要掌握的知識和需要完成的項目任務。無論學生處于何種狀態(tài),系統(tǒng)都會為其制定一個最適合的學習方案,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進度進行學習。 再比如,法國的Ecole 42學校是一所計算機編程學校。這所學校沒有老師、沒有教材,學習全靠學生自己。在三到五年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編程任務,每位學生獨立負責任務的一部分。整個學習過程就像闖關游戲,學校通過設置經驗值來追蹤記錄學生的學習進度,成功完成任務后得到相應的經驗值。為確保任務完成,學生需要互相幫助,學會在協(xié)作過程中共同解決問題。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會有一個更高級別的任務自動解鎖,當學生達到21級時就準予畢業(yè)。又比如,美國的High Tech High School取消了嚴格的分科教學,更多以跨學科方式建設課程,開發(fā)出245個主題項目,其中STEM課程占很大比例。學校認為,如果學生想要變成工程師或者科學家,就必須知道工程師和科學家是怎樣工作的。只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知識,才能真正學會知識。在這所學校,坐著不動的課堂很少見,常見的學習場景是:學生對著電腦認真研討他們的多媒體項目,拿著鉆頭和鋸齒有模有樣地制作橋梁模型,圍在一起測試機器人…… 規(guī)?;逃蛡€性化培養(yǎng)的有機結合,是未來教育的培育方向。元宇宙與教育的結合,也應向著這個培養(yǎng)目標努力。我認為,元宇宙時代的教育將誕生三大契合此目標的趨勢:一是全要素的資源場景。當前,數(shù)字教育資源極大豐富,幾乎無處不在、唾手可得,涵蓋了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等領域。但是,這些豐富的資源,在形式上卻局限于文字、圖片和視頻,如果從元宇宙的角度來看,這些還遠遠不夠?!霸钪?教育”將打破校園的圍墻,課程內容極大拓展,資源形態(tài)豐富多元,教育資源不再是封閉的知識單元,而是廣泛存在于開放式、流動性、社會性、分布式的認知網(wǎng)絡和學習空間,全世界都變成學生學習的教科書,全社會都變成學生成長的大課堂。二是無邊界的學習場景。“元宇宙 教育”將重構學習方式,采用彈性學制和扁平化的教育組織形式,實現(xiàn)數(shù)字化學習與社會性學習有效銜接,知識性學習與實踐性學習互為依托,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融為一體。未來的學生可以參與不同國家老師的課堂,學習可以發(fā)生在教室,也可以發(fā)生在農田、工廠等任何可以實現(xiàn)高質量學習的地方。三是自適應的評價場景。“元宇宙 教育”將重塑評價體系,在自然狀態(tài)下捕獲學習者的動作、行為、情緒等方面的信息,精準識別學習者特征,全面感知學習者的成長狀態(tài),提供學習診斷報告、社會情感分析報告、健康狀態(tài)監(jiān)測報告等,為學習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全方位成長方案。作者:曹培杰,本文原題為:《元宇宙時代的未來教育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