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次,參加讀書會的活動。其實是讀書會的成員,去蹭儲校名師工作室的活動。因為,這次他們的活動,正好也是閱讀交流。 人總是有惰性的。報名的時候,想著休息日參加活動的充實。臨參加活動,想著午休過后要參加活動,所以,躺在床上也是不安心的。而當真正進入休息狀態(tài),突然驚醒,從溫暖的被子里拔出,真有些后悔,自主報名參加活動了! 巧的是,走出房門的同時,好朋友的電話也正響起。真是心有靈犀,她已在車內,等著我一起出發(fā),參加讀書會活動!趕緊找出參加讀書會的記載本,拎著包出門。要不怎么說忙中出亂呢,到地下車庫前,突然想到眼鏡也沒有拿。這對于自己,一位離開眼鏡已如睜眼瞎的人來說,只能折返,帶上最親愛的朋友----老花鏡! 坐在朋友車內,聊著天,說著事,一會就到了讀書會舉辦地。看到博學的儲特,已在那里。跟著他,大家一起來到了讀書會舉辦的會議室。開啟空調,打開一體機。儲校工作室的幾位成員,真是作了精心準備,還帶了水果點心,原來她們最近專業(yè)方面都有不少的收獲,作為快樂分享,他們事先采購了水果點心,表達自己的快樂!
活動開始,首先是工作室的九位成員,輪流到前臺,交流閱讀感受。這次,他們共讀的是曹明海老師寫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工作室的成員,都化了不少的時間,讀這本書。據(jù)說,有的成員,都讀過好幾遍。而在一遍遍的閱讀之后,書中的內容知識觀點,也就慢慢地被吸收,成為這些老師成長的營養(yǎng)。所以,對于語文教學,工作室的幾位,都能夠說出個所以然來。諸如,對于語文學科的認識:語文是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科,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學科,語文是一門講智慧的學科;諸如,對于閱讀和閱讀教學觀的思考,閱讀是學生自主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閱讀是為了豐富和擴展人生經驗,閱讀方法受制于文體;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建立學生與“這一篇”的鏈接,閱讀教學的路徑是喚醒,豐富學生的經驗,閱讀教學的內容取決于文體;諸如,讓學生經歷一種語文世界的慢生活,呼喚語文教學要慢一點,讓學生多誦讀多思考,多對話多交流,多書寫多表達,多沉淀多養(yǎng)成,多興趣多情趣……每一位上臺交流,都是精心準備,有精美的PPT,有書面的文稿,更有每一位深情投入的講述??梢灾?,在閱讀的同時,這些成員,不斷地吸收,不斷地實踐反思,總結歸納,才形成了今天的成長。
看臺上每一位的交流,聽他們侃侃闡述自己的觀點。想起自己參加讀書會以來,與這些成員一樣,啃書的經歷。
事實上,參加讀書會近一年,一起讀了兩本書《論語》和《飛鳥集》。這應該是家里早就有的書,可是,真正走近它們,真的是參加了讀書會之后。因為,有讀的任務,有讀的氛圍,有讀的成效。首先是大家一起,交流怎樣走近這本書,可以通過哪些拐杖。然后,閱讀時,遇到問題,在閱讀群內還可以一起交流,提出困惑,分享感受。更重要的是,讀書會成員來自不同年級段不同學科的老師,有利于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對相同的話題進行全方位地拷問,為大家的閱讀,帶來了“全息”的眼睛。讀書會的線下交流活動,領讀人,會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分享的同時,還會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之下,往往能收獲新的視角與觀點,新的感受與思想。
說實話,正是有了讀書會這樣的契機,才逼迫自己,將《論語》翻完。雖然,在翻閱的過程中,自己的理解還是粗淺的,對于很多內容的認識,遠沒有真正進入腦袋。然,即便是翻一遍,也是學習;哪怕是抄寫一次,也是努力。憑著這樣的態(tài)度,頭腦中,《論語》應該有了一點點淺淺的痕跡。 《飛鳥集》的閱讀,似乎更有趣些。
手捧那本印刷在粉色紙上的詩集,簡單的詩行,雋永的文字,怎樣真正讀出其中的味,真不是件簡單的事。閱讀時,手中總是拿一枝鉛筆,將閱讀的感受,寫于詩行間。用自己粗糙淺顯的文字,解讀大作家留存在光陰中的文字。而這樣的過程,真的是挑戰(zhàn)自己的“啃”功。才發(fā)現(xiàn),詩心,需要詩心去靠近。因為,相同的詩行,不同時間不同心境,會有味同嚼臘和豁然開朗之別。與朋友說起這事,朋友說,看來,對于詩,也如戀愛一般,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見對的詩之緣! 有了讀書會共讀《論語》《飛鳥集》的經歷,心底里,打算去啃幾本其它的經典書,如比《莊子》。也得悉,走近這本書的一些輔助書。然而,畢竟缺乏定力,且開始“啃”行動,真的需要勇氣毅力。最終,還是被通俗讀物拉了過去。好在,平常的日子里,不管時間長短,總有面對書的時間。這些日子,翻了酈波先生寫的《五百年來王陽明》《一代明相張居正》,讀這樣的書,只需眼睛,不需頭腦,還能知道很多故事,很多時候感覺是放松一刻!
工作室活動的最后,儲校談起了自己的閱讀寫作情況,說一位語文老師,必須讀的書。很遺憾,在語文教學園地中摸爬滾打了三十多年,那些書對自己而言,還是荒蕪之地。朋友說,成為教研員的當兒,是儲校,送給她一套書,告訴她,如果將這些書讀完,定能成為一個稱職出色的教研員。朋友說,那些書,至今為止讀了三本,已感覺很有收獲。看來,一個人的成長,自身努力之外,走進書,是多么重要的事。而如果在走近書之前,得到大師的指點,可以,省卻浩如煙海書箱中大海撈針找書的迷茫。就如,蒼茫的大地上,大師指點著你,往哪個方向,走哪條路,是最便捷最有效的。這樣,你可以遠離盲人摸象階段,站在高處俯瞰腳下,選擇最佳路徑,收獲最美的風景! 什么時候,再次開啟“啃書”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