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大觀園 君王天下 2020-06-26 14:49:13
宋欽宗趙桓[huán]檔案: 生卒年:1100~1161年 父母:父,徽宗趙佶;母,王皇后 后妃:朱皇后 年號:靖康 在位時間:1125~1127年 謚號:仁孝皇帝 廟號:欽宗 陵寢:河南永獻(xiàn)陵 性格:節(jié)儉謙恭,優(yōu)柔寡斷 ![]() 欽宗趙桓像 點評: 稍急則恐懼而無謀,稍緩則遲遲而又變其謀,靖康之禍,該坐此也。 ——呂本中 宋欽宗名叫趙桓,是徽宗的長子,宋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他在王朝統(tǒng)治搖搖欲墜之際上臺,承擔(dān)起抗擊金兵的責(zé)任。但是他忠奸不分,軟弱無能,對金只是一味求和,結(jié)果亡國成囚,最后死在金朝。 趙桓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他出生時,父親徽宗剛剛做了4個月的皇帝。趙桓的母親是徽宗的第一位皇后王氏,她生性恬淡,端莊恭儉,而徽宗是個浪蕩的花心皇帝,所以王皇后從來就不得徽宗的歡心。大觀二年(1108年)九月,年僅25歲的王皇后就郁郁而終了。此時趙桓才9歲,經(jīng)歷了喪母之痛后,他變得孤僻寡言,對皇權(quán)也從來沒有熱心過。 徽宗的兒子比較多,除了幼年夭折的外,活到成年的就有25個。 趙桓雖為長子,但從來沒有得到過父親的寵愛。他資質(zhì)一般,一篇經(jīng)文往往要多日才能成誦,不過他學(xué)習(xí)比較勤奮,接人待物也謙恭有禮,所以周邊的人都認(rèn)為他聰明仁孝,對他印象很好。徽宗雖然不喜歡這個長子,但也不算討厭,加上他的心思都用在書畫收藏和酒色享受上,對國事本就不熱心,所以趙桓16歲時,徽宗就按照立嫡長子的傳統(tǒng)冊立趙桓為皇太子。 趙桓當(dāng)了太子后,更加謹(jǐn)小慎微,行為不出絲毫差錯,讓他那20多個弟弟無機(jī)可乘,這樣他的太子之位也坐得更穩(wěn)了。 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滅遼后,對北宋發(fā)起了進(jìn)攻。宋朝國難當(dāng)頭,皇帝徽宗卻縮頭保身,把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桓,讓兒子去承擔(dān)抗金救國的重?fù)?dān)。 十二月二十四日,趙桓在御垂拱殿接受了百官朝賀,倉促登基,他就是宋欽宗。為了拯救國家危亡,趙桓取“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之意,將次年改元為靖康。 26歲的趙桓登上皇位,實屬無奈,面對父皇留下的爛攤子,他不知如何是好。欽宗生活儉樸,無不良嗜好,執(zhí)政十分勤懇,可惜他才能平庸,優(yōu)柔寡斷,根本沒有政治家的干練果斷,所以他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挽回宋王朝的敗勢。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二,欽宗下詔準(zhǔn)備御駕親征,抗擊金兵。不料第二天,邕州(今河南滑縣東北)失守,金兵渡過了黃河,汴京城內(nèi)人心惶惶。當(dāng)夜,退居龍德宮的太上皇徽宗就倉皇逃往鎮(zhèn)江,一些王公大臣也紛紛隨之出逃。欽宗沒法逃跑,只好留下收拾亂局。 初四一大早,汴京戒嚴(yán),欽宗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朝中大臣分為兩派,一派以宰相李邦彥為首主和,一派以兵部侍郎李綱為首主戰(zhàn)。欽宗猶猶豫豫,搖擺不定,不過最后他還是決定留在汴京抗金。 初六這天,欽宗登上宣德門,號令六軍堅守御敵,并任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全面負(fù)責(zé)守城事宜。國破家亡之際,汴京軍民團(tuán)結(jié)一心,奮勇抗敵。 金兵雖來勢洶洶,其實只有6萬人,遠(yuǎn)遠(yuǎn)不及守城的宋軍人多。在李綱的指揮下,宋軍擊退了金兵一次又一次的進(jìn)攻。此時西北邊防軍和各地駐軍也紛紛趕來援助,宋軍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殲滅金兵指日可待。 不料欽宗膽小如鼠,自東京保衛(wèi)戰(zhàn)打響,他就時刻想著罷兵求和??箶称陂g,他兩次派人帶著國書和割地詔書去金營求和,還先后罷免了抗金的主要大臣李綱、種師道。此舉激起了汴京百姓和太學(xué)生等的強(qiáng)烈義憤,欽宗迫于眾人的壓力,才恢復(fù)了李綱和種師道的職務(wù),繼續(xù)抗金。 在李、種二人的領(lǐng)導(dǎo)下,汴京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殺敵,勤王部隊也日益增多。金兵見形勢十分不利,就于二月初八退兵。歷時一個月的東京保衛(wèi)戰(zhàn)以宋軍的勝利而告終。金兵撤退時,李、種二人曾多次請求欽宗乘勝追擊,不能放虎歸山,不料欽宗實在懦弱,拒絕了他們的建議。不僅如此,他還派使者監(jiān)視各軍,禁止他們對敵作戰(zhàn),以致金兵帶著劫掠的財物安然回國。 ![]() 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宋欽宗 金兵撤軍后,欽宗就認(rèn)為可以高枕無憂了,他罷黜了朝中的主戰(zhàn)派大臣,重用主和派,他還派人將出逃避難的太上皇徽宗也接回了京師。不料僅過了半年,金太宗就再度舉兵,入侵宋朝。九月,金兵攻陷太原;十月,攻陷真定;十一月,再圍汴京。此時宋廷當(dāng)政者是宰相李邦彥為首的主和派,再也無人奮力御敵了。閏十一月二十五日,汴京陷落,被困在皇宮的欽宗只好親自出城與金人議和。十一月三十日,欽宗帶著幾個大臣來到青城的金營,低聲下氣地向金人伏首稱臣。金朝統(tǒng)帥粘罕和斡離不卻以欽宗寫的降表不合意為由,拒絕見他。欽宗只好改了再重新呈上,直到十二月二日,宋金雙方才在改了4遍的降表上簽字。接著欽宗又?jǐn)[下香案,以臣子之禮對著金國的方向遙拜了幾拜,金人才放他回京。 欽宗回京時,見到汴京百姓扶老攜幼,都站在冰天雪地里翹首盼望著他歸來。欽宗剛進(jìn)南薰門,百姓們就在路旁叩拜,山呼萬歲。欽宗見百姓如此忠誠,而自己卻對金人屈膝稱臣,不由得羞愧難當(dāng),掩面大哭,哽咽著道:“宰相誤我父子!”不過欽宗仍然沒有改變懦弱的性子,他對金人的勒索有求必應(yīng)。金人獅子大開口,索要每錠50兩的金1000萬錠,銀2000萬錠,帛1000萬匹,欽宗就搜刮滿朝文武、皇親后妃和商人百姓的錢財來湊足;金人索要騾馬,欽宗就趕緊湊了7000多匹馬派人送去;金人索要1500名少女,欽宗也恭敬照辦,為了湊足人數(shù),連自己的妃嬪也送去了。 不過欽宗如此觍顏侍奉,也無法滿足金人的貪欲。金人聲稱要入城洗劫,要求欽宗再去金營議事。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軟弱的欽宗帶著何栗、李若水等幾個大臣再赴位于青城的金營。不料這次金人將欽宗扣留為人質(zhì),然后出兵大肆劫掠汴京百姓,連婦女的釵釧之物都搜刮殆盡了。二月六日,金朝將欽宗廢為庶人。不久,金人將他連同太上皇徽宗和鄭太后、欽宗的皇后和太子,以及親王、皇孫、公主、駙馬、妃嬪、大臣等數(shù)百人一起,北上押往金朝。隨同押運走的還有北宋王朝“二百年府庫蓄積”,徽宗傾盡幾十年心血搜羅的古董珍玩也在其中。此事史稱“靖康之變”。至此,延續(xù)了167年的北宋王朝宣告滅亡。 欽宗的弟弟、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gòu),在靖康之變中僥幸逃脫。他于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即宋高宗。他遙尊欽宗為“孝慈淵圣皇帝”,不過卻從來沒有救回欽宗之意。 ![]() 黑龍江依蘭“五國城”遺址(即所謂北宋徽欽二帝“坐井觀天”處) 欽宗被俘后,被輾轉(zhuǎn)押到燕京,這期間,他受盡了精神上和肉體上的雙重折磨。金主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意思是他們父子二人一昏再昏。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不堪折辱的太上皇徽宗病逝于金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宋欽宗也被折磨致死,直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宋高宗尊謚他為“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欽宗死后一年,金世宗將他葬于鞏義、洛陽之間,后來才將他的墳?zāi)惯w到位于河南鞏義的北宋帝陵區(qū),其陵稱為永獻(xiàn)陵。欽宗在位僅2年,他的一生,幾乎是歷代皇帝中最悲慘的。他懦弱無能,卻被迫支撐起搖搖欲墜的北宋王朝,最后王朝覆滅,帝王成囚,在異邦遭受了多年的凌辱,凄涼而終。他的命運,令后人扼腕嘆息。 以上內(nèi)容來自歷史筆記本 >君王天下
(紹興二十三年(1153 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時,宋欽宗等人被迫同行。宋欽宗的離世可謂極度悲慘。據(jù)《大宋宣和遺事》的記載,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完顏亮[海陵王]命宋欽宗出賽馬球,趙桓身患嚴(yán)重的風(fēng)疾,加之不善馬術(shù),因而很快便從馬上摔下來,隨即被亂馬鐵蹄踐踏而死,終年56歲。六年后(1161年),宋欽宗的死訊才傳至臨安,表面哀傷但內(nèi)心卻無比高興的宋高宗為兄長隆重發(fā)喪,并追謚他為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F(xiàn)在一般資料只將1161年,即宋欽宗的死訊傳至臨安作為宋欽宗的終年。一林冷月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