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如約而至,國慶即將到來,中秋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團圓,國慶節(jié)最重要的關鍵詞是愛國,回家團圓,愛家也愛國。每逢佳節(jié)胖三斤,節(jié)假日的主題除了吃就是吃,不然就是邊玩邊吃,朋友圈天天都是美食、旅游打卡刷屏。胡吃海喝一頓接一頓,各種葷菜、素食、八大菜系、主食以及海鮮魚湯等等,頓頓魚肉豐富,海鮮全宴、老火靚湯,觥籌交錯間把酒言歡。如此美味,卻恰是“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標配飲食”——傳說中的高嘌呤飲食。有些高尿酸血癥患者平時控制得挺好,過個中秋、國慶痛風就發(fā)作! 專家表示,過節(jié)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小心痛風發(fā)作找上你。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防治痛風呢?了解以下知識,過“雙節(jié)”將痛風控制得妥妥的! 1.血尿酸多高算高? 凡事有因必有果,每一個痛風性關節(jié)炎患者發(fā)作前一定有一個不被察覺或雖被察覺卻未被重視的高尿酸血癥期。根據(jù)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血尿酸水平超過420μmol/L,就算是高尿酸血癥了??赡懿簧偃嗽隗w檢的時候已經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血尿酸水平偏高。這個時候就應該開始注意飲食了。 2.高尿酸血癥是怎么引起痛風的? 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作是由于血尿酸濃度過高,正常人體血液里尿酸的飽和度大概為400 μmol/L左右,當血液尿酸濃度超過了飽和度,呈過飽和狀態(tài),尿酸鈉微結晶就會沉積在關節(jié)軟骨、骨膜及周圍組織中,激活一系列炎癥反應,從而出現(xiàn)疼痛,這種炎癥是無菌性炎癥。 3.哪些因素可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 暴食、飲酒、寒冷、過度疲勞、精神緊張、關節(jié)碰撞損傷等均可誘發(fā)痛風發(fā)作,應盡量避免。 4.痛風急性發(fā)作期有哪些表現(xiàn)? 痛風急性期發(fā)作常于夜間發(fā)作,起病急驟,疼痛進行性加劇,12小時左右達高峰。疼痛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受累關節(jié)及周圍軟組織紅腫,皮溫升高,觸痛明顯。一半以上人群發(fā)生于第一跖趾關節(jié),也就是腳趾頭,部分嚴重的患者發(fā)作時可伴有全身癥狀,如發(fā)熱、寒戰(zhàn)、乏力、心悸等。 ![]() 5.關節(jié)紅腫熱痛,局部如何處理? 在痛風急性發(fā)作期,應囑咐患者盡量減少活動,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采取短期局部冰敷(或硫酸鎂濕敷),這樣可以降低溫度、緩解紅腫和疼痛。此外,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也有助于減輕局部疼痛。切記,不可在此時進行按摩和熱敷,熱敷會擴張血管,加重局部腫脹及疼痛。 6.痛風急性發(fā)作期止痛藥物有哪些? 藥物治療是痛風急性發(fā)作最有效、最快的方法。有一部分患者會存在一個誤區(qū),認為是藥三分毒,疼痛發(fā)作后先想著自己忍一忍,盡量選擇不用藥,但是痛風發(fā)作時疼痛程度非常劇烈,難以忍受,最后還會選擇服用止痛藥物,止痛藥是盡早使用效果更好。最好在發(fā)作24小時內開始應用控制急性炎癥的藥物。 根據(jù)《中國痛風診療指南》的推薦急性發(fā)作期可供選擇的藥物有三大類: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 (1)秋水仙堿:首選的預防復發(fā)的藥物是秋水仙堿,劑量為每次0.5 mg,每天1~2次。建議在疼痛發(fā)作12小時內開始服用,一般24~48 小時內會明顯見效。超過36小時療效明顯下降。注意該藥可能造成胃腸道不良反應,如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 (2)非甾體抗炎藥:如依托考昔、雙氯芬酸鈉、美洛昔康等,在早期足量使用也有較好的止痛效果,但是有胃腸道潰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盡量避免使用。 對嚴重痛風、劇烈疼痛者,可聯(lián)合用藥:比如秋水仙堿 糖皮質激素,或者秋水仙堿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不提倡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糖皮質激素激素的聯(lián)合,因為二者對胃腸黏膜的損害都很明顯,容易導致消化道出血。 7.一張「食物嘌呤等級表」搞定痛風患者每日飲食 常見食物嘌呤等級: 超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150毫克/100克,痛風和高尿酸的人應該完全避免; 中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75毫克/100克-150毫克/100克之間,應該嚴格限量,在急性發(fā)作期不能食用; 中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30毫克/100克-75毫克/100克之間,食用時稍加注意; 低嘌呤食物:嘌呤含量<30毫克/100克,幾乎無需顧忌其嘌呤含量,隨便吃。 ![]() ![]() 參考資料: [1] 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0(01):1-13. [2] 付苗苗,黃社章.痛風患者的膳食營養(yǎng)防治[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4,20(09):87-89. [3] WS/T 560—2017,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7. [4] 蔡路昀, 冷利萍, 曹愛玲, et al. 食品中嘌呤含量分布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36(05):78-85.. [5]李謙華,戴冽,更新痛風治療飲食新觀點.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5,19(7):433-434 [6].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第6版/第二冊).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9:347-360. 聲明:本文來源風濕免疫界,僅為交流學習。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望大家理性判斷及應用。 |
|
|
來自: martinbigbird > 《痛風》